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些年来,有关施加电场以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报道较多,但是关于电动力学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方面的报道很少。文章研究了电动力学(1V·cm-1)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修复前后测量的指标有土壤有机质(SOM)、pH、电导率(EC)、氧化还原电位(ORP)、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镉质量分数约为100mg·kg-1的模拟污染土壤经电动力学处理60h后,镉的平均去除效率为71%。土壤中的有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平均增加38.49%、47.55%和26.81%,同时TOC也增加了7.96%。总之,电动力学修复后,土壤的肥力有了明显的提升。研究结果表明,电动力学在有效去除土壤中镉的同时还能提升土壤的肥力,是一种可行的土壤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42.
本文以亚甲基蓝为例,选取了吸附性能较好、价格低廉的凹凸棒土进行热改性及吸附研究:探讨煅烧温度吸附时间、凹凸棒土投加量、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等因素与吸附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400℃时热改性的凹凸棒土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率可达99%以上,最后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吸附条件。研究结果将为后期印染废水的处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3.
利用数码相片对冬小麦生物量的试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码相片属于地面遥感资料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实地调查中.然而,目前利用数码相片对植被生物量进行推算的研究很少.利用数码相片提取小麦生长期的小麦覆盖度,结合地面实测叶面积指数(LA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小麦生物量,分析小麦覆盖度与LAI,NDVI,生物量与小麦覆盖度、LAI,NDVI各自的相关系数,建立各自合适的回归模型推算冬小麦的生物量.结果表明,在小麦生长期,小麦覆盖度与LAI,NDVI的相关系数R2分别达到0.765,0.896,生物量与小麦覆盖度、LAI,NDVI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74,0.876,0.712,生物量与其小麦覆盖度、LAI,NDVI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效果更好,系数R2达0.891.结果说明,在不破坏植被生长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数码相片可有效地推算小麦的生物量,这为大面积实地测量和遥感监测作物长势及其生物量估算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4.
介绍了吸附树脂在废水处理(重点介绍处理含酚废水、含酸废水、含磺胺废水)中的应用。吸附树脂法处理废水具有可深度净化、处理效率高、对有机物有浓缩分离的优点,效果明显,在实际中有较大应用前景,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水处理领域必将得到更为深入的应用。  相似文献   
45.
基于454测序对宁波沿海10个陆源排污口在2011年的3月、5月、8月、10月四个月份的希瓦氏菌的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象山爵溪东塘排污口在3、8月份,象山西周工业园区综合排污口在5月份,距象山爵溪东塘排污口50 m以外的海域在5月份,象山墙头综合排污口、宁海颜公河入海排污口在8月份、象山石浦水产加工园区排污口在10月份均无希瓦氏菌属检出;而希瓦氏菌检出频数最高的是3月份的象山石浦水产加工园区工业排污口,出现频数为1 084次,其中已鉴定出的种有波罗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51)次,太平洋希瓦氏菌S.pacifica(46)次,希瓦氏菌ANA-3(1)次。从总体趋势来看,排污口处希瓦氏菌检出频数大于距排污口50 m以外的海域。  相似文献   
46.
以Ti O2(ST-01)和Na OH为原料,采用碱性水热法通过调节反应时间合成不同形貌的钛酸盐纳米材料(TNs),利用XRD、SEM、BET对材料的形貌、结构、比表面积和化学组成等物化性能进行表征,并通过其对水中Pb(Ⅱ)的静态吸附实验,考察材料对Pb(Ⅱ)的吸附性能和吸附规律.结果表明,12~72 h合成的TNs均为纯净的单斜相钛酸盐,比表面积为243.05~286.20 m2·g-1;12~36 h合成的TNs主要为片状结构,48 h以上的TNs为线状结构.TNs-12、TNs-24、TNs-36、TNs-48、TNs-60和TNs-72对Pb(Ⅱ)的吸附量分别为479.40、504.12、482.00、388.10、364.60和399.00 mg·g-1,片状的TNs对Pb(Ⅱ)具有比线状更高的吸附能力,其中以TNs-24对Pb(Ⅱ)的吸附量最高.TNs-24对Pb(Ⅱ)的吸附结果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吸附平衡时间为120 min;TNs对Pb(Ⅱ)的吸附为放热过程,低温或室温便有较高的吸附量;最佳吸附p H为5.0;当p H为1.0时,TNs-24的解析率可达到99.00%;再生的TNs对Pb(Ⅱ)循环吸附6次的去除率仍可达到97%以上,可见TNs可很好地去除水中重金属Pb(Ⅱ).因此,最佳合成时间可控制在12~24 h;当溶液中存在共存Cd(Ⅱ)或Ni(Ⅱ)时,TNs-24对Pb(Ⅱ)的平衡吸附量及去除率均有所下降;吸附机制主要是Pb(Ⅱ)与TNs层间的H+和Na+发生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47.
针对减少矿山车间粉尘污染,通过研究现有除尘方法,设计出一套独特的工艺流程,并把这套系统选厂粉矿仓投入到实际生产中,使扬尘现象得到了根本解决,工作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8.
为了评价农药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种群的生态风险,采用OECD标准滤纸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10种常用农药对蚯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滤纸法,48h测定结果表明,4种氨基甲酸酯类(异丙威、甲萘威、速灭威和丁硫克百威)和2种有机磷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农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为3.50(2.77~4.44)~72.42(59.58~88.05)μg·cm-2)明显高于3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虫酰肼和呋喃虫酰肼)和吡蚜酮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629.1μg·cm-2)。采用人工土壤法,14d测定结果表明,上述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为59.61(55.13~64.44)~134.1(127.0~141.5)mg·kg-1)明显高于上述2种有机磷类农药和其他农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为193.0(180.1~206.8)~386.4(359.7~414.2)mg·kg-1)。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农药对蚯蚓的毒性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类型的不同农药品种对蚯蚓的毒性也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比其他类型的农药对蚯蚓具有更高的毒性。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本研究采用人工土壤法测定的所有农药对蚯蚓均为低毒级。  相似文献   
49.
21种杀菌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旨在为桑园及周围农田合理选择和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农业生产上常用的21种杀菌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风险评价.急性毒性测定结果表明: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0%氟硅唑水乳剂、12.5%腈菌唑水乳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和70%嗯霉灵可湿性粉剂对家蚕的96 h-LC50值为46.5(41...  相似文献   
50.
优良菌与土著菌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影响生物强化降解石油烃效果的关键因素。前期研究发现,嗜油菌NY3生物膜对2 g/L含油废水中石油烃的降解率可保持在83%~95%,处理阶段与恢复阶段生物膜上NY3菌及FF菌的生物量存在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本文旨在探明该变化趋势的产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NY3菌对长链烷烃(C30~C34)的降解率高于FF菌,FF菌对中长链烷烃(C13~C29)、蒽、菲的降解率高于NY3菌;NY3菌在中性、弱碱性和低盐度环境下对石油烃的降解率高于酸性和高盐度环境,FF菌在中性、弱酸性、高盐度环境下对石油烃的降解率高于碱性和低盐度环境;NY3菌分泌的鼠李糖脂和绿脓菌素可促进FF菌的生长,但FF菌分泌的海藻糖脂可抑制NY3菌的生长。据此可知,NY3菌与FF菌能协同降解石油烃,但因胞外分泌物对NY3菌和FF菌的作用不同,致使NY3菌和FF菌的生物量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