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1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研究上海春季近地面臭氧污染的区域性特征,对长三角地区55个城市国控站点及上海市54个城市监测站点2016年5月的臭氧监测网络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并将分析结果与气象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下可以解析出行为模式不同的臭氧生成及传输来源主成分,且在较大的空间尺度下可以解析出区域背景臭氧浓度.长三角地区春季区域臭氧特征复杂,存在9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所能解释的背景臭氧浓度在68.8~154.7μg·m~(-3)之间,而上海市主成分解析结果较为集中,仅能解析出两个主成分,且第一主成分即可解释90.5%的臭氧.对比同时段长三角及上海市主成分分析解析结果,上海市春季臭氧污染主要受到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影响,高浓度臭氧污染的本地生成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52.
正一望无际的黑色夜空,沉默着。十二点,耳边又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流星般的烟花飞向天空,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一朵朵烟花相继绽放,将单调的黑夜染得五颜六色。我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暗暗为回奶奶家过年"庆幸"着。舟山那个美丽的海岛城市竟然全面禁止烟花爆竹燃放,太不近人情了吧。幸亏回了老家,没错过烟花的美丽模样。次日,鸡鸣之时。推开窗户,大地一片惨白,灰色的小颗粒漂浮在空气中,小心翼翼地吸口气,  相似文献   
53.
根据2009年4月在福建北部海域(24°47’17.0"~26°48’02.9"N,119°29’36.0"~120°57’13.8"E)所获浮游植物网采样品和同步观测的理化参数,并结合2007年"908专项"春季航次相应范围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分布特点、年际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航次共记录浮游植物3个门类85种,其中硅藻75种、甲藻9种、蓝藻1种.物种组成以广温种为主(占47.06%),其次为暖水种(占36.47%),温带种仅占7.06%.调查区浮游植物丰度平均为137.89×104cells m-3,其平面分布呈现从近岸往外海、从北往南递增的态势.聚类分析显示本海区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个群落,群落Ⅰ主要由近岸低盐种组成,仅分布于受浙闽沿岸流影响较直接的闽江口以北的近岸测站;群落Ⅱ主要为外海高盐种和广温广盐种,广泛分布于受台湾暖流影响较大的闽江口以南及三沙湾外侧水域.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对本海区浮游植物的分布起主导作用的是温度和盐度,而与营养盐的关系不密切,反映调查期间浙闽沿岸流已基本退出本海区,浮游植物的分布主要受制于台湾暖流.浮游植物丰度的平面分布格局与以往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但其群落结构存在年际变化,"908专项"春季航次的优势种为近岸低盐种和广温广盐种,优势种突出,多样性指数低;而本次调查外海性广温种成为优势种之一,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均较高,这可能与考察期间受东北季风强度所左右的浙闽沿岸流强弱有关.  相似文献   
54.
楼书含  章保东  石永国 《安全》2014,35(7):9-11
针对浙江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在创建和评审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理论研究,以信息系统技术为支撑,提出了浙江省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原则、设计目标、功能模块、运行架构等技术方案。通过应用.NET平台和ORACLE10数据库系统,设计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浙江省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利用,为企业的自身管理和政府部门的监管与决策提供了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5.
2000年6-7月在厦门海域11个测站进行赤潮监测,6月28-29日在西海域发生聚生角毛(Chaetoceros socialis)和金藻(Chromulina sp.)水华.根据表层浮游植物样品和同步观测的理化参数进行多元分析,揭示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和水华机理.聚类分析显示浮游植物聚群可分为与水华过程相关联的3个群落,群落Ⅰ位于半封闭性的水交换条件差的西海域,主要由微型浮游植物组成,这些赤潮原因种在赤潮爆发时剧增.群落Ⅱ位于受九龙江冲淡水影响较直接的外港,主要由低盐的小型浮游植物组成.群落Ⅲ位于受外海水影响较大的东北部,主要由广布性的小型浮游植物组成;主成分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营养盐尤其铵氮含量密切相关;西海域样品因子载荷较大指示该海域富营养化程度比外港和东部海域严重.降雨是这次水华的激发因素,由其引起的降温抑制暖温性中肋骨条藻繁殖,促进寒冷性聚生角毛藻旺发;然而降雨带来的有机污染是水华的内在原因.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浮游植物水华优势种小型化与营养盐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56.
