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4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7篇 |
废物处理 | 7篇 |
环保管理 | 21篇 |
综合类 | 217篇 |
基础理论 | 18篇 |
污染及防治 | 40篇 |
评价与监测 | 17篇 |
社会与环境 | 14篇 |
灾害及防治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81.
382.
本世纪50年代,甲基汞慢性中毒——水俣病曾危及日本而轰动全球,成为世界最严重的公害病之一。进入80年代,日本和欧美环境科学工作者开展了甲基砷化合物的研究。 无机砷,尤其是As2O3是一种剧毒物质。1980年Yamauchi等人研究指出,无机砷可在生物体内被甲基化,所形成的甲基砷化合物毒性和生物效应远大于无机砷。因而,甲基砷化合物在生物监测和毒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监测生物特别是海产品受砷污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383.
384.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周期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在生活污水处理的应用,重点介绍了CASS法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设计参数和功能以及污水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等。 相似文献
385.
基于CVM的潮滩湿地生态补偿意愿研究——以连云港海滨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连云港潮滩湿地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以支付卡方式设计调查问卷,采取面对面方式调查了638位连云港海滨新区居民对围填海工程对潮滩湿地影响的补偿意愿,及其影响居民补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有98.2%的人选择了非0补偿意愿值,平均最小补偿意愿为443.68元/(人.a),海滨新区围填海工程对潮滩湿地生态环境资源影响值(损失值)为1.2735×108元/a;未来20 a内,在不考虑生态效益折旧的前提下,连云港海滨新区潮滩湿地的总服务价值至少为25.471×108元/a;被调查者的职业、对围填海工程的了解程度以及认为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小等因素对补偿意愿值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6.
Ca2+和PAM 对污泥流变性和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Ca2+和聚丙烯酰胺(PAM)在污泥调理过程中对污泥流变行为和脱水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粘度、毛细吸水时间(CST)、比阻(SRF)等参数的测量,发现Ca2+单独作用时对污泥脱水性能的提高不大,而不同含量的Ca2+和PAM混合后,对污泥的流变行为和脱水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发现20 mg/L的PAM连同140%DS的Ca2+对污泥共同进行调理时,体系表观粘度最低,脱水性能最好,同时经济成本也较低.研究表明,还不能肯定地得出可用体系的表观粘度作为调理剂最佳投加量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387.
1株氯苯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筛选到1株能以氯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菌株LW26,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序列分析以及Biolog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戴尔福特菌(Delftia tsuruhatensis),其为新发现的具有氯苯降解能力的菌株,并且该菌株能降解BETX、正己烷和环己烷等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实验考察了温度、pH、氯苯初始浓度、Cl-浓度等因素对菌株生长和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较为适宜的生长和降解条件为:温度25℃、pH 7.0;底物耐受浓度高达500 mg·L~(-1);当Cl-浓度超过0.14 mol·L~(-1)时,菌株生长会受到抑制.利用Haldane模型对实验数据拟合得到菌株LW26的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和最大比降解速率γmax分别为0.42 h~(-1)和2.53 h~(-1).利用GC-MS进行中间产物分析,结果表明菌株LW26降解氯苯的过程中产生邻氯苯酚,结合邻苯二酚双加氧酶活性分析,推测氯苯经历邻位开环、脱氯、氧化等过程,最终矿化为CO2或转化为生物质. 相似文献
388.
青铜峡灌区水稻田化肥氮去向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青铜峡灌区是我国古老的特大型灌区和粮食主产区之一,灌区农田氮肥的过量施用已经导致化肥氮向水体流失.用15N示踪微区试验方法研究了青铜峡引黄灌区习惯灌溉量条件下水稻田化肥氮素去向.结果表明,施氮量为当地习惯施氮300kg.hm-2时,水稻吸收的化肥氮在籽粒中最多,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为45.93%,吸收的土壤氮约占52.63%;作物中的回收率为27.90%,在0~90cm土壤中的残留率为23.31%,作物-土壤体系中的回收率为51.21%,氮肥的损失率为48.79%;氮肥除了被当季作物吸收和部分以矿质氮残留在土壤中外,灌区19×104hm2的水稻田化肥氮年流失量为2.78×104t,生产1000kg水稻(净籽粒),排放纯氮20.17kg;在0~90cm土壤层中均有化肥氮残留,残留化肥氮主要富集在表层0~30cm,在60~90cm检测到化肥氮,说明青铜峡引黄灌区在习惯灌溉量条件下,水稻田当季的化肥氮淋溶到90cm以下,成为浅层地下水的潜在污染源. 相似文献
389.
在氨氮浓度梯度升高的条件下,通过控制DO等方式在一体化CSTR反应器中实现了一体化全程自养脱氮(CANON—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结果表明随进水氨氮浓度(76.05~583.93mg/L)的升高,系统的氨氮和总氮去除负荷逐渐提高,试验期间无亚硝态氮的积累,反应器后期在高氨氮进水下最高氨氮去除率84.4%,最高去除负荷0.42kg/(m3·d);最高总氮去除率72.0%,最高去除负荷0.35kg/(m3·d).污泥氧消耗速率实验得出好氧氨氧化菌的耗氧速率为169.46 mgO2/(gVSS·h)、硝酸化细菌的好氧速率为39.63 mgO2/(gVSS·h).采用总氮去除量和硝态氮产生量的比值(△TN /△NO3-)表征硝酸化反应对出水氨氮浓度的影响.试验进一步研究了反应器内污泥形态的变化,得出第102d的污泥粒径(86.36μm)比第30d(54.09μm)增加60%,污泥的SEM分析得出实验后期相对于前期污泥表面丝状菌减少,胞外聚合物增多.以上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具备良好的造粒功能,有利于自养脱氮工艺的启动与稳定. 相似文献
390.
环境中抗生素的出现及其引起的危害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高压汞灯为光源,选用较为广泛的抗生素土霉素(OTC)为处理对象。考察了初始质量浓度、反应过程中光照、催化剂投加量、溶液起始pH、溶液中DOM和NO-3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研究了其光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TiO2光催化氧化法能够有效去除水中半微量的OTC,OTC的光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UV/TiO2联用工艺对TOC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反应90 min,TOC去除率可达74%;OTC的初始浓度从30 mg/L增大到90 mg/L,反应速率从0.0619 min-1降低到0.0130 min-1;随着光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大,光降解速率常数先增大后减小;增加溶液的pH值,速率常数逐渐减小;溶液中的DOM和NO-3也可以影响光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