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0 毫秒
51.
烟草与健康     
众所皆知,吸烟有害健康,但是,烟草在引发疾病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并未为人类所知。目前,已被证实,烟草中有一种在引起继发性心血管疾病、肾脏衰竭、糖尿病、癌症和神经疾病的化学反应中起着一定作用的成分。这种化学物质就是去甲烟碱,是烟草中的一种天然成分,也可由尼古丁代谢而产生,占尼古丁体内降解产物的10%左右。产生去甲烟碱这一成分并不一定需要燃烧。因此,去甲烟碱不仅可以通过吸烟进入人体内,也可通过嚼烟或尼古丁贴剂进入人体。  相似文献   
52.
粗媒体颗粒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了粗媒体颗粒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在流化床内加入惰性粗媒体颗粒,改善脱硫剂与烟气的接触。延长脱硫剂在床内的停留时间,促进脱硫反应进行,提高脱硫效率和脱硫剂利用率。以工业用石灰石为脱硫剂,实验研究了粗媒体颗粒的加入量及其他操作条件对此过程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粗媒体颗粒粒径减小及床内加入量增加,烟气脱硫效率提高;随着Ca/S增大、饱和接近度降低、空速及脱硫剂颗粒粒径减小,脱硫效率提高。当粗媒体颗粒的静止床高为122mm,饱和接近度为15~18℃、空速为2850h^-1、钙硫比为1.0—1.1、脱硫剂粒径为64μm时,脱硫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3.
概述了生物法治理赤潮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微生物、大型植物、浮游动物以及海洋滤食性贝类在赤潮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并着重阐述了利用微生物治理赤潮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4.
为探究翻堆对好氧发酵过程及产品理化性质的影响,明确沼渣好氧发酵的最佳翻堆策略,开展7组不同翻堆时间和频率的猪粪沼渣好氧发酵试验,分别在好氧发酵高温中、后期和降温前、中、后期进行翻堆1次、2次或3次,对好氧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和腐熟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翻堆可延长好氧发酵高温期,加快降温期的降温速度。在高温期和降温期进行翻堆2~3次,能够更有效促进可挥发性固体的降解,提高产品腐殖化程度和种子发芽指数。综合好氧发酵过程的无害化和腐熟度指标,最佳翻堆策略是在高温期后期、降温期中期(T2)和高温期中期、降温期前期(T3)进行翻堆2次。此外,经翻堆处理后好氧发酵20 d即可达到腐熟,因此可将发酵周期缩短至20 d。  相似文献   
55.
土壤微生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不同森林类型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对位于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3种典型森林类型——白桦林、蒙古栎林、兴安落叶松林下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桦林、蒙古栎林、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AWCD(平均颜色变化率)值、Shannon-Wiener指数和McIntosh指数差异显著(P < 0.05).AWCD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其中白桦林的AWCD值最高,而落叶松林的AWCD值最低.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3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差异显著,主成分1和主成分2分别可以解释方差变量的38.81%和30.30%.从碳源利用率来看,糖类和氨基酸类是影响3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功能的主要碳源.典型相关分析(CCA)表明,w(SOC)(SOC为土壤有机质)、w(TN)(TN为全氮)和pH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显示,3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碳源利用方式均有显著差异,其主要受到土壤pH、w(SOC)和w(TN)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湘江流域衡阳水口山段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江衡阳水口山段的水质状况对区域内、下游居民饮用水安全和湘江流域的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治理后湘江衡阳水口山段的水环境状况,选取水口山段龙洲、陈家洲、康家溪入湘江口上游500 m及下游1000 m、3000 m沿江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探讨了水体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应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暴露计算方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首次对水口山段水体中砷、镉、六价铬、镍、锌、铅、铜、氨氮、汞、氟化物等10种典型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断面水体中的Pb均值都超过Ⅲ类水标准,Hg均值都为0.0001 mg·L~(-1),均处于Ⅲ类水标准上限值,仅T3断面水体中的Cd均值超过Ⅲ类水标准,各断面水体中的其它污染物均值都低于Ⅲ类水标准;同一断面不同时期水体中各污染物含量存在差异,其中5月份监测的数据明显偏高;通过超标率发现As、Cd、Pb、Hg为5个断面水样中的主要污染物,水样中As、Cd、Pb、Hg超标的断面分别为1、2、5、5个; T1—T5断面水样中,化学致癌物Cd、As、Cr6+、Ni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成人总致癌风险值分别为9.82×10~(-5)、9.33×10~(-5)、1.45×10~(-4)、1.90×10~(-4)、1.67×10~(-4),均超过了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所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且T3—T5断面水样化学致癌物健康风险明显偏大,T1—T5断面饮用水由非致癌物所产生的健康风险数量级为10~(-1)1—10-9,与重金属元素致癌风险相比,其所占个人总健康风险的比例不到10-3,研究区水环境健康风险主要由致癌重金属元素所产生.  相似文献   
57.
