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329篇
基础理论   77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采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黄山市医疗废物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对经过预处理后的飞灰样品进行微波消解,寻找最佳消解体系;然后对不同粒径消解后的飞灰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法测定重金属含量。试验结果证明:微波消解的最佳酸体系为HNO3∶HF∶HClO4=10∶1∶5;在飞灰样品6个粒径范围内,Cu的含量范围为877.65~1 169.35 mg/kg,Pb的含量范围为2 292.25~3 935.45mg/kg,Zn的含量范围为2 085~14 000mg/kg,Cd的含量范围为143.2~197.7mg/kg,As的含量范围为5.5~76mg/kg,其中在粒径212~900μm范围内Zn的含量最高,在粒径74~100μm范围内As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2.
安徽滁州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目标区域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地球化学数据及安徽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滁州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有机碳密度及有机碳储量时空变化规律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滁州地区近30年间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了8.39Mt。区内大部分地区土壤碳储量表现出"碳源"效应,仅局部地区呈现出"碳汇"效应。滁州地区0~0.2m表层土层有机碳储量为53.74Mt,有机碳密度平均为3.42kg/m2,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滁州地区0~1.8m表层土层中,72%的土壤有机碳储量赋存于0~1.0m土壤中。通过对滁州地区不同统计单元的中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密度的分析,系统查明了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为土壤碳循环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
降雨量通常与东亚季风强度成正比,而植物纤维素碳同位素组成又与降雨量成反比,因此泥炭纤维素碳同位素比值通常作为东亚季风强度变化的代用指标。由于季风影响的广泛性和区域性,临近发育的泥炭地植物纤维素碳同位素序列应该高度相关。为了验证这种假设,我们系统比较了吉林3处泥炭地3个泥炭剖面苔草纤维素2000年来的碳同位素序列。14 C时标控制的3个序列不呈现有意义的相关关系。不同时段,如过去500年、1000年、1500年和2000年来序列的长期趋势也不相关,序列中包含的周期完全不同。这些事实说明3处剖面苔草纤维素碳同位素比值记录的是当地性的而不是区域性的气候或环境信号,将泥炭纤维素碳同位素比值作为东亚季风强度变化的代用指标的合理性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34.
范鹏  刘文芳  丁力  刘涛  邵峰  陶牮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0):147-149,152
为了解输变电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南阳地区某110 kV输变电工程进行实地监测。结果表明,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远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限值,而且随着距离的递增呈衰减趋势。然而监测往往选在"好天气"的时间进行,不能反映"坏天气"的实际状况。结合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电磁污染和公众参与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5.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面临的政策性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对策,包括建设项目筛选优化、编制规划环评、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项目选址(线)努力避开环境敏感区,等等,从而有序、高效推进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工作.  相似文献   
36.
郭丽萍 《能源环境保护》2012,26(4):61-64,17
从近年来的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情况来看,尽管逐年有所提高,但新开工的项目验收率仍不容乐观,同时遗留的历史欠账项目仍为数不少,如何依法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管理,提升“三同时”验收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验收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7.
针对丽江市九子海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野生生物生存受到威胁、自然环境可能被破坏的情况,根据该地区的自然生境现状,结合未来生态旅游发展的预期,提出九子海生态旅游运营的保障措施,包括:九子海村主体功能区划分、旅游合作社运营与管理机制、运用生态补偿政策、每日最大旅游人数限制(≤200人)、提高本地村民环保意识、草句核心区放牧限制和核心区外围农田农作物种植引导等措施。  相似文献   
38.
对滇池外海藻量较为集中的区域,用塑料薄膜围一封闭的水体,避免水量交换。在水面下分3层(0.5m、1.0m、1.5m)进行不同采样点和不同水深的水质监测,得出藻类在水中的纵向分布规律。通过进行滤除藻前、后水样的分析,发现藻类的存在会导致水样监测结果偏高。在此基础上对富营养化水体监测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39.
珠江流域水污染现状与主要问题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珠江流域在云南省境内的主要河流的水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入河量进行了测算,对污染物的来源构成、空间分布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系统地识别,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40.
文章就马料河复合人工湿地的除氮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湿地系统的TN去除率约为55.9%,TN削减量为28.87 kg/d,其中表面流湿地最高,氧化塘湿地次之,潜流湿地最差。湿地系统的最佳水力负荷为0.1~0.4 m3/(m2·d),最佳污染负荷为:TN 1.0~10 mg/L,NH3-N 0.1~1.0 mg/L。4-10月份,人工湿地中植物处于生长旺盛期,氮净化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