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铜,砷在水稻—土壤体系中的迁移及其对水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树元  许立凡 《农村生态环境》1995,11(3):15-18,F004
通过盆栽试验和现场布点试验,研究了铜、砷在水稻-土壤体系中迁移的规律。结果表明,该体系对铜、砷污染具有相当大的缓解作用;土壤中水溶性可产我换态铜、砷含量很低;铜、砷主要累积在水稻根部;土壤中铜、砷相互有拮抗作用,确定土壤铜、砷临临界值应考虑多因炭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全部大豆熏气试验是在四套开顶式熏气罩内完成。A,B、C和D(CK)的罩内HF浓度分别为0.0036,0.011,0.038和0.0007mg\m~3。根据获得的结果,叶片电导率的变化与叶片生长和吸收氟的环境条件和植物的发育阶段密切有关。发现,叶片的氟含量和吸收速率随熏气时间和浓度同步增加,而最高值出现在HF浓度较高的C处理组。大豆叶片比其他部分要累积更多的氟,而且各处理之间在叶片含氟量方面差异明显,而在根、豆荚和豆粒之间差异不明显。较高浓度的熏气使豆荚数、豆粒数以及豆粒重差异明显增加,当浓度大于0.0036mg/m~3时,可能会较大程度降低大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活垃圾肥生产无土草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中国南方种植的两个狗牙根品种和两个结缕草品种种植于以垃圾为主要组分的基质上,并以田园土和无土基质作对照,对其在不同基质上的生长速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结果表明:①不同基质上建植的草坪草,其生长速度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在100%垃圾肥、70%垃圾肥 30%棉子壳以及50%垃圾肥 50%棉子壳无显著差异,并快于且显著地优于其它基质处理和对照75%垃圾肥 25%稻壳与50%泥炭土 50%棉籽壳(CK2)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好于田园土(CK1)和50%垃圾肥 50%稻壳,而CK1则显著优于50%垃圾肥 50%稻壳。②草坪草品种与基质间亦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狗牙根在100%垃圾肥的表现,显著优于在75%垃圾肥 50%棉籽壳和在50%垃圾肥 50%棉子壳上的表现,并且,75%垃圾肥 25%稻壳与CK2无显著差异,而50%垃圾肥 50%稻壳明显逊于CK1;而结缕草在垃圾肥与棉子壳组合的基质上的生长速度和CK2基质上的无显著差别,并且75%垃圾肥 25%稻壳显著优于CK2,而50%垃圾肥 50%稻壳与CK1无显著差异。③考虑到草坪草的生长表现和基质的相应成本,50%垃圾肥 50%棉籽壳的基质应该是4个试验材料无土草皮生产的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了解实验设备的性能和特点是开展正式试验的先决条件。一般说来,在鉴别和应用开顶式熏气装置进行HF试验时首先要了解许多技术参数。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供试气体浓度变化的特性,也即浓度场分布特性。但是,国内除SO_2在熏气装置中的分布特性曾有报导外,至今尚未见到以HF为供试气体的有关实测数据较为详细的资料。本文旨在以HF  相似文献   
15.
重庆南山马尾松林衰亡原因初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南山位于重庆市南郊,和市区隔长江相望,是一个风景区,原来森林茂密,有林地27×10~3亩,大部分为马尾松纯林,间有小面积黑松、香樟和竹林。马尾松树龄约30-40年,七十年代出现生长不良,1982年起有成片死亡现象,1983年7月调查,死亡面积达11×10~3亩。以后继续发展,至1986年接近市区的重灾区95%以上松树已毁灭。1984年作者曾进行过一次调查,调查报告发表后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但是对于马尾松林衰亡的原因尚存在不同的看法。1986年作者又作了第二次调研,现就初步获得的一些资料,作南山松林死亡原因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太阳紫外线(UV)辐射对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树元 《环境科学》1992,3(6):52-56
本文就同温层臭氧出现部分空洞引发的太阳紫外线(UV)辐射变化及其对植物生长、植物次生化学特性和植物生殖生长影响方面最近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取得的一些结果加以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