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运用室内模拟降解法,研究了有机肥源磺胺类抗生素(磺胺嘧啶、磺胺甲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和磺胺甲恶唑)在光照或避光条件下、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5种磺胺类药物在土壤-粪便混合基质中的降解规律均呈"L"型;不同磺胺在土壤中的降解性与药物自身性质相关,江西红壤中降解半衰期长短顺序为:磺胺甲恶唑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嘧啶磺胺甲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磺胺类药物在土壤中降解性越强,其降解速率大小为:东北黑土≈太湖水稻土江西红壤;磺胺类药物在土壤-粪便混合基质中的降解速率显著大于单一土壤,粪便的加入对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性有较大促进作用,光照作用则相对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2.
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污染源风险等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与污染源相互作用的机理,综合考虑污染源荷载风险(L)、地下水污染风险(V)和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属性(P),建立了一套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污染源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中21个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加权求和模型,构建了污染源风险等级评价指数(I)的计算方法;依据污染源风险等级评价指数将污染源风险等级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以为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供水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3.
为研究太原市冬季灰霾天气下大气PM2.5对肺泡巨噬细胞(AM)的毒性作用,采用采集于2011年12月30—31日的灰霾PM2.5悬浮液体外处理大鼠AM(终浓度分别为0、33、100、300μg·m L-1),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酶标仪测定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及Ca2+浓度,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胞内活性氧(ROS)和细胞凋亡状况.结果表明:随着PM2.5浓度增大,AM存活率、SOD和GSH-Px活性下降,MDA及ROS含量和Ca2+浓度升高,均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细胞早期凋亡率也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呈现升高趋势,揭示了太原市灰霾PM2.5可使AM产生氧化应激,引起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和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74.
改进密切值法在阳澄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阳澄湖水质分析为例,利用改进密切值法分别对其东、中、西3个湖区湖体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复杂的湖泊生态系统水质评价中,该方法不仅具有模型构建简便灵活、计算量小、结果直观的特点,而且区别于以往笼统的将不同时段、不同区域湖体水质判断为某一类标准的评价模式,能够客观准确地分析不同时空的水质分布规律,预判水质变化趋势,同时区别于将污染指标等权处理或忽略指标权重的评价方式,通过引进熵权法计算权重判断主要污染因子,使湖泊生态系统水质评价结果更真实合理。  相似文献   
75.
王凯军  何文妍  房阔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0):2285-2301
离子交换技术具有交换容量高、能耗低、可再生效率高、操作过程简单、环境友好,并且能同时实现水质净化和资源原位回收等优势,在水处理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在文献及工程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3种典型离子交换剂:沸石、粉末树脂、磁性离子交换树脂的技术原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三者在低浓度氨氮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策略;评价了3种离子交换剂在工程化应用中的经济性,主要介绍了成熟的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工艺;通过分析可知,将离子交换技术从污水治理领域应用到污水中低浓度氨氮原位富集回收领域,对污水全面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常规地下水修复技术如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难以同时降解地下水中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本文提出多针-板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同时降解地下水中重金属和有机物复合污染的方法 .以Cr(VI)和阿特拉津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复合污染中Cr(VI)和阿特拉津浓度、放电电压、溶液初始pH值和地下水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对Cr(VI)和阿特拉津降解效果的影响,并探究放电过程生成的活性物质对复合污染中Cr(VI)和阿特拉津降解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相对单一污染物,复合污染物中Cr(VI)或阿特拉津的存在能够消耗放电过程产生的·H和·OH,阻碍其复合,Cr(VI)和阿特拉津在降解过程中产生协同效应.电压为13 kV时,单独处理10 mg·L-1的Cr(VI)和阿特拉津的降解效率分别为34.0%和51.5%,而复合污染中Cr(VI)和阿特拉津的初始浓度均为10 mg·L-1时,降解效率分别提高到45.0%和64.1%.放电电压增加,复合污染中Cr(VI)和阿特拉津的降解效率提高,但其能量效率呈下降趋势.增加溶液初始pH值,阿特拉津的降解效率减小,而Cr(VI)的降解效率呈现先...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土壤环境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并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和动植物健康的全球性挑战。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是耐药性在土壤中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指示物质,寻找合适的策略以降低其在土壤中的丰度及传播风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生命-生态一体化健康的主攻方向。ARGs进入土壤的途径主要包括粪肥施用和废水灌溉。针对不同来源,利用好氧堆肥和厌氧消化等阻控技术可从源头有效阻止ARGs进入土壤。当ARGs不可避免地进入土壤后,则仍需前瞻性研究和使用噬菌体、生物炭等ARGs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并深入开发植物间作等调控技术以构建免疫型土壤微生态环境。该文从阻控、修复和调控3个技术层面对ARGs去除效果和技术优劣势进行归纳,以期为土壤ARGs消减的技术开发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为保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采用施工过程分析数值模拟某多跨单层连续网壳结构的施工,基于模拟结果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杆件作为测点,实时监测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因结构体系、传力路径、荷载条件和边界条件改变而变化的应力,并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预警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研究结果表明:实测值能够反映结...  相似文献   
79.
考虑面源污染的农业开发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业开发的进程,流域生态安全会发生相应变化,在考虑面源污染的基础上,以挠力河为例开展该研究.该流域14年来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较大变迁,耕作方式改变,破坏了流域的生态安全,同时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得大量氮、磷为主的营养污染物引发农业面源污染,面源污染将成为生态安全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量化,对生境质量进行直观评价,考虑面源污染做出流域生态安全的变化评估,选取SWAT模型和InVEST模型(生态系统服务和交易的综合评估模型),同时考虑面源污染及生境质量,对比挠力河流域2000年、2006年、2014年三个年份的生态安全变化.根据输出结果,分析时空变化模式,得到氮磷负荷、生态环境质量对时空变化的响应,讨论提出有效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