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47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铁系物还原与稳定化是修复铬(Cr)污染土壤的重要手段。采用硫化亚铁(FeS)、硫酸亚铁(FeSO4)、四氧化三铁(Fe3O4)和纳米零价铁(nZVI)4种铁系物对Cr(Ⅵ)污染土壤进行修复,优化修复条件,并进一步联用3种稳定剂(石英砂、高岭土和石灰石)对Cr(Ⅵ)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结果表明,4种铁系物对土壤Cr(Ⅵ)的还原效果为FeSO4>nZVI>Fe3O4>FeS,3种稳定剂对土壤总Cr和Cr(Ⅵ)的稳定化效果为高岭土>石灰石>石英砂。其中,nZVI-石英砂和nZVI-高岭土联用对土壤Cr(Ⅵ)的还原率超过99%,修复后,土壤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Cr含量减少,残渣态Cr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72.
介绍了用于净化铅锌冶炼厂分银炉含酸碱烟气的脉冲布袋除尘器的控制。从烟气温度控制、脉冲布袋除尘器清灰控制两个方面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73.
对1 880 m3高炉出铁场除尘系统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制约原有系统除尘效果的原因,并利用技术改造,提高系统风量和除尘效果,有效地降低了岗位粉尘浓度,改善了现场周围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74.
科学划分自然灾害等级是有效配置救灾和重建资源的重要依据。通过搜集、整理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数据,严重受灾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基础数据,进一步探讨以直接经济损失与上一年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损失比)和死亡、失踪和重伤人数与总人口数之比(伤亡比)为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相对指标的自然灾害等级划分标准。提出经济增长速度体现甚至影响承灾能力的思路,将损失比与灾害发生前3 a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之比作为经济损失的相对指标,与人员伤亡相对指标一起,对国家级、省市级和市县级给出不同的自然灾害等级划分标准。与此协调,引入国际上以“生命年”为灾害损失指标的做法,提出基于生命年的灾害等级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75.
对阿拉善荒漠地区不同时间(2005年、2002年、1999年和1980年)禁牧围封梭梭生态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生态特征分析表明7年封育梭梭恢复效果最好,梭梭盖度达到了22.6%,密度增加到每公顷594株,生物量提高到每公顷12.01吨。而25年围封梭梭林密度、盖度和生物量均低于7年封育。年龄结构分析表明1年、4年和7年禁牧封育梭梭均发展趋势,而25年禁牧封育梭梭呈现衰退趋势。动态模拟分析表明通过禁牧封育,干旱区退化梭梭林恢复最佳周期14年,生物量达15.3吨/公顷,盖度28%,密度高达770彬公顷。  相似文献   
76.
区域土地整理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补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降低土地整理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负面效应,提出了生态补偿的经济措施、社会措施和生态措施.结合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重点讨论了土地整理生态补偿的生态措施,主要通过农地平整工程设计、道路工程设计、农田灌排工程设计的生态学方法及生态边界设计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77.
依法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认真做好监察执法工作尹国媛,陶贤海国家授权劳动行政部门综合管理安全生产,实行国家监察。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肩负的责任重大。作为劳动行政部门自身,必须正确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以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监察管理的要求。一、劳动行政部门劳动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78.
一、监测技术 机动车尾气是一种流动污染源,与固定污染源有着本质区别。我们利用法国Ac—30M NO_x分析仪对江苏、浙江、安徽省市部分地区公路上机动车尾气中NO_x作流动监测。由于考虑到污染源流动性必然带来污染情况偶然性,给出NO_x浓度都标上当时时间,只对公路长区  相似文献   
79.
兰江流域水文动力参数变化与兰江防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钱塘江重要干流兰江的地面蓄水累计曲线SPER、流域入渗曲线Holton公式参数(入渗率f、稳定入渗率fc、入渗比例系数k)、Maskingum指数(流水河段传播时间k、楔蓄系数x)、水位与水量等近30年的抽样数据,分析了兰江流域河槽导流环境、植被条件、土地性质、气象因素的变化,指出了该河段近年来洪水频发的原因,提出了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80.
在中国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制定适应国土空间功能的低碳发展策略,对中国县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滇西北石漠化山区玉龙县为研究区,采用碳排放系数法、生命周期法、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估算方法,核算国土空间功能的碳源排放量、碳汇吸收量,分析其碳源/汇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分析碳源/碳汇效益,识别碳失衡空间,构建格网尺度下县域国土空间碳失衡综合分区。研究结果:(1) 2010~2020年玉龙县以生态空间为主,生活空间扩张迅速。(2)玉龙县三生空间碳源/汇增加,但碳源排放量增长剧烈,呈现西高东低和东南高值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3) 2010~2020年碳源/汇效益有较大的提升,且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玉龙县碳失衡空间占总面积的47.30%,以碳源失衡为主。(4)格网尺度下国土空间碳失衡综合分区划分为生态碳汇功能区、低碳优先发展区、生态增汇发展区、生产高碳优化区、生活高碳控制区等五个区,并提出县域内部协同减排的差异性对策建议。研究结论:格网尺度下,玉龙县近十年国土空间一直以生态空间为主,但生活空间扩张加快;三生空间碳源/汇增加,但碳源量远大于碳汇量,工矿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碳排放量增长量远超生态空间的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