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9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生物技术在有机废气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生物法净化有机废气主要有生物吸收法、生物滤池和生物滴滤池等几种形式,与传统的有机废气处理方法相比,生物技术具有费用低,处理效率高,安全性好及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在德国、荷兰、日本及北美等国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2.
微波在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加热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正逐步得到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微波加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及近年来微波加热技术在污染土壤的修复、废物处理、活性炭再生和废气处理等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并与传统的处理技术进行比较 ,分析该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的限制因素 ,同时对该技术今后在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3.
氧化亚氮(N2O)是BioDeNOx脱硝过程中的主要中间产物,而N2O还原酶是影响NO进行完全反硝化的关键酶。实验以前期从同一反应体系中筛选出的一株反硝化菌Pseudomonas stutzeri ND1为出发菌株,克隆鉴定该反硝化菌是否具有N2O还原酶基因nosZ,并考察了pH、氧气、温度对该反应体系NO去除率以及N2O产生量、转化率的影响。实验证明该菌确实存在N2O还原酶nos,即从微生物学角度表明该反应体系具有N2O的生物还原能力。该反应体系的最适pH值为8.0,此时NO去除率达最大值80%,N2O产量降至0.33mg/m3,N2O转化率为0.06%;在氧气含量小于1%时,N2O产量及转化率变化不明显,NO去除率下降了不到2%,而当氧气含量达到2%时,N2O有了明显的跃升,达到1.5 mg/m3,N2O转化率为0.48%,NO去除率下降至78.6%;反应最适温度为30℃,此时NO去除率达到最大值82%,N2O产量为0.34 mg/m3,且N2O产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24.
紫外光降解气态氯苯的影响因素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光降解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种新型的废气处理技术.采用主波长为365 nm的500 W高压汞灯为光源,重点考察了空塔停留时间、氯苯初始浓度、反应介质等对氯苯光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苯初始浓度较低时.氯苯去除率随着空塔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呈线性升高.最大去除率达87%;而氯苯初始浓度过高时会使单位分子接受的光子和活性基团数量下降,引起氯苯去除率降低,空气介质中的O2和H2O在光照下可转化为活性基团.进而增强了光降解效果;而在氮气介质下光降解氯苯的效率大大降低,最大去除率仅为61%.在氯苯为0.36~8.64 mg/L时,紫外光降解氯苯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5.
FeⅡ(EDTA)协同生物转鼓过滤器去除NO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研制的生物转鼓反应器(RDB)处理难溶于水的NO废气,为提高NO的传质系数和去除效率,实验考察了营养液中添加FeⅡ(EDTA)络合剂协同RDB以提高NO去除效率的过程.结果表明,当空床停留时间(EBRT)为0.96 min时,在营养液中添加FeⅡ(EDTA)至100mg/L后,NO的去除效率从70.78%升至7...  相似文献   
126.
废气生物过滤填料层湿分迁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填料层湿分是生物法处理废气性能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填料层湿分迁移的研究将为废气生物过滤系统工业放大装置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参考多孔介质体积平均模型和三参数模型,以流体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为基础,建立了废气生物过滤填料层湿分迁移的数学模型,采用Galerkin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测点湿度值吻合较好.气流特性与填料层湿分迁移的数值模拟显示,随着进气气速增大、相对湿度减小、进气浓度增加、温度升高,填料层的含湿量下降,且它们对湿分迁移的相对影响程度依次为:气速>温度>进气浓度>相对湿度.填料层湿分迁移速率与气速呈对数关系,与温度、进气浓度呈指数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乘幂关系.  相似文献   
127.
有机负荷影响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后,逐步提高进水有机负荷(OLR)至好氧颗粒污泥解体,分析OLR对系统运行特性、污泥表面特性及胞外蛋白和多糖的影响.进水OLR在4~8 g/(L·d)、污泥负荷(SLR)稳定在0.42~0.77 g/(g·d)、污泥龄为17.8~60.0 d时,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处于最优运行阶段.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后,随着进水OLR的提高,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能够直观地反映出胞外蛋白分泌量逐渐减少,而多糖分泌量呈相反趋势,导致蛋白/多糖(PN/PS,质量比)值从4.8降至0.9左右.当进水OLR从4 g/(L·d)增至12 g/(L·d)时,污泥表面相对疏水性从75.8%降至38.5%,这可能与胞外蛋白分泌量减少及多糖分泌量增加有关.PN/PS值的降低可能是好氧颗粒污泥在高OLR下解体的内在原因.因此,微生物分泌的胞外多聚物(EPS)中较高的PN/PS值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8.
针对某石油化工企业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大气量混合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成分复杂、净化率低的难题,在其原有箱式生物滴滤塔(BTF)中投加特异复合微生物菌剂强化混合废气的净化。结果表明:混合废气主要成分为12种C4-C8烷烃类物质和7种苯类污染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废气中VOCs总质量浓度为40~150 mg·m-3;投加由6种功能微生物组成的混合菌剂之后,BTF对混合废气中TVOCs去除率提高了180%,为对照组的2.8倍。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为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9.
MTBE的生物降解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 (MTBE)的污染在国外已引起重视。概述了目前MTBE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 ,着重介绍了国外对MTBE污染地下水的异位和原位生物处理方法。随着汽车的逐步普及和MTBE用量的增加 ,我国正在或将面临MTBE的污染。指出了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初步提出了这一新课题的研究思路 ,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从事该项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0.
生物过滤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废气污染治理技术 ,正在逐步得到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过滤技术处理废气的使用范围、操作的基本原理及目前的应用情况 ,并且预测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