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325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绿色低碳技术支撑。绿色低碳技术进步与创新是实现相关行业和领域碳减排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当前绿色低碳技术评价已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建立了建材行业绿色低碳技术评价方法,通过确定建材行业绿色低碳技术评价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规范技术评价流程,为建材行业选择和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提供参考。同时,针对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建材行业应从绿色低碳技术转型升级、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与协同提升、碳排放数据能力建设和碳交易能力提升等方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02.
生物炭施用对紫色土旱坡地土壤氮流失形态及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舒  王子芳  龙翼  严冬春  慈恩  徐国鑫  李娇  高明 《环境科学》2020,41(5):2406-2415
明确生物炭施用对紫色土旱坡地土壤氮流失形态及通量的影响,为提升紫色土旱坡地耕地质量及减少紫色土旱坡地农业面源污染发生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以油菜/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对照)、常规施肥、优化施肥及生物炭(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这4个处理对紫色土旱坡地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氮素流失形态及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各施肥处理中,常规处理总径流量最大,为16 133 L·a~(-1),生物炭处理总径流量最小,为11 893 L·a~(-1).各施肥处理以壤中流为主要径流方式,壤中流流失量占总流失量的61.80%~68.60%;与对照(不施肥处理)相比,其余各施肥处理泥沙流失量均有所降低,其中常规处理降低的效果最明显.②铵态氮主要通过地表径流流失,占总流失通量的86.51%~96.58%;铵态氮流失通量最大的为施生物炭处理[0.69 kg·(hm~2·a)~(-1)].③各施肥处理产流中的颗粒态氮浓度均高于对照处理,且常规施肥处理的颗粒态氮流失通量最大,为2.87 kg·(hm~2·a)~(-1).④各施肥处理的壤中流和地表径流中的全氮浓度和硝态氮浓度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硝态氮是全氮流失的主要形态,且二者均以壤中流为主要流失途径;全氮通过壤中流流失占比为72.86%~89.13%,且常规施肥处理的全氮总流失通量最大,为35.58 kg·(hm~2·a)~(-1),而施生物炭处理全氮总流失通量最小,为21.49 kg·(hm~2·a)~(-1).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能明显降低径流量和氮的流失通量,可有效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3.
CAST工艺高温短程硝化的实现及其除磷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娟  杨蕊春  俞小军  周猛  陈永志 《环境科学》2019,40(3):1375-1381
以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22、25、28℃这3个温度下CAST反应器内短程硝化的实现及其除磷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系统的TN去除均稳定在80%以上,且NH_4~+-N去除良好.当温度为22℃和25℃时系统内未观察到亚硝积累,除磷率为94. 3%和86. 9%,升高温度至28℃,反应器内亚硝积累率为87. 2%,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此外,高温短程硝化阶段(28℃),系统释、吸磷能力较22℃和25℃均有所下降,且厌氧段释磷量/COD消耗量(P/C)比明显低于前两个阶段.然而,该温度条件下反应器除磷性能并未恶化,除磷率为68. 9%,说明进水碳源充足不仅能保证CAST工艺对TN的去除,同时可用于解毒NO_2~-以减弱其对聚磷菌的抑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污泥吸磷小试发现,O_2、NO_3~-、NO_2~-均可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吸磷,其中好氧吸磷速率高于以NO_3~-和NO_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吸磷速率,且以O_2和NO_3~-为电子受体的吸磷速率与温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4.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已经建立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特点的空气质量监测网,但监测数据主要用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在大气污染来源识别中应用较少.采用特征雷达图中的双重归一化算法对区域上2018~2019年秋冬季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中的SO2、 NO2、 CO、 PM2.5和粗颗粒物(PM10与PM2.5的浓度差值)这5种因子进行分析,识别出偏SO2、偏NO2、偏CO、偏PM2.5、偏粗颗粒物、偏SO2-CO、偏NO2-CO和偏PM2.5-CO这8种典型污染特征.以偏SO2-CO特征为例,结合污染特征时空分布、主要污染源排放特征和PM2.5源解析,判断该特征下对空气质量影响最突出的污染源,并将该方法用于一次典型污染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偏SO2-CO特征的平均占比为7.6%.(1)偏S...  相似文献   
105.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不同接种条件下处理薯蓣素废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比较了在5种不同接种条件下,利用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处理薯蓣素生产废水的污染物去除和产电效果. 结果表明,该种废水可以用作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底物,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能够获得电能;采用全混合接种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在350 h时CODCr去除率达到90%;采用污水处理厂厌氧污泥和薯蓣素废水驯化菌液混合接种的产电效果最好,在1 000 Ω的外电阻下得到了370 mV的输出电压,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达到10.32 mW/m2;不同菌属在MFCs中的作用差别显著,产电与去污功能可能由不同优势菌属承担;初步富集到优势菌菌b,菌d和菌e;PCR-DGGE和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菌d和菌e与β-变形菌具有较好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6.
