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200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李婷  任源  韦朝海 《环境科学》2013,34(7):2899-2905
针对生物降解过程容易受到外界不利环境影响及低浓度下动力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制备了具有吸附功能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并研究了对间甲酚的降解.在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固定化载体中加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聚羟基丁酸酯(poly-3-hydroxybutyrate,PHB)和粉末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采用循环冷冻-解冻结合硼酸法制备了具吸附功能的PVA-SA-PHB-AC复合载体,并用其包埋固定化1株间甲酚优势降解菌Lysinibacillus cresolivorans,考察了载体微观结构、稳定性及扩散性对固定化微生物降解间甲酚的影响.结果表明,PVA-SA-PHB-AC载体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15.30m2.g-1和33.68 nm,对间甲酚的吸附容量和扩散系数分别为3.86 mg.g-1和5.62×10-8m2.min-1,可稳定使用60 d以上;固定化L.cresolivorans的间甲酚去除为吸附-降解的耦合,去除速率由载体传质速率与微生物降解速率共同决定,间甲酚浓度低于350 mg.L-1时,载体传质速率小于微生物降解速率,间甲酚去除速率由传质速率决定,浓度高于380 mg.L-1时相反;添加了吸附剂的载体扩散系数会减小,但能耐受更高的底物浓度,且在更宽的浓度范围可以实现高效的降解作用.间甲酚的降解规律及其差异性显示出经吸附功能改性的载体因传质作用的加强而实现反应动力学的提高,并且存在一个合理的浓度区间.  相似文献   
202.
水污染控制原位技术体现了污染最小化和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先进理念,包括原位污染预防技术和原位污染修复技术2方面。文章从原材料的管理与优选、工艺及过程控制优化及水回用方面论述了水污染原位预防技术,从原位生物修复、原位植物修复及原位物理化学修复方面论述了原位修复技术,介绍这2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强调水污染控制原位技术的重要性,提出若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3.
环境因素对甲基叔丁基醚生物降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β-Proteobacteria PM1完整细胞降解甲基叔丁基醚(MTBE),研究了金属离子、pH值、细胞浓度等因素对MTBE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K 和Ba2 对MTBE降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较适宜的pH值为7.0;细胞在BaCl2溶液中基本上处于静息状态;细胞浓度越高,降解MTBE的速率就越快;降解过程需要有氧气参与;PM1完整细胞降解叔丁醇(TBA)的速率比降解MTBE更快,MTBE的存在对TBA的降解有抑制作用,但TBA的存在不影响MTBE的降解;静息细胞法降解MTBE的过程中没有检测到TBA等中间产物;PMI静息细胞降解MTBE的米氏常数Km为0.73mmol·L-1,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0.14mmol·L-1h-1.  相似文献   
204.
藏西北高寒草原生态资产价值评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论文基于遥感估算的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植被覆盖率,测算了1992、1995、2000和2006年4期藏西北高寒草原的生态资产价值,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藏西北地区生态资产在空间格局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从生态资产构成来看,藏西北地区的生态资产主要体现在大气调节(45%)和涵养水源(40%)两方面,其次为生产有机物质的价值(11%),水土保持和营养物质循环所占比例较小。从生态资产变化趋势来看,藏西北地区生态资产总值由1992年的616.1×108元增长到2006年的1 637.2×108元,单位面积生态资产均值平均每年增加1.06×104元/km2。考虑到多源遥感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性以及遥感时间序列数据较短等原因,论文所反映的藏西北地区生态资产变化趋势可能比实际情况偏高,其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佐证。  相似文献   
205.
萘的极谱测定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萘的极谱吸附波及其性质。萘在50% N,N-二甲基甲酰胺和0.1m ol/L氨-氯化铵介质中于- 1.05v(vs.SCE)处产生一波形好的二阶导数极谱波。在此实验条件下,萘浓度在5.00×10- 6 m ol/L~5.00×10- 4 m ol/L范围内与导数波峰电流(Ip)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5.00×10- 6m ol/L。本方法可测煤、卫生球和沥青中的萘含量。  相似文献   
206.
