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65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447篇
基础理论   83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21.
环境微塑料可吸附有机污染物,并与有机污染物进行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其毒性效应,增加微塑料的治理难度.本文就全球范围内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不同介质中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共存水平、吸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联合毒性效应等.研究表明,微塑料可作为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六...  相似文献   
122.
外来入侵杂草黄顶菊的化学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L.) Kuntze]是一种外来入侵杂草,具有很强的生存竞争能力,严重的危害了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有效的控制黄顶菊的发生,本论文对防治黄顶菊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除草剂进行了筛选;在保证防效的同时,为了尽可能减少向环境中投放农药而保护生态环境,考察了4种桶混助剂(机油乳油、甲酯化大豆油、有机硅表面活性剂、Quad7)对所筛选除草剂的增效作用.对供试的11种除草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毒莠定、三氯吡氧乙酸、2甲4氯钠盐对防治黄顶菊有特效,对非靶标植物影响小.4种桶混助剂分别与毒莠定混用,机油乳油、甲酯化大豆油、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分别与三氯吡氧乙酸混用,甲酯化大豆油、Quad7分别与2甲4氯钠盐混用,均可提高防效而降低除草剂正常用量的50%,所以推荐所筛选除草剂与桶混助剂混用防治黄顶菊.  相似文献   
123.
黄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集了黄海近岸(日照岚山海域)12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分析了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结果显示16种PAHs含量范围在76.384~7512.023 ng·g-1,平均值为2622.576 ng·g-1.低环PAHs组分所占比重较大,中高环PAHs相对较小.利用比值法定性解析PAHs的来源,初步判断PAHs可能来自燃煤、燃油、焦化、柴油泄漏等污染源.进一步引用相关源成分谱,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8.2)对PAHs的来源进行定最解析,拟合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主要来源为燃煤源、燃油源(主要为柴油燃烧)和焦炉源,其相对贡献率分别为53.99%、25.57%和13.97%.  相似文献   
124.
营养调控是强化植物修复效率的重要手段。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作为修复土壤镉(Cd)污染的重要候选树种,Cd耐受能力较强,但Cd积累量不高。以滇杨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试验设计,开展氮(N)、磷(P)、钾(K)三因素四水平(0、100、200、400 mg·kg-1)共15个处理的营养调控盆栽试验。通过肥料效应模型推算最佳施肥量、最大Cd积累量以及提升滇杨Cd积累量的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施加N、P、K均能提升Cd胁迫下滇杨的生物量,提升比例为70.5%-132%,生物量随N、P和K浓度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均在200 mg·kg-1时达到最大值,施N对生物量的促进最显著。滇杨Cd积累量受N影响最大,其次为P,再次是K。无N处理(N0P0K0、N0P2K2)的Cd积累量最低,高N、高P处理(N2P4K2、N4P2K2)的Cd积累量最高。一元模型拟合结果显示,N以374.704 mg·kg-1施加时可获得最大Cd积累量(2.168 mg·pot-1),拟合方程为y=...  相似文献   
125.
为探究白水江表层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荧光特性,2018年3月采集研究区深度为0~20cm的沉积物,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区域积分法和荧光指数法,确定主要荧光物质种类,并结合表层水基本参数等数据分析荧光组分的来源、转化过程与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白水江表层沉积物DOM以类蛋白有机物为主,其中可溶性微生物降解产物占总体荧光物质相对含量的64.56%~73.06%;各断面均出现明显的可溶性微生物降解产物荧光峰;相比上游,中、下游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并出现类酪氨酸与类色氨酸荧光峰。(2)上游至下游,总荧光组分、各荧光组分含量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人类活动可能是造成白水江表层沉积物DOM荧光组分存在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6.
采用半静态染毒方法,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SWCNT)和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CWNT-OH)对锦鲫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结果表明,锦鲫经28d不同质量浓度的SWCNT和MWCNT-OH(0,10,100和1000μg/L)暴露后,暴露组14d鳃组织切片检查发现出现鳃动脉瘤、鳃细胞水肿、畸形生长等病理症状;然而在2种碳纳米管低浓度暴露下,锦鲫的肝脏切片没有观察到损伤,高浓度时肝脏有轻微空泡损伤。暴露期间锦鲫没有死亡,随着暴露天数的增加,2种碳纳米管都能对SOD和CAT酶产生抑制作用,高浓度组抑制明显,肝脏抗氧化系统受到损伤。指出,虽然碳纳米管的毒性较低,但其长期暴露对鱼类的影响仍需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27.
针对蓝藻资源化问题,概述国内外利用蓝藻制备有机肥、提取高纯度藻蓝蛋白、制备活性炭和藻粉这4种利用方式的特点、现状及应用进展。提出,应从高温好氧堆肥技术、藻蓝蛋白提取技术和藻水分离技术这3个方面,解决其关键技术问题并进行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28.
选择了氧乐果废水的处理工艺,重点探究了Oxone/紫外氧化降解氧乐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Oxone/紫外氧化工艺氧化降解氧乐果优于自然光照、紫外光照、Oxone氧化等工艺。氧乐果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pH=2.03、反应温度为35℃、10mmol/L Oxone试剂用量为1.0mL时,降解20min的氧乐果降解率可达99.8%。  相似文献   
129.
以Na2S2O4为还原剂,采用化学还原法回收某电镀厂含银电镀废液中的银。实验结果表明,在n(Na2S2O4)∶n(Ag+)=2.5、反应温度35℃、废水pH7.5、搅拌速率300r/min的条件下,Ag+回收率达到99.92%。对回收的银粉进行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回收的银粉纯度较高,成球形。  相似文献   
130.
通过采用ACE装置与烟气NOx分析仪器联用的实验室评价方法,可在更接近实际催化裂化反应-再生过程的条件下,评价助剂对再生烟气中NOx的催化转化性能,同时还可考察助剂的加入对催化裂化产品分布的影响。采用该方法对几种降NOx助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催化剂体系中含有Pt基CO助燃剂的情况下,加入4%的RDNO;助剂后,烟气NOx降低幅度约30%~40%,且催化裂化产品分布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