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60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281.
压裂作业产生的压裂返排液对环境有极大的危害。文章针对某油田压裂返排液浓度高、难降解的特点,找到一套切实可行的“混凝~氧化”处理方案,通过实验确定最佳处理条件,最终出水的COD降到90.7mg/L,达到DB21/1627-2008《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282.
纳米零价铁去除磷酸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颗粒具有独特核-壳结构,使其具有较强氧化还原特性,比表面积大和表面活性高等特点,因此被广泛用于不同环境介质中多种污染物的去除修复。本研究采用传统的液相化学还原法合成nZVI颗粒并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磷酸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nZVI颗粒的性质。实验研究了nZVI投加量、PO3-4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对nZVI去除PO3-4效率的影响及微米零价铁(micro-ZVI)和nZVI去除PO3-4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PO3-4初始浓度为20mg/L时,随着nZVI投加量从200mg/L增加到1000mg/L,PO3-4去除效率从32.94%上升到90.17%;当nZVI投加量为600mg/L时,随着PO3-4初始浓度从10mg/L增加到100mg/L,PO3-4去除效率从87.33%下降到45.77%;当nZVI投加量为600mg/L且PO3-4初始浓度为20mg/L,溶液pH分别为3和4时,PO3-4去除效率分别为83.63%和92.36%;nZVI和mZVI投加量均为600mg/L且PO3-4初始浓度为10mg/L,nZVI的PO3-4去除率(87.33%)是mZVI(8.86%)的9.86倍。研究结果表明,nZVI能够高效去除水体中的磷酸盐,主要去除机理是吸附和化学沉淀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83.
<正> 引言 地球化学野外研究韵对象和范围很不相同,但最通常的是用这些研究来描述和解释岩石、土壤和冲积层内的成分变化,或不同地质体之间的成分变化。对于讨论误差来说,不必区分这两类问题,因此,这里我们只需考虑单个地质体内的变化。至于这个地质体  相似文献   
284.
菏泽市秋冬季PM2.5水溶性离子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研究菏泽市秋冬季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于2017年10月15日-2018年1月31日对菏泽市3个监测点同步进行PM2.5的采集和分析,分析探讨了不同污染程度下ρ(PM2.5)及水溶性离子化学特征.结果表明:①菏泽市秋冬季PM2.5呈区域污染特征.②整个观测期间,ρ(PM2.5)范围为26.72~284.10 μg/m3,平均值为103.27 μg/m3,其中水溶性离子对ρ(PM2.5)贡献率较大,为44.65%~49.87%;SNA(NO3-、NH4+、SO42-的统称)的占比较高,SNA占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的86.88%,说明二次气溶胶为菏泽市大气PM2.5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③SNA三角图解和水溶性离子相关性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大气中NO3-、SO42-可能以NH4NO3、(NH42SO4形式存在;ρ(Cl-)与ρ(K+)相关性较高(清洁天和污染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81),由此推测Cl-与K+具有同源性,二者主要源于生物质燃烧.④重度及以上污染天的SOR(硫氧化率)和NOR(氮氧化率)分别为0.54和0.37,分别是清洁天的2.08和2.06倍;轻/中污染天的SOR和NOR分别为0.37和0.29,分别是清洁天的1.42和1.61倍.随着污染程度的加重,SO2和NO2向SO42-和NO3-的二次转化增强.重污染日SOR、NOR和相对湿度均大于清洁天和轻/中度污染天,而温度则未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说明非均相反应是菏泽市秋冬季SO42-和NO3-形成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菏泽市污染呈区域性污染特征,二次气溶胶是菏泽市大气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染天ρ(NO3-)、ρ(SO42-)、ρ(NH4+)均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 < 0.05),均与温度呈负相关,表明在污染天高湿低温对SO2、NO2转化为SO42-、NO3-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85.