吴海珍  韦朝海  周盛 《生态环境》2012,21(1):166-171
生物吸附与降解是解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最有潜力的方法之一,有必要介绍利用微生物把目标污染物转化为易降解的物质甚至矿化的POPs修复原理及其技术。对此,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微生物通过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形成能够降解POPs的杂种细胞的细胞融合技术;基于降解性质粒的相容性,把能够降解不同污染物的质粒组合到一个菌种中,形成多质粒的新菌种,使微生物由于代谢途径的改变能够矿化POPs的基因工程菌构建技术;基于通过某些载体把酶固定于其中实现活性稳定、可以回收及可重复利用的酶固定化技术,以及基于降解菌活性酶分子亚基置换、降解菌活性酶的定点突变、降解酶的体外定向进化这几方面的酶构建技术;进一步分析基于分子生物学提高POPs生物修复能力的原理,指出经生物技术改造的工程菌和固定化酶未能进入实际应用的障碍所在。以多溴联苯醚(PBDEs)的微生物细胞吸收和降解机理作为典型POPs生物修复的案例,强调生物降解的过程强化需要建立多尺度上功能方面的适合;提出了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学的结合在解决POPs环境污染方面未来的基础科学问题与研究思路。综合上述,典型POPs的生物修复技术的构建需要考虑宏观污染物协同降解的工艺理论,在基因水平、分子水平、反应器水平及工程水平上追求更高功能方面的适合。  相似文献   
207.
煤化工中焦化废水的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朝海 《环境化学》2012,31(10):1465-1472
煤化工废水成分复杂,毒性大,以焦化废水最具代表性,研究废水中典型污染物的控制原理很有必要.从煤制气、煤制焦、煤制油及煤制甲醇4个方面介绍了煤化工过程在能源与经济方面上的地位与特点,分析了煤化工过程水污染特征与水污染控制的共性问题,对水质结构的描述及其变化过程的理解是水处理工艺选择的科学基础.固相微萃取(SPME)与GC-MS结合的分析手段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废水水质的化学结构特征及浓度水平的信息,基于元素分析可以获知典型污染物的转化与归趋;结合废水组成、反应、降解与转移的定量考察,可以深入了解废水的生成机制及其处理过程的变化;根据污染物特征选择有效的化学原理如吸附与催化氧化的结合,根据惰性污染物的存在选择生物电化学催化分解,基于协同降解或共基质降解,培养功能微生物,构建基因工程菌,开发功能微生物的应用技术.上述可归纳为根据不同污染物的性质提出相适应的去除原理,系统考虑废水的成分特征、化学转化、生物转化以及相互协调优化,追求更高水平上实现污染物转化与降解的技术目标.最后,根据煤化工焦化废水处理目前暴露的缺陷,提出了未来需要加强研究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8.
采用液-液萃取辅以硅胶、氧化铝净化的方法,并结合GC/MS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在焦化废水中检测到15类558种有机物.根据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废水中的含量、毒性及环境效应,筛选出焦化废水中的特征性有机污染物,以区别于其它工业废水,可作为追溯环境中污染物来源的依据.经物理、生物和化学处理后,焦化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被去除,其中,对去除率的主要贡献是生物处理阶段.为了更好地考察生物处理阶段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特征,选定酚类、多环芳烃和喹啉类物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类特征性污染物在A/O2工艺各单元中的去除状况及组成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9.
聚羟基丁酸酯(PHB)对水中微量多环芳烃的仿生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生物体组织可对水体中低浓度有机污染物的高倍富集现象,以一种微生物细胞内广泛合成的聚羟基丁酸酯(PHB)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微量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仿生吸附研究.实验选取萘、菲和芘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温度、时间、溶液pH和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分别以经典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热力学模型对吸附过程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HB对微量的萘(<1500μg.L-1)、菲(<1000μg.L-1)和芘(<130μg.L-1)具有较高的吸附速率,分别在60、120、80 min即可基本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3种多环芳烃的等温吸附曲线用Henry、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线性关系良好,反映出PHB仿生吸附剂与PAHs之间存在着"吸溶"作用而非通常的位点吸附;考察分配系数Kd与Kow、温度的关系,发现Kd与Kow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低温有利于吸附,PHB对菲和芘的吸附为自发过程,而对萘的吸附为非自发过程.上述仿生吸附原理的阐明对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10.
三苯基锡(triphenyltin,TPT)和三丁基锡(tributyltin,TBT)在环境中经常同时存在,针对TBT对肥胖发生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但TPT能否诱导肥胖的发生尚不明晰.本研究用环境水平的TPT(0.5、5和50 μg·kg-1)对青春期Sprague Dawley大鼠进行灌胃处理54 d后,测量大鼠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