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79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珠江口水域中华白海豚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珠江口水域12头中华白海豚体内10种微量元素(As、Ba、Cd、Co、Cr、Cu、Ni、Pb、Zn、Hg)的含量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显示:受试样品中Zn元素含量最高,Cu、Hg次之,Co、Cr、Ni含量最低;肝脏和肾脏中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其余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不尽相同.分析认为珠江口水域中华白海豚受到一定程度的As、Hg、Cd、Pb污染.  相似文献   
102.
中国的环境问题历经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发展阶段,现已成为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障碍。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小,尚未从根本上威胁到国家的环境基础。近代,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到了人为的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危机。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使环境基础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改革开放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环境的退化日益加剧,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跨入21世纪以来,由于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环境状况局部改善的范围日趋扩大。追溯历史,探究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对寻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新型低表面能涂层制备及紫外光照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制氟硅聚合物为芯材,脲醛树脂为壁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一种微胶囊.将其添加到涂料中制备出长效低表面能涂层.涂层的表面能低,与水接触角可达120°.涂层经紫外线照射400h后,其接触角下降不明显,表面能几乎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4.
城镇化和城市化通常是在河流流域内向前推进的,这导致人类活动对河流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防治这类河流污染的主要措施是截污沟修建以实现污水、雨水分离。那么截污沟修建后的效能如何?截污沟修建后中心城区水质如何变化?是否真的好转?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于2008年10月、2009年1月、4月、7月对贵阳市南明河主城区河段的8个断面进行了4次采样,获得了水温(T)、pH、电导(EC)、溶解氧(DO)、主要阳离子(K+、Na+、Ca2+、Mg2+)和主要阴离子(Cl-、NO3-、SO24-、HCO3-)含量的空间变化情况。相对于城区边缘,主城区河段主要离子含量和电导显著性升高,这种升高不是支流汇入的结果,而是人类活动导致。这说明了3种可能性:截污沟收集废水的不完全性、截污沟渗漏的可能性和非点源污染源存在的可能性。水化学分析提供了简单易行的评估截污沟效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为进一步了解南明河截污沟修建后主城区水化学组成的变化情况,提取人类活动影响南明河的水化学指纹,我们于2008年10月20日至2009年10月20日以10天为间隔或5天为间隔(7月)对南明河主城区进口(四方河)和出口(团坡桥)进行了短时间尺度取样,确证了第一部分所获得的空间变化趋势。出口处Na+、Cl-、NO3-、SO24-分别升高53%、65%、52%和47%;其它离子如K+、Ca2+、Mg2+和HCO3-只是轻微升高,pH温和下降。出口处离子浓度变化趋势继承了入口处离子浓度趋势,但叠加了城区人类活动的明显印记。Na+浓度在6~7月间的显著峰值最有可能起源于2009年为防止禽流感爆发蔓延而广泛使用的次氯酸钠消毒剂,Na+和Cl-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证明这一推断。另外一个证据是Na+和NO3-较好的反相关关系,说明消毒剂对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具有负面效应,抑制了NO3-的产量。高硫煤的使用则是城区河段高SO24-含量的主要原因。结合离子浓度的均值、变化范围和标准偏差,我们认为Na+、Cl-、NO3-、SO24-可以作为指示城区人类活动影响南明河的水化学指纹。  相似文献   
106.
