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7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陈志岳 《环境》2004,(4):53
特别要指出的是,燃料本身也能控制链式反应.核电站之所以不会像原子弹那样发生爆炸,是因为他们所采用的燃料有很大不同.原子弹是由浓度大于93%的裂变物质(几乎是纯铀235或钚239)和复杂精密的引爆系统所组成,当引爆装置点火起爆后,弹内裂变物质被爆炸力迅猛压紧到一起,大大超过了临界体积,于是瞬时形成剧烈的不受控制的链式裂变反应,巨大核能在瞬间释放出来,发生了核爆炸.  相似文献   
22.
陈志岳 《环境》2004,(1):55
自然地理学把构成自然环境的总体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等5个自然圈。生物圈是指接近地球表面的那一层环境,即从海洋平面以下大约10公里起,到海平面以上大约10公里这一地球表面层。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生存在这个表面层里,称之为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生物是以群落而生存的,它们和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光、热等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互相作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物群落和环境一起构成了生态系统。放射性“三废”的排入可能改变生物圈中各生态系统原来的平衡,进入食物链并影响人类。因此,我们在发展核能  相似文献   
23.
24.
陈志岳  初志春 《环境》2001,(3):46-46
为了控制放射性废物的排放,为了人类的安全,必须进行核电站的环境放射性监测。核电环境监测分为运行前的本底调查、运行中的常规监测和应急环境监测三个层次。运行前的本底调查天然辐射本底来自宇宙线、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及核爆炸产生的全球性沉降物。运行前本底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相似文献   
25.
科学家发现原子核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是在本世纪初。普通老百姓知道原子能即核能的威力,是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之后才认识的。因此,一提起核电站,人们往往将它与原子弹联系在一起,既神秘,又恐惧。其实两者根本不一样,核电站绝不可能像原子弹那样爆炸。人们谈核色变,根本原因是对核能缺乏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26.
废物排放量相差百万倍煤电站排放的废物比核电站大百万倍。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一年产生的高放射性的玻璃或水泥固化块体积只有2.5~3立方米。而100万千瓦的煤电站,每年向环境中排放烟尘4千吨,硫化物1.1万吨,氮氧化物2.7万吨,灰渣45万吨。一个成年人每天要呼吸14公斤左右的空气。一个人可以10天不吃东西,5天不喝水,但缺乏空气5分钟就会死亡,所以新鲜空气对于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由于煤的燃烧排出大量有害的气体和尘埃,1978  相似文献   
27.
水电不可能成为主要能源除了煤和石油,水电在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全球水电的理论储量每年约44.28万亿度,可利用的为19.39万亿度,而可经济开发的仅6.4万亿度。到1980年上,已开发约50%:3.207万亿度。剩下的一半即使全部开发出来,只相当于每年增加 12.68亿吨标准煤。由于水电建设周期长,能开发的水能资源又有限,因此,它不可能完全填补煤和石油退出能源舞台后的空缺,不能成为未来的主要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