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45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双水相气浮浮选光度法测定污水中痕量土霉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亲水有机溶剂(乙醇、正丙醇、四氢呋喃等)气浮浮选(双水相气浮浮选)分离/富集光度法测定污水中痕量土霉素(OTC)的新型绿色高效分析方法。利用自制的浮选装置,选择四氢呋喃作溶剂,氯化钠作分相剂,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酸度,将N(iⅡ)与OTC形成的疏水性缔合物浮选至有机相,浮选完毕后经分光光度法分析,线性范围为1.1×10-7~9.7×10-5mol/L,线性回归方程为A=2.038×105C(mol/L)+0.005,相关系数为0.9996,检出限为7.36×10-8mol/L,回收率为99.8%~100.4%,表观摩尔吸光率ε=2.038×105L/mol·cm,适用于污水中痕量土霉素的分离/富集及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92.
露天煤矿的开采实现了高产、高效、安全的目的,但是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开采后不仅改变了原始地形、地貌特征,而且破坏了岩土体应力应变条件,造成地质环境的破坏,可能诱发地质灾害,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问题。本研究以露天煤矿区高切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极限平衡原理、边坡稳定性分析、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利用Slide二维边坡软件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天然因素、人类工程活动下,采用简化Bishop法得到的安全系数合理可靠。但由于降雨、地震的作用,露天煤矿区高切坡安全系数有所下降。在降雨作用下,岩土体重度增加,抗剪强度下降,导致边坡的下滑力提高而抗滑力降低,坡体内的裂缝形成连续的渗流通道时,边坡稳定性会急剧降低。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和露天开采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研究提出的分析方法对监测、治理、修复三峡库区天然存在和工程建设造成的高切坡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3.
下辽河平原景观生态安全评价及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三省开发强度最大的辽河中下游———下辽河平原为研究对象,根据景观格局与生态安全的关系,通过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类型脆弱度指数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指数,并借助地统计学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的理论方法,对下辽河平原景观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异规律及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块金值C0所占比例在3个年份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表明非结构性因素对景观生态安全演变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但结构性因素(地形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类型等)仍然对本区景观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起决定性作用;5 km采样间距内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具有高度的空间相关性;2)1989—2010年下辽河平原景观生态安全总体呈略微下降趋势,各安全分区的面积比例和空间结构均发生了明显变化;3)1989—2010年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Moran's I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且相关程度呈略微下降趋势,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局部空间自相关和显著性水平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4.
土壤强还原处理(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可以有效地修复设施蔬菜土壤的连作障碍,但实施过程中亦会引起可溶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数量和质量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培养实验,设置未修复对照(CK)、RSD修复(RSD)、生物炭修复(BC)及RSD与生物炭联合修复(RSD+BC)4个处理,对比研究不同修复处理对土壤DOM含量和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RSD、BC和RSD+BC修复后土壤的DOC含量分别增加了142.9%、24.6%和127.0%;相较于RSD处理,RSD+BC处理的DOC含量显著降低(p<0.05).土壤DOM组分以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物质为主,RSD处理增加了类腐殖酸组分,而RSD+BC处理更有利于类富里酸物质的增加.RSD、BC及二者联合修复显著增强了土壤DOM的芳香化和腐殖化程度.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土壤pH对DOC含量和腐殖化指数(HIXem)产生直接正效应,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对DOC含量具有直接负效应,pH亦可通过影响DOC含量间接影响微生物量碳(MBC)和荧光指数(FI).  相似文献   
195.
安全是什么?安全就是爱护和保护人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安全就是一种尊严,它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安全是一种文明,是时代的进步、社会发展和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安全是人生幸福的港湾。有了安全家庭才会拥有欢乐和温暖:生活中,拥有了安全,就有欢声笑语。  相似文献   
196.
某酸性气田开发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硫沉积及堵塞问题,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气田沉积的硫黄中还含有碳酸盐、硫酸盐、含硫有机化合物、水等成分。为治理该气田硫堵问题,研发并优选了高效环保型溶硫剂(A-1溶硫剂)。在45℃、常压、1 000 r/min搅拌条件下,对比研究了A-1和J-1两种溶硫剂在不同液固比(5∶1和20∶1)时对标样硫块的溶硫率和溶硫速度,以及硫块直径对A-1溶硫剂溶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1溶硫剂的起始溶硫速度更快,4 h内对标样硫块的溶硫率接近40%,增加溶硫剂用量可显著加快溶硫进程;A-1溶硫剂对直径2.0 cm的硫块,10 h内溶硫率超过80%,对更小粒度的硫块溶解效率更高。另外,在45℃、常压、持续通入CO2条件下,通过失重及电化学方法研究了A-1溶硫剂对N80、L360和A333Gr6钢的腐蚀性。结果表明:3种钢在A-1溶硫剂中未发生明显腐蚀现象,腐蚀速率低于0.04 mm/a,未出现局部腐蚀或小孔腐蚀。  相似文献   
197.
文章以颗粒活性炭(GAC)作为载体,通过浸渍-煅烧的方法将钴铁氧化物负载到GAC上,优化制备得到Co-Fe@GAC催化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对Co-Fe@GAC进行微观形貌及结构分析,探究了不同条件下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以罗丹明B(RhB)为代表的有机污染物的效果,并考察了共存离子及腐殖酸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Co-Fe@GAC和PMS投加量可以明显提升RhB的去除效率,且该体系在较宽的p H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效果及抗干扰能力。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在Co-Fe@GAC/PMS体系中同时存在羟基自由基和硫酸根自由基(SO4·-),且SO4·-发挥主导作用。此外,Co-Fe@GAC的催化性能较为稳定,能够多次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98.
<正>物业企业在推行HSE管理体系建设时发现,提升HSE管理水平,有助于经济增长和行业发展。但企业难以量化HSE管理的经济贡献率,给绩效评价带来困难。本文旨在结合以往的安全经济贡献率计算模型和物业企业HSE管理特点,提出一个评估模型,以量化HSE的经济贡献率,帮助企业直观评估当前HSE管理水平,并简化安全管理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199.
针对废弃油基泥浆的特点,通过声化法处理对泥浆中油分进行回收,再加入絮凝剂破坏胶体稳定性,使其固液两相有效分离。并通过进一步实验确定处理样品泥浆的最佳操作参数。结果表明:通过超声波与化学破乳剂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泥浆中的油分进行回收,回收率可达到80%以上,加入絮凝剂后可使剩余的泥、水两相分离,出水COD可降到100mg/L以下,透光率达到90%以上,可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00.
Fe(Ⅱ)活化过硫酸盐改善污泥脱水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脱水困难的问题,采用Fe~(2+)活化过硫酸钾高级氧化法提高剩余污泥脱水性能,使用污泥含水率和污泥比阻对调理前后污泥脱水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了过硫酸钾投加量、Fe~(2+)投加量、pH和反应时间对污泥调理效果的影响;探究了过硫酸盐调理污泥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质和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过硫酸钾调理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7.5,反应时间为20 min,过硫酸钾和Fe~(2+)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5 mmol·L~(-1)和18 mmol·L~(-1),在此条件下,污泥含水率和污泥比阻值分别可达78.89%和0.3×10~(12) m·kg~(-1);污泥含水率和比阻的变化可能与污泥调理后絮体结构形态变化有关;调理污泥后,上清液中溶解性有机物质含量与过硫酸钾投加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EPS不同组分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在Fe~(2+)投加后均减少,表明Fe~(2+)的投加可以破坏污泥絮体,分解胞内物质;利用Fe~(2+)激活过硫酸钾所生成的硫酸根自由基可极大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