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安全科学   204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510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探究不同环境下密闭容器内微环境的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连续采集室内存放、户外遮盖、户外暴露3个包装容器内外11个监测点的温湿度数据,对比分析不同容器内温度、湿度的分布与变化规律.结果 户外容器日间温度梯度大,昼夜温差高达30℃,温度波动远大于室内容器的1.1℃,篷布遮盖能降低20%的温度波动.容器内相对湿度不受环境湿度影响,但与温度强烈负相关.结论 太阳辐射的热效应对包装容器内温湿度的变化与分布有决定性影响,应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2.
岳麓山空气负离子及空气质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空气离子测量仪,于2003年10月~2004年9月对岳麓山及其周围地区的空气正、负离子浓度进行了测量,并用相应的方法对其空气质量作了评价.结果表明,岳麓山正、负离子之比的单极系数q值较小,空气离子评价系数CI值均大于0.7,空气质量良好;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垂直变化明显,山体中部明显高于山顶和山麓地带,且非核心景区高于核心景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1月最低,9月最高,夏、秋两季相当,春季好于冬季;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规律(6:00~19:00)为清晨和中午低,上午和傍晚高,一天中存在2个峰值;下雨后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要好于下雨前,两者差异显著.而晴天空气负离子和空气质量要略好于阴天,但两者差别不明显;不同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差异显著,其大小依次为:风景区>大公园>小公园>商业区>一般交通线>交通干线>汽车站.  相似文献   
113.
探索了试验过程中SiO3^2-离子团的加入对脉冲自动倒极电解法合成聚合氯化硅酸铝中Alb含量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摩尔比。在脉冲倒极周期和电解槽电流一定的情况下,当总铝Al,与SiO3^2-的摩尔比为10:1~20:1时;在此合成条件下制备液中Alb含量超过80%;处理模拟水样最佳投药量为:0.5~5mgAl2O3/L。在制备过程中,极化现象得到了极好的控制,电解槽电压和电流十分稳定。  相似文献   
114.
废旧汽车的环境问题与回收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育  夏北成 《污染防治技术》2003,16(Z1):158-161
我国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大,随之废旧汽车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目前,我国废旧汽车的回收处置技术、管理方式和相应法规都不完善.因此,分析了废旧汽车主要污染物的危害,研究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措施,提出了加强废旧汽车回收管理法规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回收管理体系以及示范试点,开发生产绿色汽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5.
80年代是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城市化水平由1981年的14.3%提高到1990年的21%,城市规模结构趋向合理,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骨干和小城市为纽带的城市结构。但应该清醒的是,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工业  相似文献   
116.
探索了试验过程中SiO2 -3 离子团的加入对脉冲自动倒极电解法合成聚合氯化硅酸铝中Alb 含量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摩尔比。在脉冲倒极周期和电解槽电流一定的情况下 ,当总铝AlT 与SiO2 -3 的摩尔比为 10∶1~ 2 0∶1时 ;在此合成条件下制备液中Alb 含量超过 80 % ;处理模拟水样最佳投药量为 :0 5~ 5mgAl2 O3 /L。在制备过程中 ,极化现象得到了极好的控制 ,电解槽电压和电流十分稳定  相似文献   
117.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关键前体物,影响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根据武汉市各类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武汉市2014年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4年武汉市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为163 278.3 t,其不确定性(95%置信区间)为125 561~199 036 t(-23.1%,21.9%);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分为工艺过程源、移动源、溶剂使用源、化石燃料燃烧源和生物质燃烧源5大类,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7.6%、30.3%、18.7%、1.8%和1.6%;道路机动车、炼焦、石油化工业、建筑涂料使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放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武汉市中心城区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度显著高于远城区。  相似文献   
118.
为探究关中平原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汽来源,本研究选取关中腹地的杨凌站点次降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当地2015~2018年间的98场次降水样品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δ~2H、δ~(18)O和δ~(17)O)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当地大气降水线和三氧同位素大气降水线方程,并利用δ~(18)O、d-excess和~(17)O-excess指标尝试探讨当地可能存在的降水水汽来源,定量描述海洋和内陆源水汽对区域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杨凌地区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同位素组成雨季(5~10月)贫化,旱季(11月~次年4月)富集;当地大气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7.7和9.1,说明研究区降水受到一定程度的蒸发分馏影响;三氧同位素大气降水线斜率为0.528,介于海水平衡分馏斜率(0.529)与水汽扩散斜率(0.518)之间,表明研究区处于海洋气团向内陆干旱区迁移的路径上.综合分析δ~(18)O、d-excess和~(17)O-excess,发现研究区降水受到来自东南季风的暖湿气团和来自西风的干冷气团的共同贡献,其中约有55%~79%的降水水汽来源于海洋,主要集中于6~8月; 21%~45%的水汽来源于内陆和局地蒸发,主要集中于10月~次年4月. 5月和9月降水水汽来源复杂,可能受海洋水汽和内陆水汽的共同补给.  相似文献   
119.
空间规划是支撑旅游地发展规划的核心章节,目前主要依靠规划者经验判断,主观性较强,缺乏客观方面的信息数据支持。论文将GIS格网化与旅游资源评价模型相结合,提出了旅游资源单体采集、旅游资源格网化及其空间分析方法,并融合旅游资源群评价模型、旅游功能区识别模型、旅游线路和空间发展轴线识别模型予以支撑,形成了标准化的旅游资源采集、评价到空间识别的集成技术方法;并以青岛市为例,识别出了旅游资源集群及其发展潜力、旅游功能区和空间拓展轴线,确立了“一心、一带、三轴、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论文初步探讨了GIS格网化空间分析方法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能够补充传统定性评价方法客观性不足的缺陷,实现复杂旅游资源数据的单体评价、旅游资源集群评价、旅游功能区识别、旅游线路和空间发展轴线优选的系列化分析技术路线,可为延伸旅游规划深度、提高规划精度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0.
针对煤质粉末活性炭最显著的热危险特性——自燃危险性进行试验。采用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测定系统对煤质粉末活性炭进行自燃试验,测定煤质粉末活性炭的最低着火温度;采用SDT Q600热重分析仪测定煤质粉末活性炭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中以20℃/min的速率升温至700℃时的热解和燃烧特性,通过TG/DTG曲线计算其着火温度,并进行热稳定性评价。粉尘层自燃试验结果表明,煤质粉末活性炭最低着火温度为400℃,具有自燃危险性,易形成阴燃;氮气气氛中热解试验表明,热解过程经历了室温~120.0℃和280.0~700.0℃两次轻缓失重阶段,646.44℃时挥发分热失重速率最大,对应热失重速率峰值为0.082 6%/℃,自燃危险性较低;空气气氛中燃烧试验表明,燃烧过程经历了室温~95.5℃和300.0~600.0℃两次剧烈失重阶段,分别为吸附水分受热蒸发和氧化生成的有机官能团分解脱附导致,565.35℃时挥发分热失重速率最大,对应热失重速率峰值为13.20%/min,粉末较强的氧气吸附效应和较低的导热系数导致其自燃倾向较高,火灾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