为了解荔波洞穴水的重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水平,文章对13个洞穴水中的8种重金属浓度进行检测分析,并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估算饮水暴露途径下重金属污染物的健康危害风险水平。结果表明,重金属的平均浓度大小为:Zn>Cr>Cu>As>Ni>Cd>Pb>Hg,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水标准。荔波洞穴水重金属含量总体低于(或少部分接近)洞穴外地表水和地下水。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Zn与Pb、Cu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Cd和Hg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As和Cr、Hg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健康风险评价表明,洞穴水重金属所致的成人和儿童的健康总风险平均值大小顺序为Cr>As>Cd>Cu>Hg>Ni>Pb>Zn。Cr和As(85%的洞穴)所致的成人和儿童的个人平均年健康风险均超过了瑞典环境保护局、荷兰建设环保局、英国皇家协会的最大可接受风险,说明如果长期饮用洞穴水会产生一定的致癌风险。Cr和As对成人和儿童总健康风险的平均贡献率均为99.60%,故Cr和As应作为荔波洞穴水优先控制管理的污染物。儿童的健康总风险(5.46×10~(-6)~3.97×10~(-5)a~(-1))高于成人(4.80×10~(-6)~3.51×10~(-5)a~(-1)),需加强对儿童饮用水安全的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286.
兰洋  王凯  邓艳  雷藐  马骏  赵仕林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7):2549-2554
为获得通过电化学的氧还原反应(ORR)高效原位生成双氧水(H2O2)的新型碳材料,基于一类天然生物质-皮胶原纤维为基础材料制备出多孔碳纤维材料(PCFs-x).利用皮胶原纤维分子中的-COOH、-NH2等官能团与铁盐之间的较强的络合作用来吸附铁离子,碳化后经酸浸获得PCFs-x材料.XRD、SEM、BET等手段对不同浓度硝酸浸取后所获得的PCFs-x进行系统的结构表征,测试其电子转移数,考察了其氧还原反应活性及电化学还原氧气产H2O2的性能.结果表明,胶原纤维经过上述制备流程后可获得有序结构的PCFs-x,其中浓度为1mol/L时获得的材料具有最好的产H2O2效果和电流效率,氧还原反应2.5h后H2O2累积浓度达到148.81mg/L,电流效率72.33%.实验结果为基于胶原纤维制备新型高效的原位电化学产双氧水的碳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87.
288.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公路扰动带植被恢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伴随多条沙漠公路的修筑,公路沿线形成了生态扰动带(包括施工扰动带和运营扰动带)。它使地表空气流场改变、地表覆被剥离、风沙源出现、地表径流过程受阻、地表水分重分配以及生境隔离。野外考察和样品分析表明,扰动带的植被恢复取决于消面稳定性、降水的地表分配、时间、地下水位、种源和风场等因素,并初步总结出如下规律:①草方格内部表面沙层的有机质随时间逐渐增多;②草方格固沙措施加速了植被恢复的速度;③迎风坡自然覆沙,种子易于着床和萌发;④路肩上形成长营养期的中生植物,边坡形成旱生植物,路边优动带内的植被恢复情况因水分条件而变化;⑤植被恢复与时间成正比,演替过程为:短命植物、三芒草→蒿类→梭梭或白梭梭。最后提出改进草方格沙障的材料、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使用干水、适时播种等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289.
半透膜渗透吸附装置(SPMD)的海洋有机氯农药监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半透膜渗透吸附装置(SPMD)是国际上新兴的海洋污染监恻技术,即用甘油三油酸酯模仿贻贝体内脂肪吸附海永中有机污染物如有机氯农药六六六、DDT和艾氏剂等。结果显示吸附性能良好,可替代天然贻贝、蛤、蚝、蛏、螺进行污染监测,并可克服因生物种类、性别、生长期不同引起的差异和不可对比性,也可克服生物体内生化降解作用,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0.
污水中染料的生物毒性及其去除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利用蚕豆根尖的微核效应,分析了3种染料溶液及实际污水的生物毒性和它的去除方法。实验表明,这3种染料和实际污水都存在着生物毒性。在溶液 pH,温度,臭氧发生量一定条件下,3种染料溶液经臭氧氧化后,生物毒性去除率达56%以上,实际污水经臭氧处理后,生物毒性去除达3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