农用地土壤-作物系统对畜禽粪便养分消纳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土壤对养分消纳能力和作物养分需求角度出发,利用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学方法,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进行了以地块为单元的农用地土壤-作物系统对畜禽粪便养分消纳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大兴区农用地土壤-作物系统对畜禽粪便养分消纳能力整体一般,81.65%的农用地处于中下水平.除了因为大兴区的土壤保肥吸收能力整体不强外,还与大兴区的种植结构与种植面积有关,特别是高肥力的耕地与设施农业用地占地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107.
除草剂莠去津(atrazine)在土壤-水环境中的吸附及其机理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为指导农药的使用 ,避免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优化农药的施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研究了土壤、腐殖酸、粘土矿对莠去津的吸附及其机理 .结果表明 :吸附强弱与土壤理化特性密切相关 ,Feundlich常数 Kaf与 OM%有较好的相关性 ( r=0 .975) .腐殖酸对其的吸附起决定作用而粘土矿对其吸附作用并不强 .莠去津在土壤中的吸附可能有氢键、范德华力等作用 .  相似文献   
108.
介绍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接触氧化工艺在处理高浓度酒精废水中的应用。运行结果表明 ,进水CODCr1 80 0 0~ 2 1 0 0 0mg L ,BOD51 0 50 0~ 1 2 0 0 0mg L ,SS 1 6 0 0 0~ 1 850 0mg L时 ,出水达到GB8978 96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9.
采用交替厌氧/缺氧/好氧运行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通过梯度投加电子受体NO_3~-,考察长期缺氧吸磷驯化下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的性能及除磷方式的转化。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300~450mg/L、PO_4~(3-)(以P计,下同)和氨氮分别为8、14mg/L时,驯化期间TN去除率均保持在75%以上,长期缺氧吸磷驯化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没有影响。硝态氮投加量为5mg/L时,EBPR系统因电子受体投加不足除磷性能迅速恶化,增加硝态氮投加量至10mg/L,经过近30d的恢复,缺氧吸磷率最高可达97.67%,进一步提高硝态氮投加量至15mg/L,系统内硝态氮的积累导致缺氧吸磷率下降。污泥吸磷小试结果表明,经缺氧吸磷驯化后,即使除磷性能欠佳的低浓度电子受体系统污泥也具有良好的反硝化吸磷能力,可见经NO_3~-长期驯化的缺氧吸磷系统有利于筛选以NO_3~-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  相似文献   
110.
为明确蔬菜常用农药在地下水中的环境风险,运用China-Pearl和SCI-GROW模型开展地下水环境暴露评估,并根据我国成人和儿童暴露参数推导25种农药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研究发现,25种农药PECgw为0~18.340μg·L-1,成年人PNECgw为0.003~19.654 mg·L-1,儿童PNECgw为0.001~23.253 mg·L-1。成年人和儿童的RQgw值均小于1,表明25种农药按照登记用量使用,我国成人和各年龄阶段儿童直接饮用施用农药区域地下水的环境风险可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