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安全科学   178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77篇
综合类   669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69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51.
古树群落对研究群落演替和物种更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森林群落中,土壤环境和群落竞争是影响物种生长和分布的重要因子。为探究古树群落优势树种对土壤环境和种间竞争的响应差异,以深圳盐灶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群落为研究对象,设立样方进行群落和土壤性质调查,分析银叶树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5种优势树种分布与土壤环境、种间竞争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pH值、盐分、磷元素和钾元素含量是影响银叶树群落树种分布的主要土壤因子;乔木层优势树种的分布与群落多样性显著相关,且乔木层优势树种个体的分布显著影响灌木层个体的分布;银叶树对群落多样性和土壤环境的响应与其他优势树种呈相反趋势,随着群落多样性的增加和土壤盐分及pH值的降低,除银叶树外的其他优势树种重要值均呈上升趋势,银叶树重要值则呈下降趋势;银叶树幼树生长显著受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阴香(Cinnamomumburmanni)、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海杧果(Cerbera manghas)、多毛茜草树(Aidia pycnantha)、九节(Psychotria rubra)和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等优势树种随着土壤养分,尤其是磷和钾元素含量的提高以及群落正向演替而稳定更新和生长,而银叶树幼树对群落竞争的敏感度很可能影响其种群在山坡、邻海海岸等土壤环境较好的生境中的更新和维持。因此,银叶树种群保育应考虑改善沼泽土壤环境以缓解土壤pH值和盐分过高产生的潜在胁迫,同时应持续跟踪银叶树幼苗幼树个体在山坡和邻海海岸生境中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52.
美国农业研究部门正在研制一种可将农药和除草剂废物分解成无毒物质的试验器械,此装置适合于农田使用.在该装置的一个圆桶中放入臭氧,另一个装有微生物,可降解“莠去津”“草不绿”这两种美国最普遍使用的除草剂,使之成为可降解的产物.这种机械还有其它四种农药具有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53.
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废水及人畜废物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有效利用这些废弃资源生产单细胞蛋白具有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本文对该领域的特点、具体应用及其前景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4.
通过对山东电网所属发电厂锅炉NOx排放状况进行调查、测试,得出锅炉NOx排放量与煤种、炉型、燃烧器型式、运行中空气过剩系数、负荷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山东省火力发电厂50 MW及以上容量机组2003年的NOx排放总量超过40万t(按NO2计算).控制和治理NOx排放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5.
油泥废弃物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正交试验 ,探讨了堆腐法处理油泥废弃物过程中调控因子 (肥料、客土、水分和 pH)的影响。结果发现 ,投加一定量的客土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子。通过正交试验选择和确定的最佳处理条件为 :在自然温度 >2 0℃的情况下 ,客土投加量 2 0 %、肥料 10 %、菌剂 5 %、控制水分 30 % (烘干基 )和pH 7。优化条件的建立为油泥废弃物的深度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6.
构建新型异养硫自养ABR反应器,以处理含高浓度高氯酸盐(ClO4-)废水,并探讨该工艺对不同浓度ClO4-的还原性能及硫酸盐(SO42-)的产生规律,同时解析ABR系统内生物量及胞外聚合物(EPS)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在HRT=12h,进水ClO4-浓度为300mg/L时,去除率可达99.60%,出水SO42-浓度稳定在150mg/L内.进水pH值为7.8~8.0,随着还原ClO4-浓度的升高,异养段出水pH值逐渐升高至8.0~8.3,自养段pH值则逐渐降低至6.6~6.9,异养协同硫自养ABR系统可实现酸碱的平衡.此外,提高进水ClO4-浓度可促进EPS的分泌,且异养段第一格室微生物分泌的EPS最多,其含量可达到102.46mg/(g·vss).EPS的分泌可以形成保护层以抵制外界的压力,同时也起到储备碳源和能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7.
在4.2 MW采暖锅炉上研发实践一体化脱硫脱硝、除尘系统,包括炉内催化法,将部分NO转化为NO_2,再以∩型布置一塔双循环。两级湿法分别采用离心法和反向喷淋法,末端使用离心除雾器降低烟气含水率使烟尘达标。对于脱硫脱硝系统,通过分析脱硫剂对烟尘的影响,一级喷淋系统使用Ca O法,SO_2、NO_2脱除率>70%。二级水中加入NH_3·H_2O,捕捉一级脱硫逃逸的Ca(OH)_2,再生(NH_4)_2SO_3组成双碱法(Ca O/NH_3)。提高Ca O利用率同时,使锅炉烟气中的SO_2、NO_x达标。连续运行结果:SO_2、NO_x、烟尘出口浓度分别为65,35,18 mg/m~3;离心除雾使烟气含水率由10%降低至4.3%,年耗水量较FGD工艺降低35%。  相似文献   
158.
遥感能够直接反映植被生长信息,但目前观测时间较短;树轮资料可以弥补遥感手段的不足,但往往缺乏与植被生长状况(如植被生产力)的直接关联。已有研究往往计算不同植被指数指标和树轮指数的相关性,并基于此来重建长时间尺度的植被动态信息。但基于相关性所选取的指标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空间对比研究。以沂蒙山区为研究区,选取能够有效表征植被年初级生产力的生长季NDVI累积值指标,利用Bootstrap法建立了其与树轮宽度的关系,重建了20世纪初期以来植被动态时间序列,并分析了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沂山地区生长季NDVI累积值的多年平均值为7.36,低于蒙山和塔山地区;蒙山地区植被状况呈现好转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植被好转趋势更加明显,而塔山和沂山地区植被无显著变化。小波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动态存在较显著的2 a、4 a或8 a尺度的周期变化,与生长季帕尔默干旱指数及平均温度的周期变化相一致,但干旱指数与植被动态具有更高的相关性。本研究综合运用树轮与遥感技术发展了长时间尺度植被动态时间序列重建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植被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9.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及稳定性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掌握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信息,对于摸清生态环境现状,评估保护成效,进而提出保护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2000和2010年为时间点,利用生态系统转移矩阵和正向逆向转换指数(Positive and Negative Transformation Index,PNTI)模型分析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转换趋势,并运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分级标准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省自然保护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其次为草地生态系统和耕地生态系统;2000—2010年间,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生态系统阻抗稳定性和恢复稳定性也呈增强趋势;保护区植被生长状况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且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的保护作用最为突出,其他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尤其需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管理与修复。  相似文献   
160.
弘扬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弘扬生态文明,树立新的发展观,价值观,消费观,生产观,政策观,群众观等,在现实中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