以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以絮状污泥为接种污泥,在连续流气提式好氧颗粒污泥流化床(CAFB)反应器中成功培养得到好氧颗粒污泥.探讨了CAFB中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生物多样性、有机物的去除行为及氮转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AFB运行第7天颗粒污泥占主要优势,系统中依次出现原、后生动物,表明颗粒污泥趋于成熟.CAFB反应器中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COD及NH4+-N去除能力.稳定运行阶段,当进水的COD容积负荷在1.5 ~3.5 kg COD/(m3·d)的范围时,COD的去除负荷稳定在1.0~2.0 kg COD/(m3·d).控制水力停留时间为(4 ±0.25)h、溶解氧质量浓度为(5 ±0.5) mg/L,可达到最高的硝化效率,但此控制条件下反硝化作用不明显.分析认为,作为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的CAFB,需要较严格的控制溶解氧才能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58.
为确保复杂结构边坡的安全稳定,针对弱层台阶边坡可靠性开展非侵入式随机分析。以抗剪参数为随机变量,采用局部平均法进行随机场离散,采用随机场和Monte Carlo(SMC)法编制程序进行数值计算,并与Monte Carlo(MC)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非侵入式随机分析方法计算可靠度效率更高且易于实现;随机场可以反映岩体力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参数之间相关特性,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弱层对边坡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会导致边坡安全系数降低,且最大位移会显著增大;采用MC法会过度放大边坡的失效概率,而SMC法得到的结果更可靠。该结论可为复杂结构边坡的可靠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研究了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正丁醇、正庚烷和水自制微乳溶液介质中,汞(Ⅱ)与二溴邻硝基偶氮胂的显色反应,采用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共存离子并富集汞(Ⅱ),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汞(Ⅱ)的新方法。在pH值为6.00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汞(Ⅱ)与试剂形成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30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8为3.3×10^5L/(mol·cm)。在显色液中汞(Ⅱ)质量浓度在8.00μg/L~60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检出限为0.003mg/L,水、牛奶、化妆品测定的RSD为1.4%~6.1%,加标回收率为96.8%~105%。  相似文献   
60.
为研究2022冬奥会期间减排措施对北京大气颗粒物粒径谱分布特征的影响,于2021年12月1日~2022年3月28日使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对粒径为3~660nm的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谱分布进行了实时监测,结合气态污染物和气象参数,对比分析冬奥会前后新粒子生成(NPF)日和非新粒子生成日的颗粒物数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数浓度随减排措施的加强而降低,冬奥会期间(2022年2月1~20日)颗粒物平均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相较于其他时期分别降低了约4.0%~33.3%、17.1%~41.1%和11.7%~41.2%,体现了冬奥会期间本地排放降低和区域污染减少协同控制的影响.在NPF日,冬奥会期间的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降低约15.3%~25.1%.超细颗粒物数浓度从冬奥会前(12078cm-3)到冬奥会后(20600cm-3)持续上升,主要受到了高浓度的O3和气态硫酸、高太阳辐射强度、低NO2浓度和凝结汇等有利成核条件的影响.在非NPF日,限排期间颗粒物数浓度下降4.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