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5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52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区域灾情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和灾害种类与灾情强度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对灾情强度进行合理的评价。首先用灾次指数Di和灾种指数Di′来量化单灾种的多发性和多灾种的群发性,提出了计算Di和Di′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量化灾情强度指数Q的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单区域和多区域中多种灾害发生的情况。对北京市怀柔、平谷和海淀3个区进行了模型的实例应用,考虑洪灾、冰雹灾和旱灾3种灾害情况,结果表明,怀柔区的灾情强度指数高于平谷和海淀区,3种灾种中冰雹灾的灾情强度指数高达42.76%。  相似文献   
52.
中国自然灾害备灾能力评价与地域划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阐述了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备灾响应能力评价的指标选择、指标模型的建立和地域划分;厘定了救灾物资的分类体系;基于救灾物资救助等级的划分程序,提出了国家主要灾种和救灾物资的救助评价等级及其地域划分.救灾物资的救助地域划分,不仅可以为国家不同自然灾害救灾物资代储类型和数量的地域匹配提供依据,而且可以为灾害救助区划服务,特别是为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提供物资保障,从而达到有效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3.
国内外不同尺度的旱灾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旱灾风险管理实践的科学基础,旱灾风险评价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4个不同的区域尺度对国内外旱灾风险评价研究进展作了综述。结果表明:(1)目前所有区域尺度研究中,农业旱灾风险评价研究较多;(2)地区尺度的旱灾风险评价是研究其他尺度的切入点,可为实现空间尺度上推(全球和国家尺度)和下推(县乡农户尺度)旱灾风险评价结果的转换提供依据;(3)随空间尺度从全球和大洲→国家→地区→地方尺度,旱灾风险评价的文献量逐渐增多,内容逐渐深入;(4)旱灾风险对饥荒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农业系统和农作物承灾体的旱灾风险评价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此基础上,指出旱灾发生频率较低但生态环境敏感区的旱灾风险评价需加强;从干旱灾害链的角度以及综合旱灾风险与脆弱性、恢复性、适应性的关系来研究旱灾风险是今后的重点。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武汉市珞狮路路段的车流量、NO  相似文献   
55.
NSTEC土地利用格局的人口密度变化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中国东部南北样带(NSTEC)20世纪50年代以来5个时期的县域人口数据,筛选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10、50、100、200、400和800人等特征值,编制了5期人口密度图,分析了区域人口密度时空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关系。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人口密度与耕地比例、城镇用地比例、牧草地比例、林地比例显著相关;不同时期的人口密度可以近似反演相应时期的耕地比例和格局,为人口驱动力的定量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6.
揭示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海拔格局及其驱动因素一直是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以芦芽山灌丛土壤细菌群落为研究对象,沿海拔梯度分别在高海拔(2 668-2 689 m)、中海拔(1 835-1 855 m)和低海拔(1 368-1 392 m)选取鬼箭锦鸡儿灌丛、中国沙棘灌丛和黄刺玫灌丛进行植被调查和土壤取样,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3个不同海拔段土壤细菌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是灌丛样地土壤细菌优势类群。随着海拔的升高,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加,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却逐渐减少,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整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线性判别分析(LEfSe)分析表明低海拔样地和高海拔样地土壤细菌群落具有较多的显著差异物种(P<0.05),在组成上表现出一定的特有性,而中海拔样地的特有性相对较低,但多样性相对较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57.
猪粪干发酵物料流动性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式沼气发酵工艺的研究中,影响干发酵工艺的最大问题是出料困难.出料的方法及设备的研究开发都涉及物料流动性.目前,还没有表征干发酵物料流动性的指标.针对该问题,本研究考察了塌落度、休止角和静摩擦系数3种参数表征猪粪干发酵物料流动性的可行性.通过3种指标对流速的曲线拟合,发现塌落度与流速的关联性最好,灵敏度系数曲线显示塌落度的灵敏度较休止角和静摩擦系数高.塌落度的测定上限和测定下限分别为253和279 mm,对应的流速分别为0.01和0.29 m/s;休止角和静摩擦系数的准确度均超出了要求的范围,所以无测定限.塌落度的最大相对误差、相对平均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79%、23.62%和30.68%,远低于休止角和静摩擦系数,因此,塌落度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高于休止角和静摩擦系数.从参数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以及测量方法的灵敏性和测定限几方面综合考虑,塌落度适合作为表征猪粪干发酵物料流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58.
基于DEM的山区旱灾风险评价模型——以西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灾研究中,地形导致的水热再分配容易造成地域间旱灾灾情的明显差异,因此地形因子对于旱灾风险的准确评价及灾情的客观评估至关重要。采用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和DEM数据,通过模拟复杂地形影响下的下垫面真实水分情况,加入地形因子的影响,建立了以干旱致灾因子(水分条件)、孕灾环境(地形)、承灾体(农作物脆弱性曲线)综合的旱灾风险评价三度模型;并以地形复杂、旱灾多发的西南地区为例,编制了旱灾风险等级图,以期为客观评估旱灾灾情,有效开展区域旱灾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海水中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海水中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的方法。方法在0mg/L-4.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的最低检出限为0.02μ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8.2%-104%,RSD为3.2%-8.7%。  相似文献   
60.
农村劳动力资源是构成农户承灾体恢复力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可以提高农户家庭的经济水平,进而提升农户的旱灾恢复力.通过对河北省邢台县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与农户承灾体恢复力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研究表明,户主外出务工模式不仅在农业生产的灾后恢复上,而且在农户家庭经济的恢复上均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子女外出务工家庭而言,子女不愿意再从事农业生产,并且子女的务工收入对家庭的贡献十分有限,即子女外出务工对家庭旱灾恢复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