利用2019年9—10月广州市海珠湖大气成分观测站地表的气象要素和空气质量参数及垂直的颗粒物激光雷达观测资料,探讨不同PM2.5-O3污染类型对应的气象要素及大气污染物日变化特征、边界层内气溶胶分布特征,并对发生高PM2.5-高O3的成因进行分析.观测期间共出现25 d低PM2.5-低O3日(清洁日)、12 d低PM2.5-高O3日(污染日Ⅰ)和20 d高PM2.5-高O3日(污染日Ⅱ).对气象要素和污染物特征的分析表明,污染日Ⅱ在11:00—16:00的平均气温均超过30℃,相对湿度均低于60%,日均风速和最大J(NO2)分别为0.88 m·s-1和0.007 s-1.污染日Ⅱ与清洁日相比,其对应的气象要素表现为显著的高温低湿特征;与单一的O3污染日相比则表现为略低的光化辐射和较低...  相似文献   
107.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需要从国家战略角度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了系统认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战略,邀请了九位来自海洋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就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国土空间规划、海洋生态牧场建设、海岸带生态修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科技发展、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地缘政治和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前沿研究领域进行了交流访谈。结果认为:(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明确美丽海洋建设目标、掌握海洋生态系统方法、坚持陆海统筹重大谋略、构筑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国家海洋空间规划要整合现有涉海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资源,创新规划技术与规划治理理念,强化海洋空间管制指标、海洋空间发展能力和海洋空间治理地方特色机制等方面的创新。(3)海洋牧场建设要聚焦产业链条,推进“全域型”海洋牧场建设;强化原创驱动,构建“全域型”海洋牧场技术体系;倡导融合发展,培育“全域型”海洋牧场新业态。(4)“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海岸带生态修复强调运用陆海交错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和资源管理优化的技术,充分考虑海岸带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过程和机理,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5)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把握数字经济大势,着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升级产业结构,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主动衔接区域战略。(6)海洋科技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是聚焦深海、极地战略新领域,提升关键海域实时精细观测和预报能力,聚焦海洋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加强海工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7)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需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多学科调查、长周期监测,加强深海开发技术研发,评估深海采矿环境影响,减少深海开发过程对海洋环境的扰动,实现深海采矿和深海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8)我国需要实施一种空间差异化且有针对性的海洋地缘战略,服务于台湾统一和领土争端、服务于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资源利用,服务于海洋运输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并最终服务于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9)实施中国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输出“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中国海外园区“节点网络体系”构建战略、实施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实训战略,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必要的空间支点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8.
运行不同硫和石英砂体积比的3个自养填充床反应器R1(2∶1)、R2(1∶1)、R3(1∶2)去除模拟高浓度高氯酸盐(ClO_4~-)污染水,在不同进水ClO_4~-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研究反应器的ClO_4~-去除效果、动力学及生物膜生长规律.结果表明,ClO_4~-去除率随着ClO_4~-浓度的提高和HRT的减小而下降,且R1R2R3;当HRT为3.2 h,进水ClO_4~-浓度为300mg·L-1时,R1达到最大去除负荷2.18 kg·(m3·d)-1;3个反应器ClO_4~-去除均符合半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1/2K1/2v分别为8.036、6.596、4.212 mg1/2·(L1/2·h)-1;硫歧化反应使出水SO_4~(2-)浓度高于理论值,硫歧化反应随着ClO_4~-浓度的提升和HRT的下降受到抑制,R3出水SO_4~(2-)浓度最低,歧化反应最弱;出水p H和碱度随着进水ClO_4~-浓度和HRT的增大而减小,且R3一直较高;R2、R3挂膜效果好于R1,胞外聚合物(EPS)的分泌可以促进生物膜生长,且分泌量随着HRT的减小而减少.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甲醛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的保护效应,以0、50、100、150、200、300和400μmol·L-1甲醛处理人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24 h,200μmol·L-1甲醛处理BEAS-2B细胞0、6、24和48 h。以不同浓度(0、0.1、1和10 mmol·L-1)NAC预处理1 h或不同时间(预先3、1 h加入NAC、同时加入甲醛和NAC及加入200μmol·L-1甲醛1、3 h后)加入1 mmol·L-1NAC,再以200μmol·L-1甲醛处理BEAS-2B细胞(甲醛处理时间均为24 h),CCK-8(cell counting kit-8)实验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甲醛对BEAS-2B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及NAC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甲醛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引起BEAS-2B细胞死亡。200μmol·L-1甲醛处理BEAS-2B细胞6 h,细胞存活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甲醛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存在时间效应关系。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NAC处理可拮抗甲醛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存在剂量效应关系,NAC不同时间处理组间细胞存活率未见明显差异。研究表明,甲醛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引起支气管上皮细胞存活率下降,NAC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对甲醛引起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干旱胁迫和复水对梨幼树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植物干旱生理适应机制和恢复机制,以梨品种‘翠冠’和‘黄冠’幼树为试材,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叶片光合参数、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质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特性.结果显示:1)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两品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呈下降趋势;‘翠冠’叶片胞间CO2浓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而‘黄冠’呈持续下降趋势,但‘黄冠’光合作用的4项指标明显高于‘翠冠’;复水后,两品种的光合指标恢复显著,但均未超过对照水平.2)干旱胁迫引起两品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急剧下降,叶片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复水后,两品种的4项指标不同程度地得以恢复,但大部分指标没有恢复到对照水平,其中‘黄冠’各项指标在复水前后的变化幅度比‘翠冠’更小.综合分析表明,‘翠冠’和‘黄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黄冠’对干旱逆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