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利用2015年臭氧(O_3)自动监测数据和源排放清单,分析了中原城市群O_3浓度的空间、时间分布情况,探讨了中原城市群中城市间O_3的相关性,以及O_3浓度、NOx、VOCs、CO及汽车保有量间的相关性。指出中原城市群是全国更是河南O_3污染的严重地区,O_3浓度年内月度变化呈倒"V"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北部城市特征;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间除开封外其他8个城市间都呈高度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均为0.892~0.991;9个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及NOx、VOCs和CO等前体物的年排放量与其年均O_3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分析认为,NOx、VOCs和CO等前体物的排放是中原城市群O_3浓度偏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O_3浓度也与日照时间、降雨量、植物源VOCs排放量及相邻城市间污染物的空间输送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商丘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 8 种重金属(Cr、Ni、Cu、Zn、As、Pb、Cd、Hg)的污染特征,采用富集因子法和浸出毒性试验确定商丘市再生产品及其原材料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再生产品原材料中,重金属Hg是主要污染因子,其次是Cr和Ni,均对重金属浸出率和潜在生态风险具有较大贡献,可能原因是受到了人为活动的影响,应对其进行避雨存放;再生产品中,重金属Hg是主要污染因子,其次是Ni。再生产品的生态风险水平低于再生产品原材料,说明该资源化利用途径有利于降低建筑垃圾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因此,再生产品作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产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植物微核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核是染色质的核外体,一般由断裂的染色体或非整倍体形成。带有微核的细胞出现的频率是检测化学物质等污染物对细胞遗传物质影响的一个良好指标。植物微核技术是根据环境中污染物能引起植物DNA损伤,诱发染色体畸变而形成微核的原理来检测诱变物质对染色体损伤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检测出有害气体、重金属、有机物等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影响程度,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中大气、土壤、水体等污染的监测。该文对植物微核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水解酸化提高感光胶片废水可生化性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解酸化工艺可有效地提高工业废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好氧生化处理创造有利条件。本试验在对感光胶片废水采用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工艺和常规活性污泥法进行平行对照试验的基础上,从生化反应动力学系数的角度研究水解酸化过程对好氧生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水解酸化处理后,在该废水的BOD5/CODcr比值从0.46-0.48提高至0.54-0.56的同时,后续活性污泥系统的动力学半速度常数Ks从常规活性污泥法的459mg/L下降至103mg/L,最大比降解速度K从3.0/d上升至5.0/d,可用于表证该工业废水可生化性和后续好氧生物处理效果改善和提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废水中高浓度钠盐对活性污泥法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废水中高浓度钠盐(氯化钠和硫酸钠等)对活性污泥系统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文献中有不少报道,通过比较分析文献与最新试验结果得知,当废水中钠盐浓度不大于30g/L~50g/L时,只要活性污泥系统的进水盐度避免大幅度争民剧增加,系统中的活性污泥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以后能够逐渐高盐度废水环境,并且处理系统的BOD去除率亦不人受到严重影响,耐卤微生物的培养驯化是高含盐量废水活性污泥法处理的最重要的步骤,可使废水中  相似文献   
16.
硝基苯对蚕豆的遗传毒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蚕豆根尖为材料,探讨了硝基苯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致畸效应。采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以不同浓度的硝基苯为诱变剂,研究了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类型。结果表明,硝基苯能诱发较高频率的微核,并能诱发产生染色体断片、染色体桥、染色体滞留等遗传畸变现象。认为硝基苯对植物细胞具有遗传致畸效应,可能直接诱发染色体断裂,也可能通过激发细胞内的自由基反应而导致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17.
植物彗星实验及其在生态毒理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彗星实验(Comet assay)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检测DNA损伤的新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灵敏性高和可靠性强等特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彗星实验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植物彗星实验方法及其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