通过分析成都平原城市群8个城市2015—2019年春季(4—5月)地面臭氧浓度及超标情况表明,春季成都平原平均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O3_8 h)呈上升趋势,成都、眉山O3超标日较多,雅安最少但呈逐年增加趋势,资阳、乐山O3_8 h平均值和O3超标率高于夏季.同时,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PCT客观天气分型方法,对近5年春季成都平原及周边海平面气压场、700 hPa和500 hPa的位势高度场进行客观分型研究以揭示重污染期间高低空天气型配置,并分析天气系统及气象要素与臭氧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成都平原春季容易发生O3污染的地面天气形势为低压场和均压场,气象特征表现为高温低湿、强辐射、小风、混合层较高、有弱的辐合运动,该天气型下成都市平均O3_8 h达140 μg·m-3.②700 hPa臭氧污染天气形势为南支槽和高原低涡型,500 hPa为南支槽和平直纬向型.高空为南支槽的环流形势下,地面均压和低压场的占比超过六成.污染较重的月或年份,地面、700 hPa和500 hPa污染天气型占比均较高.③对近5年春季成都平原持续O3污染过程分析发现,污染前期,成都平原处于地面高压后部或均压场中,随着700 hPa低值系统东移,其前部暖平流和正涡度平流的输送,促使平原地区整层大气增温及地面天气型由均压场向低压场转变.④污染过程中,500 hPa高空气流受高原-盆地地形的作用发生下沉,与地面低压场的辐合上升运动促进了低层局地环流的形成,这一方面限制了污染物向高层的扩散,另一方面造成边界层内O3的下传,加重成都平原O3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57.
网络化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平台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网络化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的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系统设计实施和主要功能模块,利用B/S架构和Web GIS技术,以及相应的编程语言和规范的关系数据库,给出了为环境监测信息化服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8.
为探究结伴行为与情绪感染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将开放性-责任感-外向性-利他性-神经质(OCEAN)模型中的神经质引入易感-感染-易感(SIS)传染病模型,根据行人是否结伴分别构建独立行人与结伴行人的情绪感染模型,与元胞自动机模型相结合进行疏散仿真模拟;并讨论人员密度、结伴比例、情绪阈值、自衰减速率、亲密度等因素对疏散过程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情绪感染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疏散效率;行人总体疏散时间与密度呈正相关;疏散时间随结伴比例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结伴比例为0.4~0.6时达到峰值,这种趋势受双重因素的影响;情绪阈值是实现平静情绪与恐慌情绪相互转化的临界值,随着情绪阈值的增大,疏散时间逐渐降低,当情绪阈值超过0.3后,疏散时间的变化趋于平缓;情绪自衰减速率与亲密度是影响情绪衰减的主要因素,情绪自衰减速率越大,亲密度越高,情绪强度的衰减越快,且情绪自衰减速率的影响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59.
在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乡村正面临严峻的人口流失、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业资源价值实现不充分、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不可持续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全面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短板。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求,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演变与发展形势分析基础上,该研究瞄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3个基本维度(发展动力、发展质量、发展公平),从乡村生产要素、自然要素、社会要素与乡村治理四个方面讨论了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核心目标,即:激活乡村产业发展动力,保障乡村发展质量,建设公平和谐乡村社会,形成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尝试阐释“什么样的乡村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乡村?”这一核心命题。借鉴当前国家和城市层面SDGs进展情况的评价经验和评估范式,讨论了乡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构建思路和评估方法。聚焦乡村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方向,在SDGs本土化探索经验分析基础上,统筹国家相关战略、规划和政策行动确定的关键指标,识别筛选了乡村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SDGs考核指标,构建了由136项指标组成的乡村可持续发展基础指标库。考虑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评估的现实需求,进...  相似文献   
60.
磷是一种重要的生命必需元素,其与氮都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十分显著。采用连续提取法对陕西红碱淖湖泊表层沉积物磷形态进行分析,得到弱吸附态磷(NH4Cl-P)、铁锰螯合态磷(BD-P)、铁铝氧化态磷(NaOH-P)、钙磷(HCl-P)、惰性磷(Res-P)五种磷形态。结果表明:总体上,红碱淖表层底泥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较低,但在湖泊水体pH值上升背景下,一些碱溶解磷(如NaOH-P)向湖泊水体释放的风险可能增加。五种形态磷在全湖的空间分布表明:NH4Cl-P与BD-P呈现大致相似的特征,NaOH-P主要在湖泊南岸附近富集,HCl-P和Res-P呈大致相反的变化趋势,总磷(TP)在全湖近乎均匀分布。与国内典型湖泊沉积物的对比显示:红碱淖表层底泥无论是总磷还是活泼磷均处于较低水平,也说明该湖泊表层底泥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