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5篇 |
免费 | 63篇 |
国内免费 | 17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8篇 |
废物处理 | 9篇 |
环保管理 | 53篇 |
综合类 | 459篇 |
基础理论 | 88篇 |
污染及防治 | 64篇 |
评价与监测 | 61篇 |
社会与环境 | 22篇 |
灾害及防治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GC-MS法测定蔬菜和水果中八氯二丙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固相萃取-GC-MS法测定蔬菜和水果中八氯二丙醚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均质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正己烷定容.优化了试验条件,选择了定性与定量离子,方法线性良好,最低检出限为0.004 7 mg/kg,加标量为0.10 mg/L~1.00 mg/L时,回收率为87.0%~96.0%,RSD<4.0%. 相似文献
13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NiO和CuO质量分数的NiO-CuO/ZSM-5催化剂,并以CH4为还原剂研究了NiO-CuO/ZSM-5催化剂对催化裂化烟气的脱硫脱硝活性。XRD分析结果表明,NiO质量分数为4%、CuO质量分数为6%的催化剂4%NiO-6%CuO/ZSM-5中的ZSM-5结构完好,CuO和NiO高度分散在ZSM-5骨架中,表明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4%NiO-6%CuO/ZSM-5的脱硫脱硝起活温度均较低,无氧条件下最高NO转化率和SO2转化率分别为94.7%和95.9%,O2体积分数为1.0%时的NO转化率和SO2转化率分别为97.7%和89.0%。 相似文献
133.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解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诸多国家在环境微生物领域先后开展了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建立和生物学评价工作。一些不依靠纯培养的微生物群落的分析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具有细胞在测定过程中不被破坏、形状不改变、特异性强、能够真实反映在自然环境下微生物的情况及分布等特点,在环境微生物群落探测分析中已逐渐被广泛应用。该技术利用带有荧光标记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与细胞内相应的靶核糖体结合,能将微生物探测、鉴定到属和种的水平。运用于硝化细菌、除磷细菌和丝状微生物等废水处理中常见的特征性微生物种群和群落生态学研究中,颇为高效。该技术的应用避免了传统培养方法进行鉴定和计数的局限性,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解析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4.
135.
136.
生态网络构建可以减少生态景观碎片化,有利于提高生态斑块的景观连通性,保障生态系统稳定运行,提高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选择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和景观连通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选取8个阻力因子构建生态阻力面,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提取生态源地之间的生态廊道,通过重力模型进行廊道重要性分级,最后运用电路理论和水文分析,识别研究区关键区域,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网络优化措施。结果显示:研究区生态源地有15处,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北部的山区,中部受河流、公路和铁路重叠影响,综合阻力值高,景观连通性较低;生态廊道有36条,其中重要廊道22条,一般廊道14条。研究结果可为静乐县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对黄土高原县域生态网络构建也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7.
138.
毒性鉴别评价方法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去除水中有毒物质的分析实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江苏省常州市城北污水算处理厂的进水、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出水以及A^2O处理工艺的出水为研究对象,对进出水进行Daphnia magna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进水对Daphnia magna具有24h急性毒性,经过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处理及A^2O处理工艺处理,两股出水均不显示24h急性毒性,采用毒性鉴别评价(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TE)方法对进水进行监测和评价,发现曝气可去除进水的毒性,C18固相提取亦可去除进水毒性,进水中存在的主要毒物为易挥发的非极性有机化合物,进一步检测可知,进水中的关键毒物主要为邻丙基甲醛肟、1,1-甲基乙基-2-甲氧基苯酚、2-氮,氮二甲基苯甲醇等,此外,对2个处理系统出水进行GC/MS分析,可知出水中关键毒物基本被去除。 相似文献
139.
提出了以GM(1,1)模型拟合发展的趋势、傅里叶变换撮周期分量AR(p)模型模拟随机过程的集成预报模型,并用于黄河三角洲人工草场群落土壤盐分的定量研究中,经理论和应用检验证明:该模型能以较高的精度模拟或预报土壤盐分在较长时期内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简单,计算工作量小,并优于传统的单一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40.
营养调控是强化植物修复效率的重要手段。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作为修复土壤镉(Cd)污染的重要候选树种,Cd耐受能力较强,但Cd积累量不高。以滇杨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试验设计,开展氮(N)、磷(P)、钾(K)三因素四水平(0、100、200、400 mg·kg-1)共15个处理的营养调控盆栽试验。通过肥料效应模型推算最佳施肥量、最大Cd积累量以及提升滇杨Cd积累量的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施加N、P、K均能提升Cd胁迫下滇杨的生物量,提升比例为70.5%-132%,生物量随N、P和K浓度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均在200 mg·kg-1时达到最大值,施N对生物量的促进最显著。滇杨Cd积累量受N影响最大,其次为P,再次是K。无N处理(N0P0K0、N0P2K2)的Cd积累量最低,高N、高P处理(N2P4K2、N4P2K2)的Cd积累量最高。一元模型拟合结果显示,N以374.704 mg·kg-1施加时可获得最大Cd积累量(2.168 mg·pot-1),拟合方程为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