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11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247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41.
为加强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贯彻落实《北京市消防条例》和《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不断推动消防安全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本刊在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和北京消防协会的支持下,从2012年1月开始开办“消防安全基层行”栏目,以促进基层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442.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通过外源添加污染物的方法,研究了暴露于亚致死剂量草甘膦(添加剂量分别为5、10、20、40 mg·kg-1)的土壤中7 d后,蚯蚓生长抑制率、细胞色素P450亚酶(CYP1A2、2C9与3A4)活力及代谢组学对土壤草甘膦的响应,旨在探讨亚致死剂量草甘膦能否对非靶标生物蚯蚓产生不良影响及其毒性作用机制,初步推断其毒性作用阈值,并筛选敏感生物标记物.结果表明:从蚯蚓生长抑制率来看,各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从蚯蚓CYP亚酶活力来看,在高剂量草甘膦(20、40 mg·kg-1)处理下,CYP亚酶活力均受到显著抑制;基于代谢组学鉴定并筛选出14个小分子代谢物标记物,其中9个小分子代谢物(分别是1,6-二磷酸果糖、β-D-果糖6-磷酸、丙酮酸、组氨酸、赖氨酸、鸟氨酸、延胡索酸、肌酸、甜菜碱)在5~40 mg·kg-1草甘膦暴露下显著低于对照水平,另外2个小分子代谢物(尿酸与二十-羟-二十烷四烯酸)则在草甘膦处理下显著升高.代谢组学的响应表明,草甘膦暴露(5~40 mg·kg-1)致使蚯蚓糖酵解与三羧酸循环减弱,氨基酸代谢受损,嘌呤代谢紊乱,细胞渗透功能受损,对蚯蚓产生了明显毒副作用,其毒副作用还与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相关.蚯蚓CYP亚酶活力与小分子代谢物标记物作为敏感生物标记物,可联合诊断土壤亚致死剂量草甘膦污染.  相似文献   
443.
利用自组装GC-ECD系统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大气四氯化碳(CCl4)摩尔分数在线观测.2007年4月~2008年3月期间,该站CCl4本底摩尔分数(89.4±0.7)×10-12,与北半球同纬度带Mace Head和Trinidad Head本底站观测结果基本一致;非本底摩尔分数(94.7±5.1)×10-12,出现频率63.6%,表明该站也能捕捉到高摩尔分数CCl4空气团输送信息;CCl4本底摩尔分数变化较小,且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非本底摩尔分数呈现夏高冬低的特点,平均非本底摩尔分数最高月份(6月)比最低月份(1月)高7.6×10-12.应用CO比值相关法初步估算2007年4月~2008年3月我国CCl4排放量约4.7kt·a-1,与文献报道Bottom-up方法估算我国同期CCl4排放量接近;CO比值相关法估算CCl4排放量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同源假设及观测站代表性.  相似文献   
444.
1调节 p H:测定前先测水样 p H值 ,p H若过高或过低可分别用 6 mol/ L 盐酸或 1 0 0 g/ L氢氧化钠溶液调 p H约为 7,然后再加 p H为 1 0的缓冲溶液进行滴定。2加铬黑 T后应尽快完成滴定 ,但临终点时最好每隔 2~ 3秒滴一滴并充分振摇。 3将水样用盐酸酸化、煮沸以除去碱度 ,冷却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4在缓冲溶液中适量加入 EDTA镁盐 ,使终点明显。但 EDTA和镁盐必须等当量 ,否则会造成较大滴定误差。EDTA滴定法测定总硬度的几点经验@金中华$灌云县环境监测站!江苏灌云222200…  相似文献   
445.
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提高甲烷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聚乙烯醇( P V A) 为包埋剂对甲烷八叠球菌( Methanosarcina ) 的富集培养物进行固定化, 并以甲醇为唯一碳源对其产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甲醇为唯一碳源时,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与非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的总产气量相似,但两者的产气特性有明显不同.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产气迟于非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的产气集中,在产气高峰两天中的产气量占总产气量的66 .0 % .非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产气平稳, 平均日产甲烷量为8 .91 m L/d.固定化甲烷八叠球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 细胞在固定介质中多呈较大包囊存在,包囊直径30 ~50 μm .固定化甲烷八叠球处理豆制品废水的结果表明,在低有机物负荷下,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发挥着很大作用,有较低的出水 C O D 和较高的甲烷含量.在较高有机物负荷下,与对照无明显差别.其原因是在高有机物负荷和短水滞留期运转条件下,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受到抑制而失去活性所致  相似文献   
446.
通过建立现代建筑夹层模型,研究铺设大量电缆可能引发的火灾效应,探索夹层内电缆火灾特性,找到电缆在夹层内的合理铺设方式,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火对策提供依据.本文主要讨论了不同因素对火焰蔓延速度、烟气温度和有害物质生成浓度的影响,并评价了有害物质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夹层内铺设电缆的数量、铺设角度和距离夹层底层远近对电缆的燃烧特性有明显影响.1根电缆时火焰蔓延速度为3.17×10-3 m/s,两根时为3.96×10-3 m/s;1根电缆情况下,铺设角度由45°到垂直状态时,蔓延速度由4.01×10-3 m/s增加到26.09×10-3 m/s,产生烟气温度和烟气中有害成分浓度也随之增高;垂直条件下,烟气质量浓度在230 s时达到最高值12.50 g/m3,产物CO的质量浓度远远超出OSHA标准(1.88 g/m3).因此,电缆在夹层内垂直燃烧时发生火灾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447.
张伟  施周  张骅  徐舜开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2):2129-213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负载纳米TiO2的复合光催化剂(TiO2/MWCNTs),以偶氮类染料甲基橙为目标污染物,在自制的光催化反应器上进行了光催化降解反应实验。主要研究同一甲基橙初始浓度(C0)下,多壁碳纳米管不同管长和管径对复合光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降解反应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描述,反应速率常数k随着多壁碳纳米管管长和管径的增大而增大;与纯纳米TiO2相比,复合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降解率提高了6%~18%,反应速率常数为前者的1.19~2.11倍;采用复合光催化剂的甲基橙光降解溶液自行沉降分离效果较好,静止沉降60 min后达到沉降平衡,剩余浊度为8.5 NTU,下降了90.6%。  相似文献   
448.
分散型生活污水水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散型生活污水水质是制定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设计规范、产品标准的基础.本文研究了分散型生活污水的水质特征、季节变化特性、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等.在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的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分散型污染源的水质特征选取设计参数,不应简单套用点源生活污水的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449.
基于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瞬态复合再生机理,建立了CFD三维仿真模型,并利用漩涡破碎燃烧模型和场协同数学模型对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瞬态复合再生过程的速度矢量和温度梯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场协同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时间为175 s时的微粒捕集器过滤体后端壁面峰值温度达到1 184 K,且其过滤体内速度矢量和温度梯度的协同度最好,最优燃烧再生区域所占最大比值为0.58,表明此时微粒捕集器过滤体内再生燃烧速率最大,其再生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450.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微波热解法制备得到污泥活性炭,并将其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Cr(Ⅵ)。分别采用元素分析仪(Vario EL cube)、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测定仪(ASAP2020)、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仪器对原污泥及污泥活性炭的表面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探讨污泥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参数和表面化学性能。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溶液初始pH,接触时间,初始Cr(Ⅵ)浓度对污泥活性炭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污泥活性炭去除Cr(Ⅵ)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H越低吸附效果越好,吸附平衡时间为100 h。不同温度下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30℃时最大吸附容量为27.55 mg/g;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R2>0.99);污泥活性炭对Cr(Ⅵ)的去除是一个吸附-还原耦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