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74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文章建立微波萃取,复合硅胶氧化铝层析柱净化,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GC-NCI-MS)检测对环境底泥样品中七种多溴联苯醚(PBDEs)单体定量分析的方法。底泥样品经25 mL正己烷:丙酮(1:1)萃取剂微波萃取10 min,过复合层析柱净化,70 mL正己烷:二氯甲烷(1:1)洗脱和浓缩后,加入内标物PCB-103后进行内标定量分析,7种PBDEs单体的平均基质加标回收率均值为88.6%~96.7%,相对标准偏差为1.9%~9.3%,方法检出限均小于0.06 ng/g,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较好的回收率和较高的灵敏度。所建立的分析方法体系已用于长江口近岸沉积物中7种PBDEs残留量的检测,四个实际样品中添加回收率指示物PCB-209,其回收率范围为79.5%~109.6%,相对标准偏差为5.2%~16.5%。  相似文献   
202.
甲烷-煤尘复合体系中煤尘爆炸下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2 L的燃烧管道中,采用小能量的高压点火装置,通过改变甲烷体积分数、煤尘种类与粒径,研究了甲烷-煤尘复合体系中煤尘爆炸下限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实验条件下,甲烷-煤尘混合物中甲烷体积分数的增加能明显降低煤尘的爆炸下限.对于煤尘粒径小于42 μm煤样A,当甲烷体积分数从1.8%增加到2.2%时,煤尘的爆炸下限相应从30 g/m3下降到6.25 g/m3.煤尘的爆炸下限也随着煤尘中挥发分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煤尘粒径对其爆炸下限的影响较弱.实验结果与文献中高能量化学药头点火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表明,甲烷对煤尘爆炸下限的影响趋势并不随着点火源能量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203.
放射源在线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强化放射源全程动态管理,提升核与辐射科学监管水平,放射源在线监控管理系统被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得以广泛应用。以扬州市为例,介绍了该系统构成和功能要求,从科学化、实用化方向对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逐一分析并提出了"一企一策,多措并举"的解决办法。事实验证放射源在线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监管实际要求不断改进,才能提升核与辐射环境监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加强辐射污染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有效降低放射源丢失、盗窃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4.
机动车排放是大气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在机动车排放的PM2.5中,约80%以上来自重型柴油车.为了研究重型柴油车尾气PM2.5及其碳质组分的排放特征,本研究基于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7辆不同排放阶段的重型柴油车进行了尾气PM2.5采样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PM2.5中的OC和EC组分.结果显示,从国Ⅰ到国Ⅲ阶段,重型柴油车PM2.5排放因子分别为(0.466±0.300)g·km-1、(0.112±0.025)g·km-1和(0.056±0.034)g·km-1,表明随着排放标准的加严,测试车辆的尾气PM2.5排放因子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行驶工况对重型柴油车尾气PM2.5及其碳质组分排放存在较大影响,PM2.5排放因子在高速和市区工况下相对较高,而在市郊工况下则较低;OC和EC的比值在市区工况下为(2.86±1.07)∶1,而在市郊和高速工况下为(0.97±0.49)∶1.  相似文献   
205.
为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成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循环农业成为了实现农业高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是农业大国,可利用的农业资源极为丰富。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的循环农业体系,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同时可以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向绿色低碳发展模式转变。文章以秸秆综合利用为例,提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探索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6.
在2003~2005年多次实地调查并参照相关资料基础上,对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进行了植被类型划分和湿地维管束植物生态类群划分,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较大科、属的构成,蕨类植物种的地理分布区类型、种子植物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维管束植物区系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表明,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植被分4个植被型、25个植物群落,由48科129属197种维管束植物构成,这些维管束植物分盐生植物,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中生、旱生植物4大生态类群.维管束植物区系的主体为菊科、禾本科、莎草科等含5种及5种以上的13个较大科,从维管束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构成来看,种子植物中世界分布属最多,达40属,占种子植物总属数的32%,这反映了湿地植被的隐域性特征;温带和热带分布区成分作为区系成分的主体共80属,占种子植物总属数的64%.盐田、养殖池、道路建设,海岸侵蚀,地下咸、卤水入侵,气候干旱,河流断流等自然、人为原因导致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退化,植被发生退化演替,区系中一些珍稀濒危植物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提出了对退化湿地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推广生态旅游、生态养殖等可持续的滨海湿地利用方式,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等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7.
以糠醛加氢制糠醇用的废铜铬氧化物催化剂为原料,通过焙烧、酸化、过滤、重结晶制取硫酸铜,再将所得沉淀加纯碱,焙烧,浸取,制取铬矾。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且可同时回收铜铬两种离子.铜离子回收率92%,铬离子回收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208.
为探究水源水生物膜预处理工艺运行性能及菌群对不同有机碳源的响应特征,试验构建了2组实验室规模源水生物膜预处理系统,分别以乙醇(反应器R1)和葡萄糖(反应器R2)为有机碳源.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R1的NH4+-N去除率(ARE)(88.4%±4.6%)较反应器R2(84.9%±7.1%)更高且更稳定.葡萄糖和乙醇作为有机碳源能够增加CODMn的去除性能,但是两种碳源对于CODMn的去除效果几乎无明显差别,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6.3±15.4%)和(26.4±15.9%).乙醇为有机碳源增加了载体生物膜菌群多样性,而葡萄糖增加了底泥的菌群多样性,葡萄糖提高了载体生物膜中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72.7%),是乙醇为有机碳源的载体生物膜的1.9倍,而乙醇为有机碳源强化了优势属Arcobacter(32.0%)和Tolumonas(15.4%)在生物膜中的富集,其RA值远远...  相似文献   
209.
风浪扰动下的底泥再悬浮是浅水湖泊水体底泥内源性磷向水体释放的关键驱动因子。水体总磷(TP)受底泥内源磷释放过程影响频繁波动。基于风浪扰动强度与底泥悬浮物(SS)浓度定量关系模型,采用太湖原位未扰动柱状底泥开展水体底泥再悬浮过程模拟研究,分别模拟在小风(搅拌强度100~125 r/min)、大风(搅拌强度200~220 r/min)模式下底泥内源释放过程,探究风浪扰动对太湖梅梁湾水域TP浓度波动的贡献。结果表明,风浪扰动显著增加(P<0.01)了水体SS,小风与大风下水体SS均值分别增加了80.9%与360.8%,但随着扰动周期的延长,风浪扰动的效果会削弱。不同风浪扰动强度下水体TP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小风下水体TP为0.08~0.20 mg/L;大风下水体TP为0.09~0.34 mg/L。与对照组相比,小风组水体TP浓度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而大风组水体TP浓度则表现为显著上升的趋势(P<0.01)。此外,大风持续扰动增加了水体TP浓度,但效果不显著(P>0.05)。风浪扰动致使0~3 cm底泥内的TP含量有所提高,底泥表面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是...  相似文献   
210.
本文从一起机械式停车设备的真实事故案例出发,结合当下与日俱增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分析了引发事故的技术原因,提出了目前机械式停车设备存在的设计缺陷和如何消除缺陷、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意见建议,为避免发生类似事故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对机械式停车设备的设计完善与安全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