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7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448篇
安全科学   660篇
废物处理   65篇
环保管理   322篇
综合类   1567篇
基础理论   346篇
污染及防治   228篇
评价与监测   115篇
社会与环境   94篇
灾害及防治   19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锑(Sb)矿的开采会造成周边水环境发生Sb污染,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微生物是河流中Sb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通过氧化/还原过程调控Sb的价态转化过程,从而改变Sb的毒性和流动性。以贵州独山县Sb污染河流底泥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球化学参数分析、高通量测序和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Sb污染河流底泥中Sb的浓度分布规律及其对河流底泥微生物群落的选择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与Sb冶炼厂排水口距离的增加,河流底泥中Sb浓度逐渐降低,这可能是微生物还原产生的Sb(III)在厌氧环境下易与铁锰化合物结合形成沉淀所导致的。基于随机森林分析发现,Sb是塑造河流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河流底泥微生物多样性随Sb浓度的降低而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通过LEfSe差异分析可知,Sb是河流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演变的关键驱动因子,在不同Sb污染环境下富集了差异微生物。结合共现网络分析,发现栖泥沼杆菌属Paludibacter和糖发酵菌属Saccharofermentans是Sb污染河流底泥中的核心微生物,其相对丰度与Sbtot、Sb(III)浓度呈显著正相...  相似文献   
992.
依据2017年长三角地区的空气质量小时数据,结合同期ECMWF气象资料,采用GIS空间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数理统计研究了区域O3、PM2.5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 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O3浓度在5和9月值最高,O3_8 h日变化特征呈拉伸型S曲线,在19:00、20:00达到浓度峰值,峰值浓度最大的地区是滁州,为111 μg/m3;O3空间分布由北到南逐渐降低,并且春季(136.57 μg/m3)>夏季(117.35μg/m3)>秋季(83.23 μg/m3)>冬季(77.06 μg/m3);O3与其前体物CO、NO2相关性较强;当15<T≤20℃,100<PRS≤100.5 kpa时,O3浓度超标最严重.(2)PM2.5浓度月均值呈不规则U型分布,低谷期在7、8月;上海浙江区域日均浓度第一个峰值在9:00~10:00,安徽江苏区域是11:00~12:00,第二个峰值均在21:00;PM2.5空间分布内陆城市高于沿海城市,冬季(62.21 μg/m3)>春季(44.70μg/m3)≈秋季(44.14 μg/m3)>夏季(31.33μg/m3);与NO2、SO2相比,PM2.5和CO相关性更强;O3与温度、相对湿度是正相关,与风速、风向、气压、边界层高度、降水量则是负相关,PM2.5与风向、气压是正相关,与其他因素是负相关;当温度低于5℃,100<PRS≤100.5 kpa时,长三角城市群PM2.5超标率最高.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前置反硝化部分亚硝化耦合部分亚硝化(PN)/厌氧氨氧化(A)垃圾渗滤液中试处理系统,研究了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时维持PN/A单元低负荷运行保持ANAMMOX微生物活性的可行性,并探究了系统性能恢复特征。结果表明,低负荷运行10 d后PN/A单元总无机氮去除负荷(TINRRPN/A)仍有0.227 kg·(m3·d)-1,达到稳定运行阶段的43.3%,氨氮和总无机氮去除率都达到89.5%以上,说明低负荷运行可以有效缓解ANAMMOX污泥活性的衰减。采用逐步提高进水氨氮负荷结合控制DO的恢复策略,经过9 d系统性能得到完全恢复。TINRRPN/A恢复到0.513 kg·(m3·d)-1,达到稳定运行阶段的97.7%。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Ca_Anammoxoglobus菌属更能适应老龄垃圾渗滤液水质,其稳定运行阶段和恢复后的相对丰度分别为12.41%和11.19%。以上研究结果有望为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工程应用提供有益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94.
在H2O2存在下CH3Br和CHBr3光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大气条件,研究了CH3Br+H2O,CHBr3+H2O2两个体系的光解特性,这些体系在253.37nm的紫外光照射下H2O2产生了OH基,OH自由基与CH3Br反应,在20m的长光程气体池中用FTIR测量这些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995.
高架桥路交通噪声主观反应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调查与噪声测量同步进行的方法研究人们对城市高架桥路交通噪声的主观反应,分析了主观烦恼度,睡眠干扰率随等效声级变化的规律,指出不同人群主观烦恼反应,睡眠干扰反应的差异,高架桥路建设前后及非高架桥主观反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6.
山城道路交通噪声的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子明  林董 《环境科学》1991,12(2):38-41
本文报道了以路面坡度为主要特点的山城道路交通噪声的分析和等效声级预测方法.根据山城路面结构,两侧建筑物分布特点,对机动车辆在坡道上行驶状态和噪声辐射进行了大量测量和研究,得到不同车种噪声与坡度、车速的线性关系式.研究证明上下坡侧声级值有差异,道路两侧建筑物阶梯式分布噪声污染特点.给出了坡道路面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及其在车流量较少条件下的预测方法,并与实测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7.
东莞运河水环境容量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东莞运河的特点,建立了适用运河特点的水环境容量优化模型,求解运河在不同的运行规律下最大的水环境容量值。建立的模型简单,易于求解,求解方程可以直接引用线性规划软件,计算得到的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998.
GC-ECD检测水中有机氯和有机磷农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清火 《环境科学》1990,11(5):56-60
本文研究GC-ECD同吋检测水体中十二个有机氯农药和有机磷农药组分的最佳测试条件。在选定的测试条件下,方法检测下限达0.2ng/L(α-666)和0.8ng/L(甲基-1605),线性范围均达10~3数量级,水样加标回收率在82.5—100%之间。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针对潮汐河网的基本特点,提出了运用非恒定流水环境实时数学模型和“影子工程法"对一系列引水方案的环境与经济效益进行定量的预测、分析和比较。该方法对潮汐河网地区水务工程的环境与费用效益分析研究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文中的算例为广州市市政洪水与污水整治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在系统分析珠江三角洲水环境水资源特点与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按照确保水源与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并重的原则,提出了三角洲各城市的供水与污水控制的总体布局。这种按水系的整体性确定区域各城市水污染整治战略的方法,对经济开发强度大的地区是普遍适用的,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