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9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采用自行研制的生物转鼓反应器(RDB)处理难溶于水的NO废气,为提高NO的传质系数和去除效率,实验考察了营养液中添加FeⅡ(EDTA)络合剂协同RDB以提高NO去除效率的过程。结果表明,当空床停留时间(EBRT)为0.96 min时,在营养液中添加FeⅡ(EDTA)至100 mg/L后,NO的去除效率从70.78%升至79.26%。未添加FeⅡ(EDTA)时NO去除率随营养液的增加下降,添加FeⅡ(EDTA)至100 mg/L后,去除率随营养液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且下降速率比上升速率大。随着营养液中FeⅡ(EDTA)浓度从0增加至500 mg/L,实验最佳温度从32.5℃升至47.5℃,但添加FeⅡ(ED-TA)至100 mg/L对实验的最适pH值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82.
在自行研制的生物转鼓过滤器(RDB)内,考察了反硝化净化一氧化氮(NO)废气的去除率、去除负荷和以及不同氧气含量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25~30℃、pH 7~7.5、转鼓转速1 r/min、营养液更新0.2 L/d条件下,挂膜历时30 d完成。稳定运行期,NO进气浓度为90~433 mg/m3,去除率维持在60%~85%之间,平均去除负荷为10.4 g/(m3.h);在短期影响考察时,氧气含量的增加使得气液两相的传质增强,加快了微生物的降解速率,但从长期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低浓度的氧气能够提高NO的净化效率,而过高的氧气含量则抑制了反硝化过程,这是由于氧气对反硝化过程的抑制作用和化学氧化的促进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3.
生物滴滤床净化含H2S废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滴滤床(BTF)对某制药厂污水站含H2S废气进行净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循环营养液温度为25~30℃、pH为1~3、空床停留时间(EBRT)为13.5s、废气中H2S质量浓度在200~600 mg/m3时,BTF系统对H2S的去除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且稳定性良好;循环营养液中SO24-浓度的累积会降低系统H2S的去除率;随着BTF填料体积因压实而减小,H2S去除率减小.可通过改变系统操作条件或用稀碱液冲洗等方法防止填料堵塞;BTF系统在特殊工况下,具有较好的恢复性能.  相似文献   
84.
采用生物滴滤工艺对某树脂制造厂污水站产生的VOCs废气进行现场处理.将活性污泥和1,2-二氯乙烷降解菌Starkeya sp.T2接种至中试规模的生物滴滤塔中,以处理该厂污水站产生的含甲缩醛(DMM)和1,2-二氯乙烷(1,2-DCA)混合废气.在生物滴滤塔运行40d后,系统仍能稳定运行,甲缩醛和1,2-二氯乙烷的去除...  相似文献   
85.
高活性高耐受甲醛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云  金晶  郑重  钟卫鸿  吴石金  邱乐泉  陈建孟 《环境科学》2010,31(10):2481-2486
以甲醛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甲醛降解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和16SrDNA鉴定,该菌株属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菌株降解甲醛的影响,得出该菌株降解甲醛的最适条件为:蛋白胨1.2g/L,KH2PO4 4g/L,K2HPO4 3g/L,MgSO4·7H2O 0.2g/L,微量元素母液0.1mL/L,温度30℃,pH值8.在最适降解条件下,分别对不同初始浓度甲醛进行降解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甲醛的耐受浓度可达6g/L,54h可将其降解86%,46h可将5g/L甲醛全部降解,35h可全部降解4g/L甲醛.  相似文献   
86.
应用生物滴滤塔处理甲基叔丁基醚废气,研究其挂膜启动及稳定运行阶段的降解性能,并考察了稳定期该系统的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生物滴滤塔在停留时间为60 s,进气质量浓度为100 mg·m~(-3)的条件下,运行23 d后完成挂膜,填料上的生物量明显增加,去除率可维持在70%以上.反应器稳定运行时,去除负荷可达13.47 g·(m3·h)~(-1),矿化率可达68%;用Haldane模型拟合生物滴滤塔中去除负荷的变化趋势,获得理论ECmax为21.03 g·(m3·h)~(-1),KS为0.16 g·m~(-3),KI为0.99g·m~(-3).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现其中优势菌属为Methylibium sp.和Blastocatella sp.,分别占11.33%和9.95%.  相似文献   
87.
疏水性污染物的去除是废气生物净化的难点.以硅酮母粒为非水相介质构建两相分配体系处理氯苯废气,结果表明,硅酮母粒对氯苯具有较高的亲和性,无生物毒性和生物降解性,且吸附于硅酮母粒表面的菌体对其相间分配系数没有明显影响.采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连续净化氯苯废气,当进气浓度为1000 mg·m~(-3)时,单相体系的去除率为60%;而添加了硅酮母粒的两相体系去除率达到90%,且CO_2矿化率较高,抗冲击负荷能力更好,说明硅酮母粒能有效强化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净化氯苯废气的效果.该系统的最适硅酮母粒比例和停留时间分别为10%和90 s.以最大传质速率(β~*_s)来衡量氯苯的传质效果,发现硅酮母粒的添加使得β~*_s提升20%以上.  相似文献   
88.
新型二氧化铅电极性能及掺杂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分解-电镀法制备了新型Ti基聚四氟乙烯(PTFE)、F-共掺杂β-PbO2阳极(Ti/PTFE-F--β-PbO2)处理对甲基苯磺酸(p-TSA),确定了初始pH值为2、P-TSA初始质量浓度500 mg·L-1和电流密度30 mA·cm-2是该种电极催化氧化p-TSA的优化操作工艺条件.在优化工艺条件下,Ti/PTFE-F--β-PbO2电极3h内的p-TSA降解率达到94.46%,TOC降解率达到了36.43%.结合SEM和XRD分析表征,探讨了新型Ti基聚四氟乙烯(PTFE)、F-共掺杂β-PbO2电极的掺杂机理,为该电极用于化工废水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9.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是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对这类大气污染物的控制尚缺少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现在比较广泛采用的治理技术如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和燃烧法等都普遍存在投资运行费用高、容易引起二次污染等问题。而二氧化钛(TiO)2紫外光催化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污染治理技术,具有费用低、净化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文章在综述TiO2催化原理、催化剂制备和结构表征等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这类催化剂在含氯、芳香烃类、醛酮类、含氮硫恶臭类等有机废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并简要探讨了TiO2紫外光催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0.
生物滴滤塔净化氯代烃混合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应用生物滴滤塔进行了二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混合废气净化的研究,使用制药厂活性污泥挂膜,35 d后挂膜完成,对二者的去除率可分别维持在80%和75%以上.对二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的最大去除负荷分别为13 g·(m3·h)-1和10g·(m3·h)-1.CO2的产生负荷与混合废气的去除负荷呈线性关系,生物滴滤塔对混合废气的矿化率维持在61.2%.对混合废气中二氯甲烷和二氯乙烷相互作用考察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考察了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生物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