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安全科学   74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329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低碳经济的提出为解决城市化的一系列问题带来了新思路.低碳发展模式已成为全球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趋势.2008年,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试点花落上海和保定,天津、珠海、杭州等多个城市也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  相似文献   
552.
在美国的保险市场上,大多数商业财产和责任保险单都将污染风险列为除外责任.为了满足市场对污染风险保障的需要,美国保险市场开发了各种环境保险.最早的产品是1977年出台的环境损害责任保险( EIL),也称作污染责任保险.此后,美国的环境保险市市场得到迅猛发展,而各种环境立法的推进和完善是其主要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553.
基于2006~201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以STIRPAT理论模型为基础,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分别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深入探究人口、富裕程度和技术对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近年来,生活垃圾产生量快速增长,同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2)从人口因素看,在全国层面上城镇化水平、人口规模、家庭规模和人口老龄化的弹性系数分别是1.152、0.585、-0.478、-0.230,对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小.在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人口规模增多和家庭规模小型化促进生活垃圾的产生,人口老龄化增加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正效应和人口老龄化的负效应明显强于东部地区,人口规模的正效应和家庭规模的正效应明显弱于东部地区;(3)从经济发展看,在全国层面上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生活垃圾产生量呈现倒N型关系.在东部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GDP的提升促进生活垃圾的产生;(4)从技术水平看,生活能源消耗强度和市容环境卫生费用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120、-0.0168,区域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54.
为分析天津东南部某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重金属(As、Cd、Cr、Co、Cu、Pb、Ni、V、Zn、Hg)的累积程度,在该研究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农业用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表层采集样品进行重金属含量分析,并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重金属累积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工业用地土壤中累积程度较高的重金属为Cd、As、Co、Ni和Zn,在居住用地中为Cd、As、Co、Zn和Pb,而农业用地土壤为Cd、As、Co和Zn。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状况总体表现为Cd为重度累积,As为中度累积,Co、Cu、Pb、Ni、V和Zn为轻度累积,Cr和Hg基本处于背景值水平。土壤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地区的土壤重金属累积程度都达到中度及以上水平,内梅罗综合指数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该研究区Cd、As和Co累积程度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555.
基于改进物元可拓模型的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对采空区稳定性的准确评价,选取岩石抗压强度、采场埋深、暴露时间等13项影响因子,建立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物元分析理论,通过物元构造、关联函数求解等步骤建立采空区稳定性评价的物元可拓模型。通过隶属函数对模型的物元量值规格化处理,运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从而得到改进的物元可拓评价模型。以山东某金矿6个采空区为例,运用改进物元可拓模型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并与模糊评价结果比较。采用空区探测系统对两种模型下评价结果相异的空区进行现场实测,结合数值方法分析其力学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改进物元可拓模型的评价结果较模糊模型与实际情况更为吻合,准确度更高,将其应用于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556.
随着溴系阻燃剂在世界范围内被禁止,其主要替代物有机磷酸酯(OPEs)在近年来的生产和使用量均呈现快速增长.但作为塑料添加剂,OPEs与材料间无化学键束缚,极易在产品生命周期中释放进入环境.目前,OPEs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已在全球各地的污水、自来水及其它各类环境介质和人体中广泛检出,包括极地地区,表现出长距离迁移能力,因此,其环境污染和毒性迅速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对其环境行为和潜在风险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近15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综述了OPEs在各类环境介质和人体中的污染特征和现状、迁移转化行为、毒性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OPEs在全球环境中普遍存在,可通过室内灰尘接触、呼吸、食物链传递等途径被生物体和人体吸收,并表现出内分泌干扰、神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等多种毒性效应;OPEs在生物体/人体中可被转化为低取代的二酯、单酯等代谢产物,但目前对其代谢转化途径尚不明确.鉴于OPEs生产使用历史悠久,用途广泛且用量巨大,污水处理去除效率有限,其环境行为过程和机理以及由此导致的潜在生态和健康风险值得引起持续关注.此外,OPEs种类繁多,化合物之间性质差异较大(lg K...  相似文献   
557.
脂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脂质组学作为代谢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通过研究生物体内脂质化合物及脂质代谢谱的变化,进而鉴定生物标志物,分析相关代谢通路,阐明生物体响应外界刺激的机制。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色谱和质谱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脂质组学研究的发展,并扩展了其应用范围。本文介绍了脂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前景,重点讨论了脂质组学及多组学联用技术在环境胁迫耐受性及环境污染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58.
北京市中坝河底泥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北运河流域污染底泥土地利用的可能性,以中坝河为例开展了底泥污染特征分析及溯源,依据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法分别开展底泥氮磷污染和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给出了中坝河底泥土地利用建议.结果表明,中坝河底泥呈弱碱性,有机质、氮磷均值分别为33.11、759.94和1295.21 mg·kg-1,变异系数分别为73%、29%和85%,说明有机质和全氮沿河道分布不均匀.8种重金属中除As外均超过北京土壤背景值,说明底泥存在重金属累积.Pearson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受周边工业和生活污水影响,污染物在河道中下游存在累积.底泥氮磷污染评价结果显示河道下游氮磷污染最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系数表明,中坝河底泥Cd为强污染,Hg中等污染,RI值分别为116和46,其他重金属为轻度污染.S4和S5 RI分别为344和374,为强污染,其他点位为中等或轻污染,整条河道RI为170,为中等污染级别.总体而言,中坝河底泥肥力较好,风险可控,建议施用于道路绿化带、工厂附属绿地等有潜在污染源的绿/林地或防护林等与人接触较少的绿/林地.  相似文献   
559.
应用PART5模式计算机动车尾气管的颗粒物排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修正的PART5模式获得了北京市机动车尾气管的颗粒物(PM10和PM2.5)排放因子.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北京市1995和1998年机动车PM10和PM2.5的排放总量,并确定了分车型的排放分担率和颗粒物中各组分(铅、硫酸盐、可溶性有机物和残余碳等)的比例.结果表明,北京市机动车PM10和PM2.5的平均排放因子很高,其中汽油车、摩托车和重型柴油车的排放因子分别是美国同期水平的1.7~8.6倍、2.1~3.5倍和1.3~1.5倍.1995年北京市机动车尾气管排放的PM10和PM2.5分别为2445t和1890t,1998年则分别增至3359t和2694t,增加的幅度为37.4%和42.5%.  相似文献   
560.
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环境污染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食品包装材料是食品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与食品直接接触时易释放大量化学品和添加剂,且废弃后会分解成粒径小的微塑料,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健康风险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针对食品包装塑料中有害化学品向食品中的释放迁移过程、微塑料及其中化学品的环境污染过程等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了常用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种类、用途及其中的化学物质,详细总结了食品包装塑料自身及其中化学品的环境污染过程和生态健康毒性效应,并据此提出了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今后的控制措施及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