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8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449篇
安全科学   666篇
废物处理   65篇
环保管理   323篇
综合类   1564篇
基础理论   346篇
污染及防治   228篇
评价与监测   113篇
社会与环境   94篇
灾害及防治   19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红枫湖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08-2009年通过对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并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红枫湖水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全年以蓝藻、绿藻为主的优势种群落,且在2008-2009年经常性局部发生蓝藻水华:冬、春季节主要是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的蓝藻水华;夏季主要是微囊藻属(Microcystis)蓝藻水华;秋季浮游植物主要是颗粒直链藻(Melosira)和小环藻属(Cyclotella)为主的硅藻类群,未出现水华现象.通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得红枫湖水库水体水质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272.
以清淤底泥为主要原料,制得高效除磷型底泥陶粒,研究了其重金属浸出安全性,pH和投加量对磷吸附特性的影响,以及等温吸附线、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pH为2~10下,Zn、Cu、Pb、Cr的浸出质量浓度分别为0.042~0.083、0.005~0.026、0.038~0.058、0.032~0.077mg/L,远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规定的标准限值。弱酸和弱碱有利于底泥陶粒除磷,最适pH为6,最佳投加量为3g。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底泥陶粒对磷的吸附,等温吸附线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升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  相似文献   
273.
考察一次性降温和阶梯式降温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ASBR)脱氮性能的影响。一次性降温方式(30℃降至15℃),阶梯式降温方式(30℃降至25℃,再降至20℃,最后降至15℃)。温度30℃时,NH_4~+-N和NO_2~--N的去除率分别为97.3%和98.5%,总氮去除速率为5.12 mg·(g·h)~(-1),?NO_2~--N/?NH_4~+-N为1.33,厌氧氨氧化活性(SAA)为0.139 g·(g·d)~(-1)。一次性降温至15℃时,NH_4~+-N和NO_2~--N的去除率分别降至47.9%和55.1%,总氮去除速率降至2.74 mg·(g·h)~(-1),?NO_2~--N/?NH_4~+-N升至1.51,SAA降至0.071 g·(g·d)~(-1)。阶梯式降温至15℃时,NH_4~+-N和NO_2~--N的去除率降至51.6%和61.2%,总氮去除速率降至3.22 mg·(g·h)~(-1),?NO_2~--N/?NH_4~+-N升至1.48,SAA降为0.083 g·(g·d)~(-1)。阶梯式降温方式脱氮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274.
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物作为水体重金属最主要的"汇",其成分和结构相对稳定,不易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水环境的污染状况。而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赋存形态直接控制其在环境中的化学行为和潜在生物毒性。文章根据国内外已开展的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详细介绍了常见的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即单级提取法和多级连续提取法,并通过对两种典型提取流程(Tessier法和BCR法)的比较分析,探讨更适用于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形态分析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75.
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2015—2050年中国工业绿色增长进行模拟预测,通过对能源消耗5种情景,以及9条二氧化碳减排路径的设计,评估45种节能减排政策组合对工业潜在产出和损失的影响,以找寻节能减排的最优路径。在此基础上,模拟预测最优路径下中国工业产出增长和绿色生产率增长的变动趋势,并以绿色生产率的变化作为判断中国工业能否实现双赢发展的依据,研究表明:(1)2015—2050年间,在45种节能减排政策组合中,节能减排行为均造成工业产出的潜在损失,但由于产出增长的幅度较大,最终的增长净值为正。经过综合评价,产出增速7%、能耗增速3.8%,工业各行业在204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是最优的节能减排路径。(2)在最优节能减排路径下,全行业绿色生产率在预测周期内平均增长0.53%,共有29个分行业的绿色生产率保持增长或不出现倒退,因而中国工业绿色增长即实现双赢发展的前景可期。从绿色生产率的驱动力来看,期初绿色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效率拉动,而中期过后,技术进步在不断累积、消化、吸收中开始持续释放增长效应,自2035年开始,绿色生产率的提升主要靠技术进步的推动。(3)高能耗、高排放行业更是节能减排行为的受益者,而其他行业也并非节能减排行为的受损者。相较中低能耗行业,高能耗行业绿色生产率增长最快,相较中低排放行业,高排放行业的绿色生产率增长最快。与全行业一致,各类行业绿色生产率及其分解的走势也体现出前期技术进步负效应和技术效率正效应共同作用,而中后期技术进步成为绿色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76.
通过系统梳理危险点、危险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明确危险点概念,对设备设施、生产工艺过程、地面试验等开展危险因素辨识,进行危险点分级、分类评估定量方法研究,统一危险点分级标准,使危险点具有纵横向可比性,并完善危险点管理支持性技术文件,以加强危险点的管理,提高管理资源利用率,促进危险点安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277.
为量化研究疲劳对空中交通管制员认知行为的影响,选取32名在职管制员在疲劳累计最大的时刻12:00和00:00进行试验,采集其完成大流量且有特情发生的雷达模拟机任务过程中的脑电(EEG)信号,提取管制员疲劳指标,并记录试验中管制员对特情的反应时长作为表征管制员认知行为的指标;运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表明:管制员在00:00的疲劳指标值显著高于12:00,在夜间疲劳状态下继续工作会使疲劳指标值陡然增大,存在很大的疲劳隐患;管制员对特情的反应时长与试验前其初态的疲劳指标值有线性关系;检测班前初态疲劳指标值,可作为疲劳风险管控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78.
为了研究对称障碍物条件下瓦斯爆炸压力波与火焰传播的耦合作用,在150 mm×150 mm×1 700 mm的有机玻璃瓦斯爆炸管道中,距离点火端不同距离安装0.5阻塞率的对称障碍物,进行8.5%甲烷体积分数的爆炸试验,采集瓦斯爆炸的超压信号并同步拍摄火焰传播图像。结果表明:火焰穿越板式对称障碍物的过程经历了火焰加速、火焰降速到火焰再加速的过程,火焰降速的时间仅为5 ms。距离点火焰源不同长度的对称障碍物在火焰加速过程中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近点火源的障碍物作用主要为诱导湍流,远离点火源的障碍物作用主要为湍流增强。  相似文献   
279.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类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吹扫-捕集富集、DB624毛细管柱分离,气相色谱FID检测汽油类化合物,使用4-溴氟苯代用品标准作为质量控制物质,保证了测定全过程处于受控之中。该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线性关系,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水样中汽油检测限0.04mg/L,土样的汽油检测限为2.2mg/kg。回收率在92%~105%之间。相对标准差为2.5%,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80.
污染当量数在区域现状污染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污染当量数评价法中的污染当量含义和污染当量的应用、污染当量值、污染当量数以及计算等,介绍r污染当量评价方法和特点。通过对等标污染负荷法和污染当量数评价法的两种评价方法比较,表明污染当量数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可靠、直观,具有可比性和合理性,是评价污染源区域现状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