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51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413篇
基础理论   82篇
污染及防治   77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通过均匀设计实验,对造纸黑液进行湿式氧化处理,数据回归得到CODCr、吸光度、浊度的回归方程,各回归方程显著,氧分压对造纸黑液各指标影响最大;研究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氧分压、进水pH值、进水浓度、搅拌强度、反应时间对造纸黑液湿式氧化(WAO)处理的影响,6因素优化的操作条件依次为:180℃、3.0MPa、7.25、5500mg/L、500r/min、60min;在优化的操作条件下,造纸黑液的CODCr、CODCr去除率为1661mg/L、69.8%,吸光度、脱色率为0.63、96.3%,浊度、浊度去除率为661NTU、74.8%.均匀设计法在造纸黑液WAO处理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2.
以广食性害虫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为研究对象,连续6代自二龄或三龄开始用含有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SBTI)的人工饲料饲养幼虫,饲养至乳化时分别测定SBTI对斜纹夜蛾幼虫体质量、发育历期和蛹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BTI显著抑制幼虫体质量的增长,使幼虫发育延缓,连续饲养6代,与对照相比,对2龄、3龄SBTI处理的幼虫体质量的抑制率分别从60%降至21%、49%降至17%;SBTI显著抑制斜纹夜蛾的蛹质量,使蛹质量减轻,连续饲养6代,与对照相比,对2龄、3龄SBTI处理的幼虫其蛹质量的抑制率分别从37%降至4%、16%降至2%;SBTI延迟幼虫的生长发育,使得世代历期延长;而且SBTI对低龄幼虫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随着继代代数的增加,SBTI对幼虫体质量的抑制作用减小,体质量增长加快,幼虫发育期缩短;SBTI对蛹质量的抑制作用减弱,蛹质量增加,斜纹夜蛾世代历期缩短。研究结果说明斜纹夜蛾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提高幼虫适应SBTI的能力,逐步缓解SBTI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3.
豆科牧草对4种农田常见杂草和水稻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生测试验评价了白三叶、紫花苜蓿和毛苕子等3种豆科牧草新鲜茎叶的水浸提液对狗牙根、稗草、马唐和牛筋草等4种农田常见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利用盆栽试验研究3种豆科牧草的茎叶按不同比例与土混匀后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体豆科牧草茎叶的水浸提液对狗牙根、稗草、马唐和牛筋草等的萌发率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水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1 g.mL-1时,毛苕子对稗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其它3种,抑制率达50.8%;毛苕子对牛筋草幼苗根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达59.9%;白三叶对稗草幼苗茎的抑制率达54.3%。同时将豆科牧草的m(新鲜茎叶)-m(土)为1%和2%时,对水稻的苗高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有促进作用,3%时则抑制了水稻的生长。研究表明:施用适量的豆科牧草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同时可有效控制稻田杂草。  相似文献   
124.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安监人员要敢于说“狠话”,说“重话”,对事不对人,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只有把规章制度化为员工的实际行动,才能有效地推动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5.
评价指标体系是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的难点,正确选择评价理论与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正确认识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文章引入能值理论,在传统评价方法基础上对耕地利用中物流、能流等以太阳能值为统一衡量标准,建立新的指标体系,并对南京市1995~2004年的耕地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南京市耕地利用是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的,且其可持续利用经历了两个阶段:①1995~1998年可持续性下降阶段,综合系数从1995年的1逐渐下降到1998年的0.9570;②1998~2004年可持续性上升阶段,综合系数逐年上升到2004年的1.1123。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引入能值理论后的评价结果更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耕地利用的可持续状况。  相似文献   
126.
