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18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209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为适应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工作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大力开展环境科技情报的交流,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委托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于1977年5月在安徽省黄山召开了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以下简称全国网)组建会议(第一次会议)。会议制订了网的工作条例,并规定各省、市、自治区的环保科技情报网(地区网)均为全国网的成员,各部、委、局所属的环保科技情报网(系统网)也可以适当的形式参加全国网或与之建立协作关系。  相似文献   
202.
水和正已烷中痕量四氯联苯光降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氯联苯(PCBs)已成为全球性污染物,在人类生存的各种环境因素中,包括空气、水体、土壤、生物体,甚至远离大陆的海洋中已都发现PCBs的存在.自从发现PCBs能吸收190—240nm和280—310nm紫外光以来,人们推断PCBs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后的光降解可能是从环境中除去PCBs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对PCBs的光降解.  相似文献   
203.
一九七七年 一九七七年四月十四日,国家计委、国家建委、财政部、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治理工业“三废”开展综合利用的几项规定》的通知。《规定》中明确:工业企业利用“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和废旧物品作主要原料的生产产品,按照税法规定纳税有困难的,可给予定期的减税、免税照顾”。(摘自《废旧物资工作会议汇编》)。  相似文献   
204.
205.
底泥微生物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营养物质-植物之间的紧密联系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保存和循环的主要机制之一。具有高生产力和丰富多样性的底泥微生物,不断地将红树林凋落物转化成可被植物利用的氮、磷或其他营养物质。植物根系分泌物又为该系统中微生物和其他大型生物提供营养。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营养物质转化方面的主要研究结果,并阐明了这些微生物对该系统生产力的重要贡献。为了更好地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维持和恢复其微生物系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6.
207.
枣庄市峄城大沙河水质模型的研究枣庄市环保局沈清文,晋文全河流水质模型是描述水体中污染物随时间和空间迁移转化规律的数学方程,它的建立可为河流中污染物排放与河水水质提供定量的关系,从而为评价和选择污染控制方案,制定水质目标等提供科学依据。在研究枣庄市峄城...  相似文献   
208.
介绍了油团聚(SGHFF)技术脱除烟煤灰分的过程。经过四步浮选后,灰分的去除率可达到86.8%;探讨了影响油团聚技术过程的主要因素,为洗煤厂及煤矿的细煤泥的处理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209.
210.
团山子远古火山口,位于山东省昌乐县中部,1982年被当地农民凿岩时发现。经北京、南京矿业学院地质专家实地考察鉴定,此为1800万年前火山喷发时形成的古火山颈,处在地壳郯庐断裂带上,由新生第三世纪橄榄玄武熔浆构成,其剖面呈40度自然喷状节理,远视宛如一把倒垂的大折扇,近视如见当年熔岩喷发冲天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