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128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35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高浓度有机氰废水的好氧可生化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BODs/COD比值法和好氧呼吸曲线法在国内外首次针对高浓度有机氰废水及其污染物进行了全面的好氧可生化性的研究。结果表明,6种废水中,一段、二段急冷废水的可生化性能很差,很难用生化法进行处理I四效蒸发液,四效冷凝液可生化性较好适于生化处理,腈纶工艺废水在低浓度下,可以用生化法处理;高浓度有机氰废水中的9种污染物,丙烯腈、乙腈、丙烯酸、CN^-的好氧可生化性能较差,高浓度下对活性污泥有抑制作用,聚合物的可生化性能最差,根本无法被好氧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22.
大孔膦酸树脂对镉(Ⅱ)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用大孔膦酸树脂对镉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 ,树脂对镉的静态和动态的吸附容量分别为 1 69 2和 1 62 7mg[Cd(Ⅱ ) ]/g(树脂 ) ,用 1 - 3mol·L- 1 HCI可以定量洗脱 .测得吸附热力学参数分别为 :ΔH =9 1 4kJ·mol- 1 ,ΔG =- 3 2 6kJ·mol- 1 ,ΔS =41 6J·mol- 1 ·K- 1 ,等温吸附遵循Freundlich曲线 ,表现吸附速率常数k2 98=3 6× 1 0 - 4 s- 1 ,用化学和红外光谱等方法讨论了吸附机理 .  相似文献   
123.
膜生物反应器法处理调味品生产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法对调味品厂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去除机理和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法具有污泥负荷大、出水水质稳定、生化反应速率快、占地面积少和维护管理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4.
Fenton试剂氧化降解聚丙烯酰胺污水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处理聚丙烯酰胺(HPAM)污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Fenton试剂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权重,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研究了Fenton试剂中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HPAM的降解率能达到近89%.针对Fenton试剂氧化处理HPAM的反应特性,深入研究了反应动力学模型,确定反应为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25.
错流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错流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CDMBR)对己内酰胺废水进行了180d的实验,实验过程中测定反应器的膜出水和上清液的水质,并对污泥进行了耗氧呼吸速率测定。结果表明,上清液COD一直保持在100mg/L以下,而膜出水的则保持在50mg/L以下,膜对上清液的COD去除率达50%,而对氮的去除没有贡献。可溶性细胞产物(SMP)在反应器内容易积累,停留足够的时间后能被生物降解。通过投加抑制剂测定耗氧呼吸速率,发现异养菌、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活性由于F/M的降低和SMP积累受到一定的抑制,但不影响系统的处理效率。跨膜压力、膜面流速越大,通量衰减得也就越快。  相似文献   
126.
大分子络合超滤技术去除溶液中镍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聚丙烯酸(PA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去除Ni2 ,首先将Ni2 离子络合在大分子上形成大分子络合物,进而通过超滤膜,将其截留在膜的一侧,从而达到分离镍离子的目的.研究表明,采用这两种聚合物进行络合超滤可以使镍离子去除率达到95%以上;当Ni2 与聚合物的反应时间为30 min时,镍离子(170 mg/L)与PAA(0.5 wt%)、CMC(0.5wt%)的适宜配比分别为1:2.5和1:1.在分离体系中加入Na 、Mg2 后,对镍离子的去除具有不利影响.此外,考察了用大分子络合超滤法处理含有镍离子的实际废水,结果在透过液中未检测出Ni2 .  相似文献   
127.
一、前言电镀行业中普遍采用铬酐——硫酸溶液进行电解除铜。这种溶液使用寿命短,当溶液中的铜离子达到60克/升左右时,就无法使用,需要经常更换新溶液。这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增加生产费用。同时,操作不方便,易于腐蚀零件基体,除铜质量不理想。鉴于上述情况,人们总是想寻找其他方法来取代铬酐电解除铜溶液。我们经多次试验,终于找  相似文献   
128.
分析了利用混合废塑料改善道路沥青的可行性,并对废塑料聚合物沥青和废塑料、SBS复合聚合物沥青的感温性、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等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混合废塑料的资源再利用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9.
近年来土壤汞污染日益严峻,严重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修复与控制刻不容缓。有些微生物对汞具有吸附和挥发的特性,可用于受汞污染环境的修复。实验从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出1株高抗汞真菌(DC-F9),其汞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达到160 mg/L;通过ITS序列比较,鉴别该菌属于曲霉属真菌;摇瓶培养发现,该真菌在Hg(Ⅱ)浓度为5 mg/L的培养基中对汞的挥发率、吸附率和总去除率分别为36.8%、58.4%、95.2%;而在Hg(Ⅱ)浓度为10 mg/L的培养基中,其值分别为45.4%、40.2%、85.6%;通过FTIR分析,发现该菌株为响应汞的胁迫表现出多种生理上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对汞污染环境修复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