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8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模拟油田采出液,考察了油水比、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天然固体颗粒物对油田采出液乳化程度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油水比下降,模拟水样含油量降低,油珠Zeta电位升高,平均粒径变大,水样乳化稳定性减弱;HPAM会吸附于油珠表面从而增强其负电性,降低油珠间的有效碰撞,使油珠的平均粒径较小,导致油水分离较困难;表面活性剂会直接降低水样的表面张力,增强油水亲和性,导致水样含油量增大,同时增强了油珠的负电性,不利于油珠的集结聚并;天然固体颗粒物本身有一定的电负性,降低了油珠的Zeta电位,增加油珠的静电排斥,妨碍油珠的聚并,同时使水样的含油量升高,最终导致乳状液稳定。  相似文献   
12.
采用2段进水A/O中试系统处理重油加工污水处理系统的水解酸化单元出水,重点考察了污泥回流比(r)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值的变化对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对有机物的去除影响较小。在r值由0.60增加到1.25的过程中,尽管水量处理负荷在增加,污水、污泥和污染物的停留时间在减少,但是系统硝化和反硝化效果均明显提升。当r值高于1.25时,第1段缺氧区的硝酸盐氮去除量明显增加,但是系统硝化、反硝化效果均降低。当r值为1.25时,系统总氮去除率最高,为73.38%。此外,相对于传统的A/O工艺,2段进水A/O工艺污染物的停留时间更长,更有利于提高重油加工污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代谢表面活性剂菌处理含油污泥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采用异位生物修复技术堆肥法,对某炼厂油泥进行生物修复处理研究.用微生物代谢的表面活性剂对油泥进行预处理,洗脱油泥中部分油分后进行堆肥试验,投加从油田含油土壤中获得的以石油为唯一碳源、代谢高效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C-2菌、F-2菌以及无机营养物和疏松剂(锯末),降解油泥中的石油污染物.经过外源微生物和内源微生物共同作用120 d,油泥中的石油烃总量由22 910 mg/kg下降到3 000 mg/kg以下.试验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降解前后石油组分的变化.菌株经传统方法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不同时期面临的环境问题、环保政策的不同,排放标准的编制思路和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对各阶段石油炼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订背景、环保政策及内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石油炼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新形势下我国炼化行业水污染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聚合物驱采出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聚合物驱采油技术为我国东部各油田的原油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因对聚合物驱油采出水的处理难度大而制约了油田的发展。对油田含聚污水的处理工艺、回注可行性以及HPAM降解方法进行了分析,综合论述了含聚污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针对废弃油基泥浆的特点,通过声化法处理对泥浆中油分进行回收,再加入絮凝剂破坏胶体稳定性,使其固液两相有效分离。并通过进一步实验确定处理样品泥浆的最佳操作参数。结果表明:通过超声波与化学破乳剂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泥浆中的油分进行回收,回收率可达到80%以上,加入絮凝剂后可使剩余的泥、水两相分离,出水COD可降到100mg/L以下,透光率达到90%以上,可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7.
协调好湿地保护与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对湿地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将不利影响降到最小、保护湿地资源、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及充分发挥湿地的各种功能等问题。指出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利用湿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生物修复制剂在溢油污染海岸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修复制剂是解决溢油污染的"终极策略"。常见的生物修复制剂主要包括生物强化制剂和生物刺激制剂。在实验室条件下,生物强化制剂能有效提高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效率,然而并不能证明生物强化制剂在现场应用时的有效性。然而,大量实验室和现场研究表明,生物刺激制剂能有效地促进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并且生物刺激效果好于生物添加效果。生物刺激制剂的选择依赖于受污染环境的特性和营养剂本身的特性。如果营养释放速率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缓释肥料是最为理想的营养源。水溶性肥料在低能、细砂质、水动力有限的海岸线更为有效;亲脂性肥料更适于高能、粗砂质的海滩或者有较少露岩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苯胺废水的水质、来源及危害,简述了国内外苯胺废水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指出了化学、物理和生物技术处理苯胺废水过程中存在苯胺去除不彻底的问题,详述了电催化氧化技术与其他技术协同处理苯胺废水的可行性,展望了未来苯胺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苯胺废水处理工艺未来应该以“低碳、 清洁、 高效”为处理原则, 通过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提供电能、光能和热能,利用“电催化氧化技术氧化降毒生物法彻底处理”的协同处理 技术,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苯胺废水可以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共基质和无机盐对原油降解菌株降解原油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大港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原油降解菌X3,对原油的降解率达72.6%,经鉴定X3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domonas)。利用生物摇床对X3菌株降解原油的实验发现,共代谢基质α-乳糖对X3菌株降解原油有促进作用,可使原油降解率提高到80.3%;而葡萄糖和蔗糖对X3菌株降解原油有抑制作用。Fe2+对X3菌株的降解原油也有促进作用,在α-乳糖和Fe2+的共同作用下,X3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可达82.3%;K+和Mg2+对X3菌株降解原油则有抑制作用。在FeSO4质量浓度为0.2~0.3mg/L时,X3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最高,FeSO4质量浓度继续增加,X3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