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微生物对于降低环境中的砷毒性具有重要作用。从高砷土壤中筛选出耐砷菌株C62,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和亚砷酸盐氧化酶大亚基(aoxB)基因序列分析法验证菌株C62的砷氧化功能;优化菌株C62亚砷酸盐氧化酶(Aro)活力的测定条件,并对提取的粗酶进行酶活力测定,以为后续的分离纯化以及微生物处理砷污染的实际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菌株C62是一株砷氧化细菌,属于芽孢杆菌属,命名为Bacillus sp.C62,可在28h内将培养基中5mmol/L的As(III)氧化为As(V);菌株C62亚砷酸盐氧化酶(Aro)基因的表达需要As(III)的诱导;利用连续监测法采用优化后的测定条件,测得Bacillus sp.C62的粗酶活力为0.015μmol DCIP/(min·mg),与文献中已报道的几种Aro的活力接近。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固定化微生物处理Cr(Ⅵ)废水体系,从混合微生物种类和固定化技术等方面对Cr(Ⅵ)的微生物去除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筛选出对Cr(Ⅵ)具有较高去除能力的混合菌株组合,然后采用海藻酸钠(SA)固定法进行混合菌株固定化,考察混合微生物和固定化混合微生物技术对Cr(Ⅵ)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HB(Bacillus subtilis var.)菌株对Cr(Ⅵ)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在4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98%左右,其次为Ua(Bacillus atrophaeus)菌株,最后为xJ-Ⅱ(Bacillus subtilis)菌株;混合菌株组合中,HB菌与XJ-Ⅱ菌组合和HB菌与Ua菌组合对Cr(Ⅵ)的去除效应较好,在6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92%;混合菌株经固定化处理后,HB菌与Ua菌组合对Cr(Ⅵ)的去除率仍很高,在4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到98%.可见,混合微生物能有效地提高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Cr(Ⅵ)的去除效应,且固定化混合微生物技术有望在铬污染废水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近三十年来发生于江苏省的5次较大的地裂缝事件,分析了地裂缝在江苏省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各次地裂缝事件的主要形成原因,提出了构造地裂缝与非构造地裂缝的判别准则,最后探讨了地裂缝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陈晓明 《绿叶》2008,(5):58-61
中国的作家、中国的文学作品,整体还停留在对现实的功利关注上。对过度全球化、过度现代化、唯GDP增长导致的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作家乃至中国知识分子整体缺乏反思、缺乏人文价值关怀。当代中国,经济起飞了,但没有像样的文化,中国在文化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是最薄弱的。中国的作家、中国的知识分子,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古典情怀和生态关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对沙河水库及其附近进行地震地质考察的结果,对该区内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和水库地震稳定性分析做了有益的研究;并对该区域内的“东亭—庙西断裂”和所谓“古地震遗迹”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正> 根据江苏省地震台网速报资料,1986年5月23日04时25分39秒(北京夏令时)在南黄海海域北纬32°44′、东经121°39′发生了Ms=4.7级地震。这次地震在陆地没有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和人员直接死亡。兹将此次地震宏观调查结果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7.
采用VAMP和密度泛函程序DMol3计算了沙林的生成热,并用VAMP-PM3/UHF半经验方法对沙林裂解的过渡态进行了优化计算,共发现9种过渡态,据此判断化学键断裂的难易顺序为P=O>P-F>P-O>C-O>P-C>C-C>C-H; C-H键断裂的活化能最小,可能与氢原子迁移到氧原子上有关.活化能小于相应的键解离能,计算结果能解释沙林的质谱数据.计算结果对使用低当量小型核武器破坏沙林等生化武器(核除剂)的可行性提供了能量上的参考,即试图通过计算得出有效的原位破坏沙林等生化战剂所需的最低能量,进而研究使用低当量小型核武器破坏沙林等生化武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人类面临的根本困境,说到底是环境生态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意识的觉醒,生态主义文学正在中国文坛悄然兴起。先是《狼图腾》创下上百万的销售量,随后是《藏獒》叫板,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持的年度最佳作品评选“激战正酣”时,被媒体推上醒目的位置。接着又有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雪狐》,以诡魅的笔法,写出动物的神奇与人的复杂关系。在此之前,红柯的《大河》也是一部相当出色的描写动物和自然环境的作品,可惜,这部好作品并没有引起读者强烈的反响。生态主义文学的大行其道,让人想起了美国大片《后天》的成功。2004年6月初,美国好莱坞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野外地震地质工作,初次发现江苏宜溧山区存在着与活动断裂有关的断错水系,推断为新第三系后断层新活动的产物,是溧阳震区周缘新构造运动的形迹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粘质沙雷氏菌对重金属U(Ⅵ)、Co(Ⅱ)、Cr(Ⅵ)的耐受性,考察不同浓度的单一重金属及混合重金属条件下粘质沙雷氏菌的生长情况,并初步研究电子供体乙醇的添加对粘质沙雷氏菌去除Cr(Ⅵ)的影响,同时采用SEM-EDX技术分析粘质沙雷氏菌与Cr(Ⅵ)作用后形貌及元素组成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粘质沙雷氏菌对单一重金属Co(Ⅱ)、U(Ⅵ)及其混合重金属耐受性较强,当Co(Ⅱ)和U(Ⅵ)-Co(Ⅱ)的浓度≤50mg/L时均能促进粘质沙雷氏菌的生长,且菌浓度最大增加量分别为12.3%和19.9%;在150mg/L U(Ⅵ)浓度下,粘质沙雷氏菌生长良好;Cr(Ⅵ)对粘质沙雷氏菌的生物毒性表现较强,当Cr(Ⅵ)的浓度为10mg/L时,粘质沙雷氏菌生长便受到抑制,乙醇的添加略提升了粘质沙雷氏菌对Cr(Ⅵ)的耐受能力和去除作用;SEX-EDX分析显示,粘质沙雷氏菌与Cr(Ⅵ)作用的机理主要是细胞分泌物与Cr(Ⅵ)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