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47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211.
对比了酸性水溶液、酸性Fe3+溶液、含Fe3+的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液的SO2脱除效果,分析了氧化亚铁硫杆菌在SO2脱除过程中的主要作用。结果表明:(1)在实验的进气SO2浓度范围内,酸性水溶液对SO2的吸收仅为物理吸收,反应进行到60min时,SO2脱除率均降至15%以下,溶液不再具有SO2脱除能力。(2)对酸性水溶液、酸性Fe3+溶液和含Fe3+的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液3种吸收液而言,在实验的进气SO2浓度范围内,进气SO2浓度越高,SO2脱除率越低;Fe3+初始质量浓度为4.44g/L时,SO2脱除效果较好。(3)氧化亚铁硫杆菌在SO2脱除过程中,直接氧化作用不明显,其主要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维持溶液中Fe3+的浓度,这种间接氧化的作用对SO2的有效脱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12.
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的百年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额济纳绿洲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阿拉善额济纳旗的极旱荒漠之中,由黑河水润育形成的居延三角洲.额济纳绿洲北与蒙古国交界,南与河西走廊相邻,是我国西北极旱荒漠区面积最大的绿洲之一. 额济纳绿洲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曾有过璀璨与辉煌,是一个风景如画、令人赞叹不已的绿色"宝石"沃土,鸟类的天堂,人类生存的乐园,因此而闻名于天下.而如今,这里却变成了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尘源地之一.本文记载了额济纳绿洲百年来的生态演变.  相似文献   
213.
1988-2017年洞庭湖共记录浮游植物8门110属,其中蓝藻门15属、绿藻门45属、硅藻门28属、裸藻门7属、甲藻门4属、隐藻门4属、金藻门5属、黄藻门2属。洞庭湖所出现的物种主要是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分别占全湖种类的40.9%、25.5%和13.6%,而其他5门只占20.0%。洞庭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以隐藻和硅藻为主转变为目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在个别湖区(如大小西湖)已经出现以蓝藻为优势种群的现象,洞庭湖已经到了由中营养到轻度富营养化的转折点。洞庭湖浮游植物密度呈显著上升趋势,由20世纪90年代左右的2.06×104 cells/L上升到目前的32.3×104 cells/L。东洞庭湖浮游植物种类和密度显著高于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近30年来分析表明浮游植物密度和种类都与总氮显著正相关,都与溶解氧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14.
砷形态水样贮存方法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了不同试样、不同浓度、不同酸度、不同温度以及不同容器条件的贮存方案,对含砷形态化合物水样的贮存和砷形态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认为,人为酸化水样不利于砷形态的稳定;塑料瓶作容器、低温对砷形态水样的保存有利。本研究为水质监测砷形态提供了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215.
提高常规净水工艺除氮能力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微污染源水中去除氨氮的小型动态试验的结果,以凹凸棒粘土为启动期的生物载体替代生物陶粘或软性填料,采用脱氮反应池串联或并联于常规净水工艺两种工艺流程,取得了类似其他生物氧化法的除氮效果,并且具有无明显生物培养期及启动快的特点,考了影响因素和含氮化合物在净化过程中的举动。  相似文献   
216.
闻怡  陶澍 《环境化学》2000,19(5):401-407
用鱼锶微环境测定装置和化学平衡计算方法,研究了在人工河水中暴露于铜的鲤鱼部微环境的PH、碱度、粘液含量和铜形态分布,结果发现,鱼鳃PH平衡点为6.92,人工河水PH高于或低于此值时,鱼鳃微环境PH偏低或偏高。变化幅度约达-0.6至0.4个PH单位,根据实测结果分别建立了计算人工河水和鱼鳃微环境碱度以及鱼鳃粘液分泌量随暴露铜含量和PH变化的定量模型,化学计算结果说明,以PH6至9范围内,人工河水中优  相似文献   
217.
北京市城区主要交通干线的噪声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北京市城区二环路、三环路和长安街等交通主干道的昼间交通噪声监测分析 ,发现各干道交通负荷重 ,且噪声普遍超标。城市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车流量、车型、路况的差异 ,也使得交通噪声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当车流量较大时 ,道路两侧交通噪声在时间上基本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218.
采用两步液相还原法制备了活性炭及硫化双因素改性的纳米零价铁材料(S-nZVI@AC),并采用SEM-EDS、BET、XPS对材料表面形貌、元素特征等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零价铁优先负载于活性炭较小孔洞中,而硫化则以材料表面纳米零价铁为主.以2 g·L-1的投加量处理200 mL浓度为50 mg·L-1的Cr(Ⅵ)溶液,探究了S-nZVI@AC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双因素改性协同促进了材料中铁的高效稳定溶出,反应过程受化学吸附限速.在一定范围内,Cr(Ⅵ)的去除率随Fe/C质量比、S/Fe物质的量的比及溶液初始pH各因素水平的上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采用响应面法探讨上述3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并进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材料去除Cr(Ⅵ)效率均有显著影响,强弱顺序为S/Fe物质的量的比>Fe/C质量比>pH.其中,Fe/C质量比与pH的交互作用以及S/Fe物质的量的比与pH的交互作用对材料去除Cr(Ⅵ)效率影响显著.在最佳条件下(Fe/C质量比为1.16,S/Fe物质的量的比为0.12,pH为5.92),S-nZVI@...  相似文献   
219.
利用武汉2020年7月(夏季)和10月(秋季)的在线观测数据,同时将颗粒物的光学参数和化学组分数据输入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源解析模型,对PM2.5消光系数的源贡献进行定量解析.研究发现,对吸收系数贡献较大的源为机动车(66.3%)和工业源(14.2%),对散射系数贡献较大的源为以硝酸盐为主的二次无机盐Ⅰ(38.4%)和机动车(27.0%),光散射的源贡献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二次无机盐Ⅰ在夏季(14.6%)的贡献较秋季(47.4%)显著降低.消光系数源贡献方面,夏季机动车(37.2%)和以硫酸盐为主的二次无机盐Ⅱ(21.2%)对消光的贡献较大,而秋季主要的消光源为二次无机盐Ⅰ(44.7%)和机动车(26.7%).最后,还获取了几个重要源的波长吸收指数(AAE)值:机动车(0.96)、工业源(1.04)、扬尘(1.39)、生物质燃烧(2.24).  相似文献   
220.
利用新型速凝剂改善喷射混凝土施工作业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喷射混凝土施工作业中 ,粉尘浓度高、落尘多 ,回弹量大 ,已成为制约喷射技术发展的难题。笔者研制了一种新型中性速凝添加剂 ,对皮肤无腐蚀性并对喷料有增稠功能 ,通过在煤矿井下的应用证实了该添加剂具有降尘、减弹、改善作业环境的作用。同时利用水溶性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改善水泥粒子的吸附性能 ,借助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添加剂与水泥粒子的吸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