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44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196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多菌灵和苯菌灵分析中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在农药残留分析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花在样品预处理上,即样品的提取和净化方面,因此采用快速、有效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介绍目前国内外多菌灵和苯菌灵分析中在样品预处理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为实际环境监测中选择最合适的预处理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2.
本文根据佘山台1900年~2004年地磁观测资料,对该地区F、H、Z、D地磁各要素长期变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深入研究地球基本磁场的变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3.
利用先进的高分辨飞行时间气溶胶质谱仪(High Resolution Time-of-Flight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HR-To F-AMS),于2017年9月8日—2017年10月8日对上海市城区开展了亚微米级颗粒物化学组分、粒径及其污染来源的在线测量.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上海城区亚微米颗粒物质量浓度平均为(22.0±17.2)μg·m-3;其中,有机物是PM1的主要贡献者,平均占总颗粒物浓度的49.3%,硫酸根、硝酸根和铵根的占比分别为24.2%、10.5%和9.7%.上海城区亚微米级颗粒物中无机盐组分类(硝酸根,硫酸根和铵根)具有较为一致的粒径分布,峰值粒径主要集中在空气动力学粒径500~600 nm.有机物的粒径分布峰值位于空气动力学粒径400~500 nm,且在小粒径范围内有较高的有机物浓度,表明存在一定程度的一次排放.观测期间有机气溶胶呈现明显的多峰分布,硫酸根、铵根和氯离子呈白天低、夜间高的特点,而硫酸根和黑碳的日变化并不明显.基于高分辨率有机质谱计算得到上海城区有机气溶胶氧碳比(O/C)的平均比值为0.37;有机物与有机碳(OM/OC)的平均比值1.65.利用正矩阵因子解析(PMF)模型对有机气溶胶高质量分辨率质谱进行来源解析,得到4类有机气溶胶:HOA(还原态有机气溶胶)、COA(餐饮源有机气溶胶)、MO-OOA(高氧化性有机气溶胶)和LO-OOA(低氧化性有机气溶胶),分别占有机气溶胶总量的15%、20%、32%和26%,说明观测期间上海城区有机气溶胶主要来自二次气溶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4.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证标准(CCEP)的技术规范,结合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关于环境空气监测参考指标和等效检测方法,对赛默飞世尔最新开发的双通道颗粒物自动监测装置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分析表征。用3台待测双通道5028i型和2台参照单通道5014i型颗粒物自动监测装置连续2个月自动监测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考察双通道颗粒物自动监测装置关于仪器精度、仪器准确度、流量稳定性和准确性等方面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5.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的性质,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萃取法的原理、特点,综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6.
目前海洋石油平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广泛采用氯片或氯粉杀菌,其采购成本高,稀释浓度不易控制,药剂添加困难。海洋石油平台多数配有造氯系统产生氯水,以限制海生物的附着生长。实验表明:使用合适浓度的氯水能使生活污水达到GB 4914-2008《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中的相关要求,优化了杀菌方式。  相似文献   
137.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广泛存在于水环境,可在生物体内富集,具有潜在生态和健康风险.本研究选取双酚A(BPA)、辛基酚(4-t-OP)、雌酮(E1)、17β-雌二醇(E2)和炔雌醇(EE2)共5种酚类EDCs,分别测定其在长江中下游地表水和鱼体血浆中的含量及生物富集因子(Bioaccumulation factor, BAF),并结合血浆BAF预测模型对其生物富集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BPA、4-t-OP和E1污染最为普遍,在地表水和鱼体血浆中检出率均超过50%,而其它两种EDCs(E2和EE2)在水体和鱼体血浆中的检出率和浓度均较低.综合检出频率和含量来看:BPA 4-t-OP E1 E2、EE2,5种酚类EDCs在水体中的最大浓度分别为99.7、22.3、2.47 ng·L~(-1)、ND(未检出)和ND,在鱼体血浆中的最大浓度分别为172、91.5、21.1、5.34、5.90 ng·mL~(-1).检出的3种酚类EDCs(BPA、4-t-OP和E1)的log BAF范围分别为2.29—4.20、3.18—4.18和3.29—3.75,表明鱼体血浆对酚类EDCs具有较高的生物富集潜能.对比模型预测的log BAF,实测的log BAF值明显较高,差异的产生与模型建立的前提假设、水温和溶解氧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有助于认识长江中下游鱼体中酚类EDCs的生物富集特征,并为其生态风险评价和管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8.
在研究旋风除尘器内气固两相的运动状况及分离机理方面,计算机模拟替代部分实验的方法能够优化设计旋风除尘器结构参数,提高其对微细颗粒的捕集效率,减少运行压力损失。本研究采用RSM模型和随机轨道模型对旋风除尘器内流场及浓度场进行模拟及实验。研究表明,旋风除尘器压力损失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对于大于5μm的颗粒其捕集效率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旋风除尘器外壁的颗粒浓度呈螺旋带状分布;如将排气管管径减少至原直径0.8倍,可使其对2μm颗粒捕集效率提高6.6%,但压力损失提高36.5%;颗粒的凝并作用有利于提高旋风除尘器微细颗粒的捕集效率。  相似文献   
139.
重庆大气气溶胶污染现状与回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近几年重庆市大气气溶胶污染的监测及几种监测方法的比较 ,介绍了重庆大气气溶胶的污染现状 ,推导出TSP手工与自动采样之间、PM1 0 和地面站 β射线法测定结果之间、PM1 0 和 PM2 .5 之间浓度的定量关系。以此 ,计算出大气气溶胶从 1 981年至 1 998年的逐年变化值。这些都为环境管理和烟尘治理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40.
随着纳米材料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部分纳米颗粒物不可避免地会通过废弃物排放等途径进入海洋.当纳米颗粒物与海洋中的污染物(如与重金属)共存时,因其独特的物化特性往往会成为污染物的良好载体并在生物体内累积,从而增加已有污染物和生物的相互作用,对海洋环境构成潜在的生态风险.已有的研究更多关注单一纳米材料的生态毒性效应,有关纳米颗粒物与污染物的复合生物效应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研究了已广泛应用的纳米Si O2与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Hg~(2+)对东海常见海洋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Hg~(2+)会抑制中肋骨条藻的生长,24 h-EC50、48 h-EC50和72 h-EC50值分别为56.3μg·L~(-1)、58.6μg·L~(-1)和36.8μg·L~(-1);低浓度的纳米Si O2(1 mg·L~(-1)和5 mg·L~(-1))未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而较高浓度的纳米Si O2(≥10 mg·L~(-1))会显著(P0.05)抑制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并且提升微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影响微藻的抗氧化系统.添加1 mg·L~(-1)纳米Si O2会增强Hg~(2+)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抑制作用,Hg~(2+)的24 h-EC50和48 h-EC50分别下降至41μg·L~(-1)和43μg·L~(-1),虽然1 mg·L~(-1)纳米Si O2本身没有对中肋骨条藻产生生长抑制作用,但是能够明显增强Hg~(2+)对中肋骨条藻的毒性.纳米Si O2对Hg~(2+)有着较强的吸附能力,在60 min时,100 mg·L~(-1)纳米Si O2对100μg·L~(-1)的Hg~(2+)的吸附率为90.08%,最大吸附量为5.92 mg·g~(-1).吸附了Hg~(2+)的纳米Si O2在中肋骨条藻内的累积可能是造成这种协同毒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