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07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生态的角度,通过改进系统工程中的集对分析方法,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省(市)滨海旅游业的生态创新以及其分项要素的总体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滨海旅游生态创新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沿海省(市)滨海旅游生态创新的总体水平较低,并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就其影响因素而言,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海洋科研经费收入、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旅游企业个数与生态创新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旅游总收入及旅游总人数与生态创新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方面,旅游总收入、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比重、海洋科研经费收入、旅游总人数对生态创新水平的影响程度由南到北递增,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旅游企业个数的影响程度大致形成以东部为核心,向南北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52.
2016~2017年长荡湖流域河湖系统营养盐时空分布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江苏省常州市长荡湖流域河湖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监测与室内分析,探讨了水体氮、磷等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6~2017年长荡湖流域河湖系统氮、磷污染突出,河流TN、NO3--N、NH4+-N、TP和Chla平均质量浓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为(3.70±0.76)mg ·L-1、(1.81±0.42)mg ·L-1、(1.03±0.61)mg ·L-1、(0.38±0.31)mg ·L-1、(25.74±37.00)μg ·L-1和(6.35±0.81)mg ·L-1.河流总氮污染季节差异明显,表现为冬、春季劣于夏、秋季,河流总磷污染表现为秋、冬季劣于春、夏季,空间差异表现为北 > 西北 > 南 > 东部,河流处于中~高度富营养化状态.湖区TN、NO3--N、NH4+-N、TP和Chla平均质量浓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为(2.25±0.94)mg ·L-1、(0.98±0.47)mg ·L-1、(0.19±0.14)mg ·L-1、(0.11±0.03)mg ·L-1、(18.71±8.76)μg ·L-1和(4.59±1.09)mg ·L-1,氮、磷质量浓度均超过Ⅲ类水标准,在空间上表现为从西部向东、南部降低的趋势,湖区处于轻~中度富营养状态.丹金溧漕河、通济河与薛埠河等河流是长荡湖流域河湖水系的主要污染物输送通道,丹金溧漕河干流输送氮、磷年通量最大,约为通济河和薛埠河年通量总和的10~12倍.长荡湖流域河流氮、磷污染同时受到农业面源污染物流失与城镇污水排放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和大气沉降是导致长荡湖流域河湖系统氮、磷污染加剧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3.
将硅酮母粒作为两相分配体系中的固态非水相(SNAP)来处理氯苯废气,从细胞表面疏水性(CSH)、菌体表面胞外多聚物(EPS)和电子传递体系(ETS)来探究硅酮母粒的加入对微生物特性以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酮母粒在1 h内可捕集70%左右的氯苯,5次回收再利用的硅酮母粒在两相体系中对氯苯的去除率仍在99%以上;在较高的初始氯苯浓度下(10 mmol·L-1),两相体系中的ETS活性可达到112 mg·g-1·h-1,而在单相体系中未检测到ETS活性;两相体系中EPS量较于单相体系也有所提高,并且EPS中的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是单相体系的2.34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CSH,使菌体更趋向于粘附在固/液界面,提高了传质效率;CSH总体上随硅酮母粒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且在20%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4.
利用正己烷降解菌Pseudomonas mendocina NX-1和二氯甲烷(DCM)降解菌Methylobacterium rhodesianum H13强化生物滴滤塔(BTF)同时净化不同疏水性的正己烷和DCM混合废气,研究了挂膜启动阶段及稳定运行阶段BTF对污染物的去除性能与限制因素及生物膜相的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正己烷和DCM浓度均为100 mg·m-3,停留时间(EBRT)为60 s的条件下,运行25 d即可完成BTF的启动,正己烷和DCM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65%和100%.系统稳定运行时,正己烷和DCM的最大去除负荷分别为16.1 g·m-3·h-1和92.0 g·m-3·h-1.正己烷和DCM的去除过程分别受到传质限制与反应限制影响.BTF稳定运行后,塔内生物膜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PN)含量逐渐增加至启动时的2.7倍,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PN/PS)从0.28增加至0.96.生物膜表面相对疏水性从21%增加至66%,Zeta电位从-12.7 mV降低至-9.2 mV.压降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良好拟合(R2>0.96).  相似文献   
55.
通过2014年上海市西部郊区PM2.5的浓度变化分析了该地区的PM2.5污染分布状况,并且从温度、湿度和风向等方面讨论了PM2.5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该地区2014全年超标天数有112天,超标率为30.7%,PM2.5月均浓度呈夏低冬高的趋势状态,并且PM2.5浓度与气象条件有密切的联系.该地区气温在5~15℃、湿度在60~70%时PM2.5浓度最高;在以东风为主导风盛行时,该地区PM2.5浓度较低,而在以西风为主导风盛行时,该地区易受到周边区域的高污染因素影响,形成PM2.5高浓度累积现象.  相似文献   
56.
针对飞行事故产生机理的复杂性问题,构建了军事飞行事故致因模型.首先,在借鉴现有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飞行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其次,以军事飞行事故发生过程中不安全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主线,结合军事飞行事故的特点和当前军事飞行安全领域的发展现状,构建了军事飞行事故致因模型.最后,理论与案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刻画了飞行事故致因的多因素相关性、层次性和复杂性,它既符合一般事故发生的普遍规律,又对军事飞行事故预防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治安形势的日趋复杂,各种家庭防盗报警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为此,立足于家居安防系统的应用需求背景,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MCS 51单片机和CPLD构建主控核心、基于USB总线进行数据通信、具有较高性价比的家居安防系统监控主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8.
炼油废水中环烷酸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英  吴馥萍  陈东 《化工环保》1999,19(3):164-167
研究了用酸碱滴定法测定炼油废水中环烷酸含量,并与重量法进行了比较,滴定法的精度与准确度都比重量法好。  相似文献   
59.
十溴联苯醚对大型蚤和发光菌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发光菌和大型蚤2种不同层级的水生生物研究十溴联苯醚(BDE-209)对其的毒性,为多溴联苯醚的生态风险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参数。大型蚤毒性试验结果表明:BDE-209在24 h和48 h内不足以引起大型蚤死亡,48-EC50>10 mg/L,属于低毒;BDE-209暴露浓度为1 mg/L时,对大型蚤的生长和繁殖没有显著影响。但BDE-209暴露浓度≥10 mg/L时对大型蚤的生存和繁殖会产生较大影响,这是由于BDE-209在慢性试验过程中降解成了多种毒性更强的低溴联苯醚。发光菌急性毒性试验表明,BDE-209对发光菌的剂量-效应曲线为非线性,且急性毒性较小,浓度越高,抑制率越高,高浓度下对发光菌的抑制率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60.
刘波  陈东湘 《环境保护科学》2013,39(2):34-37,51
土壤重金属来源及空间分布是土壤学及环境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地统计学是土壤元素空间变异研究的有效方法以昆山市土壤重金属分布为例,先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提取与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的因子,再利用协同克里格方法研究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互关系,最后比较协同克里格与普通克里空间预测的精度。研究表明Hg、As、Cu、Pb的精度分别提高了2.75%、2.13%、0.17%和0.43%,cr、Zn和Cd 3种元素空间预测精度没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