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崇明东滩湿地围垦区芦苇生物量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崇明东滩湿地围垦区土壤和芦苇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受潜水位波动影响的土壤环境因子对芦苇群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潜水位波动的幅度和时间不同,样地间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P1,2=0.004,P1,3=0.001,P2,3=0.040),进而导致受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的芦苇株高和单株叶面积不同,土壤含水量高的样地,其芦苇株高和单株叶面积也达到最高值;(2)土壤全氮含量对芦苇密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产品可靠性与环境条件的相关性问题,探索了绝缘介质电气强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电气绝缘的失效机理和失效率,探讨了提高电工产品在恶劣条件下使用安全可靠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应用国产大孔树脂吸附水中有机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正> 资料表明,水体中含有多种有机污染物,甚至经过二级净化处理的水中仍不例外。至1975年止,美国各种不同城市源水中已经分离出400余种有机质,经过处理以后的出水中还含有325种,毫无疑问,尚有许多未曾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为了研究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情况及变化规律,进而考查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首先需要进行水中有机质的浓集。水体中存在的有机质特点是种类多而浓度极低,这给浓集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当  相似文献   
14.
扁刺栲-华木荷群系次生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四川中亚热带扁刺栲(Castanopsis platyacantha)—华木荷(Schima sinensis)群系人工杉木林、水杉林、日本落叶松林和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进行了群落调查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杉木林、水杉林、日本落叶松林和次生扁刺栲—华木荷林(20a)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62,59,53和32;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7.95,7.08,9.24和5.3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67,3.3l,3.64和2.46。(2)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之间的群落系数和相似度系数分别为0.45~0.60和0.62~0.82;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与次生阔叶林林下植物群落之间的群落系数和相似度系数分别为0.19~0.53和0.55~0.77。(3)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比次生林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风倒木和站干死木导致人工林乔木层郁闭度减小,增加了林下的光照,从而改蛮了林下的微生境。表6参19。  相似文献   
15.
潮间带湿地碳循环及其环境控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高等植被覆盖的潮间带湿地(红树林沼泽、盐沼)植被生产力高,有机碳分解速率低,CH4排放较弱,碳沉积速度快,是单位面积碳封存速率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作为全球“蓝色碳汇”的主要贡献者,潮间带湿地在减缓含碳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球温室效应方面具有重要潜力。潮间带湿地大多地处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的河口海岸地区,近年来其碳汇功能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为干扰的威胁,正在发生着的气候变化则更增加了这种碳汇功能的不确定性。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对潮间带湿地碳循环及其环境控制机制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更好地管理这种具有重要碳减排潜力的生态系统。文章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分析了潮间带湿地碳循环的基本过程和环境影响因素,探讨了多种人为干扰和气候变化要素对潮间带湿地碳循环的影响。潮间带湿地碳循环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垂直方向土壤(水)-大气界面和植被-大气界面CO2、CH4交换和沉积过程驱动的碳封存,以及水平方向与近海的碳交换。潮间带湿地的碳循环主要受潮汐/流、光合有效辐射、温度、盐度、水位、植物群落特征等非生物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围垦、富营养化、放牧很可能削弱潮间带湿地的碳汇功能,而外来植物入侵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碳汇潜能。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会增加潮间带湿地碳汇功能的脆弱性,CO2浓度升高的作用依赖于优势植物群落的光合作用途径,而多种并存气候变化要素的作用则更为复杂。全球范围内大量潮间带湿地已经遭受破坏甚至丧失,水文调控是对受损潮间带湿地碳汇功能进行修复和重建的有效措施。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好的理解多种并存气候变化要素,及人为干扰和气候变化同时存在对潮间带湿地碳循环的交互效应,利用过程模型预测不同人为干扰和气候变化情境下潮间带湿地碳收支变化规律,并完善受损潮间带湿地碳汇功能修复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是中国海运集团成立以来安全状况最好的一年,船舶事故总数及各等级事故均有较大幅度下降。今年上半年,集团安全工作状况基本保持在去年同期的水平上,共发生船舶交通事故3起,同比下降了40%。其中重大事故1起,与去年同期持平;大事故1起,比去年增加1起;一般事故1起,比去年减少3起。今年上半年所发生的3起船舶交通事故均为次要责任事故。我们的体会是:做好安全工作必须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我们中国海运集团自1997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后,按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进行资产重组,完全打乱了原来的管理关系和体制。一段时间内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十三五”期间天津市PM2.5减排效果,基于2015~2020年不同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减排量核算结果,利用空气质量模型和高时空分辨率PM2.5监测数据,对“十三五”期间天津市PM2.减排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2020年,天津市SO2、 NOx、 VOCs和PM2.5的排放量分别减少4.77×104、 6.20×104、 5.37×104和3.53×104t,其中工艺过程、散煤和电力治理对SO2的减排贡献大,工艺过程、电力和钢铁治理对NOx的减排贡献大,工艺过程对VOCs的减排贡献最大,工艺过程、散煤和钢铁治理对PM2.5的减排贡献大.“十三五”期间天津市PM2.5浓度平均值、污染天数和重污染天数明显下降,分别较2015年下降31.4%、 51.2%和60.0%;与前...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云南省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导致生态环境脆弱程度恶化的主要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出综合评价,最后再根据综合评价指数进行结果分析与讨论,为缓解云南省生态环境脆弱程度的进一步恶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上海市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长期目标,将港口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对如何建设生态型港口提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筛选得到45项单因素指标,针对不同类型的港区有所分异,整个评价体系分为5个准则层(生态环境、经济效率、污染控制、环境管理、社会评价)和10个因素层(大气/声环境、生物资源、基底质量、经济发展、生产效率、循环经济、污染排放、清洁生产、环保投入、社会参与),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层次的权重分配.进而根据2005年上海港年均生产状况和2006年上半年的港区环境-资源调查,尝试对上海港7种主要类型(集装箱、件杂货/成品、多用途、干散、粮食港区、液散、客运)的15个港区进行了现状评估.然而,生态港评价系统的指标选取、权重制定、评估级别等实践与完善仍需要多学科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参与.最后,项目还提出了水生态健康、航道淤积、生态风险、水陆景观等非定量生态港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我国部分水库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以潘家口水库流域为例,引入动态降水因子和地形因子改进经典的输出风险模型,结合高分辨率的卫星反演降水产品(GPM)和高分六号卫星影像,建立高分辨率数据驱动的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评估模型,开展潘家口水库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2018年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较高,其中氮元素污染输出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约占流域总面积的70.6%,磷元素污染输出无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1.9%.分析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时空分布特征,发现4~9月潘家口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在7月和8月最高,与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一致;结合土地利用分布特征分析,流域上游以耕地为主,城市集中在流域下游,受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区域的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较高.针对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时空分布特征,应制定合理的农业施肥方式,规划非点源污染“源-汇”景观布局以及建设植被缓冲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