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73篇
安全科学   196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83篇
综合类   679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72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为了对全绿吊兰盆栽茎叶系统净化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的效率及其叶片各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进行全面研究,采用动态熏蒸系统在甲醛环境下对全绿吊兰进行长达7 d的熏蒸处理,分析盆栽茎叶系统在不同时间段内对空气中甲醛的去除率及熏蒸后叶片的生理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全绿吊兰盆栽茎叶系统在φ(甲醛)为1×10-6、5×10-6及8×10-6时对空气中甲醛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4.4%、48.2%和30.7%,并且白天的去除率(71.1%±0.2%)明显高于夜间(36.2%±0.2%),下午的去除率(60.0%±0.0%)高于上午(50.7%±0.1%),熏蒸后期的去除率(57.0%±0.2%)高于前期(51.9%±0.3%).对熏蒸后全绿吊兰盆栽叶片的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除了叶片中w(叶绿素)和CAT活性下降外,其余生理指标均表现为上升,其中,电导率和H2O2含量的变化最大,φ(甲醛)为8×10-6时分别提高了165.8%和522.2%,而抗氧化酶总活性的增强有效地清除了积累的氧化物,维持了全绿吊兰盆栽的正常生长.另外,经过8×10-6的甲醛熏蒸后,与对照组相比,叶片表面气孔形态变得更加细小狭长甚至完全闭合,但是全绿吊兰盆栽的茎叶外观并无明显受损症状,而且叶片中MDA含量与T-AOC活性在熏蒸后15 d时基本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研究显示,全绿吊兰盆栽对甲醛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且有较强的抗耐性及自愈能力,其叶片中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则反映了全绿吊兰盆栽与甲醛之间的相互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302.
为探明南坑—虎门断裂在东莞地区部分水域中的展布情况,采用小道距、高频率水域地震反射法,针对不同的观测系统与采集参数等进行试验。所获得的地震时间剖面揭示出的基岩反射界面连续完整,第四系地层内未发现明显错断。而测线Ⅲ所在的地震时间剖面上所解释的f3断点两侧基岩高差为8m,上断点埋深为83m。综上分析推测南坑—虎门断裂第四纪以来没有明显的活动迹象。同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可为东莞地区乃至珠三角地区水域浅层地震勘探探测活断层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03.
针对我国部分炼油企业含盐废水难以达标排放这一现状,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部分废水实施零排放处理的措施。分析了炼油废水实施零排放处理诸方面的问题,并围绕"预处理—减量化—深度浓缩—分盐结晶"的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04.
通过运行双室的异养-硫自养联合反应器(下部为异养区、上部为自养区),去除高浓度高氯酸盐(ClO_4~-)废水.考察不同进水碳氯比(C/Cl)和ClO_4~-浓度条件下,ClO_4~-的降解特性及出水硫酸盐(SO_4~(2-))浓度.结果表明,通过调节进水C/Cl比由2~1,反应器在36 d快速成功启动;进水ClO_4~-浓度由250 mg·L~(-1)提升至400 mg·L~(-1)时,微生物对高浓度ClO_4~-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ClO_4~-的去除率始终稳定在95%以上;通过调整C/Cl比至1.2,可减少自养区ClO_4~-负荷,使出水SO_4~(2-)浓度降至250 mg·L~(-1)以下.此外,本研究证实了细菌分泌的溶解性有机物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是造成自养区出水TOC升高的原因.由于采用异养-硫自养联合工艺,控制碳源的投加,从而减少了异养区污泥的产量;同时,异养区产生碱度可以平衡自养区产生的酸度,减少了自养过程中碱度的投加;异养区产生碳酸盐也可以作为自养区的碳源,实现了异养区和自养区功能上的"互补".  相似文献   
305.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快速高效地开展地震应急工作离不开地震应急技术的基础支撑。为进一步掌握我国地震应急技术现状,持续增强我国应急能力,通过梳理现阶段我国地震应急指挥、地震烈度调查与损失评估、地震现场流动监测3大技术系统,从技术构成、技术功能、存在问题等方面探讨我国现有地震应急技术。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的地震应急技术发展显著,但仍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标准化、智能化、综合化或将成为新方向。  相似文献   
306.
<正>天津中油渤星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粉体车间主要生产水泥用外加剂,主要原料为无机粉体,在加料、出料过程中粉尘危害严重。为改善员工作业环境,天津中油渤星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对该粉体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识别、评估,并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了改造。  相似文献   
307.
准确的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依赖于精确的气象条件模拟,尤其依赖于大气边界层的准确模拟.为理解边界层过程如何影响空气污染物的传输与混合,利用WRF-Chem模式不同边界层方案(YSU和MYJ)进行敏感性试验,针对山西冬季典型静稳天气,对地面温度场、地面风场、PM_(2.5)浓度及边界层内部的动力和热力层结进行模拟分析,并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不同PBL方案对于气象要素和PM_(2.5)浓度分布的模拟能力,探讨边界层内部热力层结和湍流输送差异对PM_(2.5)浓度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边界层方案均能较好模拟出冬季静稳天气背景下地面温度、风速及PM_(2.5)浓度的空间分布和日变化特征,气温模拟的较大误差主要出现在夜间,而地面风速和PM_(2.5)浓度的模拟结果在午后误差较大;相对于YSU方案,局地MYJ方案模拟的温度、风场和PM_(2.5)浓度的误差更小,模拟结果更接近于实况观测.地面PM_(2.5)浓度的模拟误差可能与近地面逆温层、混合层及地面风速等的模拟误差有关;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导致的边界层内热力层结和湍流输送的模拟差异,可能是影响近地面PM_(2.5)浓度模拟差异的主要原因;夜间MYJ方案逆温层厚度较厚,地面PM_(2.5)模拟浓度较低;午后MYJ方案混合层高度较低,加之地面风速较弱,导致地面PM_(2.5)模拟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308.
随着经济的进步,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水资源短缺越来越严重,这不仅制约了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威胁,为了解郑州市近年来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本文对近几年污染物排放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污水排放总量逐渐上升,这与人口增加、工农业需水量增加有关;主要限排物质COD、氨氮的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个别年份出现突增现象,这可能与政府的环保政策改变及个别工业偷排有关,对此本研究提出相适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9.
基于对辽宁省土壤环境的总体状况归纳及描述,提出适合城市工业污染场地、大型矿区污染土壤、地下水及污灌区农田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重点及方向建议。文章提出,突破有机物热脱附、重金属固化/稳定化、淋洗、微生物降解、植物萃取、风险削减、农艺调控等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技术体系,建立土壤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对辽宁及东北地区的污染场地/土壤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10.
以Langmuire Hinshelwood机理为理论依据,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DOC系统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不同参数(如空速、氧气浓度、NO2/NOx比例)对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转化效率的影响,并对部分工况进行了实验研究,从而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空速的降低可以增大DOC对CO、HC、NO的氧化性能,这是由于排气在催化器内的反应时间增长。当排气温度为225~300℃时,减小空速对增大HC的氧化效率效果明显,当排气温度在175~450℃范围内,减小空速对增大NO的氧化效率影响明显;当O2浓度低于1%,排气温度在175~250℃时,CO转化效率增大,在250℃之后均接近100%。当O2浓度为10%时,温度的变化对CO的转化效率影响很小。当O2浓度大于1%时,温度的变化对NO的氧化效率影响较大;当排气温度在300~550℃时,NO2/NOx比例的变化对NO的转化效率影响较大。降低排气中NO2/NOx比例,能够在排气温度高于300℃时,明显提高NO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