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但随之也埋下了环境灾难的隐忧。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大量开采资源、大量生产产品、大量消费、大量的产品报废来不断地单向循环的,这种发展模式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废弃产品。尽管我国已实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处理基金制度,但产品应用领域较窄,实施方式较为单一;同时也缺少对于生产者的刚性约束,责任主体参与积极性不足,消费者和销售商的责任意识未形成,相关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实践推进缓慢。因此,因地制宜探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区域性实践的演变过程中,责任分担机制的建立,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2.
建立化学工业园区是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而整合化工园区内的物质流则成为世界化学工业园区化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介绍了环境友好材料理念的内涵;阐述了环境友好材料理念在化工园区规划中的作用,包括环境友好材料理念在单一化工工艺流程中、企业层面和园区层面的运用;并以福建化工园区建设为例,构建环境友好化工的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43.
采用电极一SBBR系统去除Cu^2+,考察了电流强度,IA竞争离子(阴离子SO4^2-、NO3^-、CL^-和阳离子Zn^2+、Ph^2+)、初始含Cu^2+量及溶液pH值对除铜效除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强度为40mA时Cu^2+去除率最高为98%。投加阴(SO4^2-、NO3^-、Cl^-)、阳(Zn^2+、Pb^2+)离子均会引起出水Cu^2+浓度的增加,且Cl^-和Ph^2+含量分别为45mg/L和30mg/L时对Cu^2+去除的影响更为显著。进水Cu^2+浓度为30mg/L时,Cu^2+去除率最高为98.48%,当进水Cu^2+≥70mg/L时,出水Cu^2+浓度不能达标。酸性(pH4.0~4.5)与碱性(pH9.0~10.0)条件均不利于Cu^2+的去除,且酸性条件的负面影响更显著.当pH为4.5~7.5时.Cu^2+去除率最高为97.78%。  相似文献   
44.
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到2025年,中国将面临80万t动力电池退役。如果无法高效、大规模地利用退役动力电池,无疑会给地球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电池梯次利用是实现资源节约和减碳降污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积极推进电池梯次利用,对于实现节约资源和减碳降污具有重要意义。梳理了电池梯次利用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标准,提出了梯次利用的技术—生态—经济分析的重要性,并针对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不成熟、标准和政策不健全、溯源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改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现状,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5.
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已经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在碳中和目标下,废弃资源高值化回收利用将会是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从废弃利乐包资源化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废弃利乐包回收再利用的情况,介绍废弃利乐包回收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提出了研发智能分类设备、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两网融合、强化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46.
借助人工加速老化、自然土壤填埋等实验方法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 (SEM)、热重 -红外联用仪 (TG IR)等测试方法 ,对所研制的含滑石粉的环保型聚乙烯 (PE)塑料包装材料的可环境消纳性能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 ,以PE为主材料 ,添加不易分解的滑石粉、生物活性剂、FeSt3 MnSt2 复合光敏剂 ,研制出的高填充可降解的PE塑料薄膜 ,具有良好的光 -生物降解性能 ,且可适用于焚烧处理。  相似文献   
47.
含滑石粉的环保型聚乙烯包装材料的可环境消纳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助人工加速老化、自然土壤填埋等实验方法,采用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SEM)、热重—红外联用仪(TG—IR)等测试方法,对所研制的含滑石粉的环保型聚乙烯(PE)塑料包装材料的可环境消纳性能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以PE为主材料,添加不易分解的滑石粉、生物活性剂、FeSt3-MnSt2复合光敏剂,研制出的高填充可降解的PE塑料薄膜,具有良好的光—生物降解性能,且可适用于焚烧处理。  相似文献   
48.
在高校中开展清洁生产公选课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清洁生产的内容和意义,对在高校中开展清洁生产公选课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探讨,认为在高校中开展清洁生产公选课,有助于环境教育和素质教育。在清洁生产公选课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49.
模糊评价模型的改进及其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将熵值赋权与模糊评价模型相结合,建立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模型——熵权模糊评价模型,其运用熵值来确定权重系数,避免了传统评价模型主观赋权的局限性,并应用这种新方法对闽江的魁岐等4个断面进行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50.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生存在规模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能力施展受限等问题,无法满足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究其原因有:(1)新兴专业,其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2)交叉专业,其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向尚需融合凝练;(3)综合专业,其现有科研平台还不足以支撑学科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本学科研究生培养单位应树立协同创新理念,坚持行业需求导向,充分挖掘办学特色和优势,凝练培养方向、完善以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研平台;支持鼓励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做好学科前沿追踪;加强校校交流互动,提升硕士点认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