FeS自养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的耦合脱氮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对元素价态的转换存在协同作用是自然界关键的生态调节策略,充分利用这种策略,实现不同微生物的功能组合,可以发展废水处理新工艺.本文以静态批次实验的含氮污染物作为研究对象,把Fe S投加量、NO_3~--N/NO_2~--N比值、厌氧氨氧化(ANAMMOX,AN)和自养反硝化(AD)生物量之比作为反应控制条件,讨论了AN与AD之间代谢产物互补的合作机制,提出了(AN+AD)_(TN→0)脱氮工艺的概念.研究发现过量的Fe S投加在保证AD过程的彻底性之外,并不显著影响AN菌的代谢活性;提高NO_2~--N在电子受体中的比例,会使微生物复合群落处于代谢底物竞争关系之中,对TN的去除产生负面影响; AN生物量的增加加深了复合群落的合作程度,当初始NH_4~+-N与NO_3~--N的化学计量比小于0. 85时,可以实现TN浓度趋零.结果表明,通过认识微生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寻求复杂微生物群落功能的规划或调控,可以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废水处理工艺,达到低物耗投入条件下目标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127.
生态资本运营理论在西部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生态资本运营的基本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西部地区特点分析了该地区进行生态资本运营的可行性与重要意义,并对该地区生态资本运营进行了经验实证,提出了相关的保障机制.创新之处在于,把生态资本运营理论与西部地区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提出相关措施,对西部地区生态资本运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8.
为研究水稻田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的来源及生态风险,采集了福建省东南部地区3个水稻田垂直剖面土壤及周边潜在源样品,分析测定垂直剖面土壤和潜在源中稀土元素含量及锶钕同位素组成.在垂直剖面土壤和潜在源稀土元素含量、地球化学特征定性分析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来源的基础上,利用锶钕同位素结合MixSIAR模型定量计算各潜在源对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具体贡献,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与MixSIAR模型计算贡献率结果相结合,得出潜在源对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的贡献.结果表明,P1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层,稀土元素达到中等生态风险水平;P2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受化肥影响较大,浅层土壤中稀土元素生态风险大于深层土壤;P3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稀土元素生态风险较小.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生态风险受人为因素影响的同时自然来源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9.
从自然演化、人类活动、科学发展角度分析污废水的产生机制及其对天然水体溶液性质的影响,发现人类迁徙的城镇化以及工农业生产的效率约束导致污废水与天然径流之间的矛盾,使生态水体呈现出由地表纯净水向水质污染方向的功能转化,扰动了元素/化合物在地球表面或水体界面的离心与向心迁移的平衡,明确了水体界面或水圈作为物质地球循环中转站/转运站的原理机制。隐藏在各种水处理工艺原理中的物理、化学、物化、生化等丰富功能能够解决中转站中所积累的矛盾,所以,集合溶液性质与污废水处理工艺原理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技术应用将构成更加完备和潜在的水工业,所提出的水溶液性质概念同样适用于给水与纯净水的生产与管理。针对有毒/难降解的工业有机废水,如煤化工行业焦化废水,在前端工艺清洁生产的基础上,需要把产品资源回收、性质互补利用、水量循环机制作为共性目标,把低能耗与物耗、关键污染物去除以及明确环境风险归趋作为污染控制工艺选择的依据,同时要求全过程产生低的二次污染如碳排放等。基于水溶液性质的改变及其过程演变的探究将拓宽水污染控制的工艺理论与技术边界。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水工业全过程追求技术、经济与社会目标的一致,争取得到绿色、低碳、循环等生态目标的响应,即生活、生产、生态"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0.
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性能评价实验室的调试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性能评价实验室于2006年10月开始进行调试运行,历时半年,经过原水水质调查,清水、污水的调试运行,系统中空调、污水降温、污水升温、除臭以及控制系统等的调试,结果显示,性能评价实验室各系统运行基本正常,可以模拟在自然条件下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条件,基本达到设计参数的要求;实验用的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运转正常,出水CODCr,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93%,75%和60%. 调试运行过程中发现,因性能评价实验室使用的热交换器散热片间距较小,原水中悬浮物含量偏高,经常造成热交换器堵塞,建议在原水2 mm格栅后再增加1个1 mm格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