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95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生物好氧流化床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介绍生物好氧流化床废水处理技术的早期发展,阐述影响其处理效果的几种重要因素并说明其应用领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22.
韦红钢 《环境工程》2005,23(5):24-26
介绍了新疆某高原地区炼油厂石油废水处理系统的改造工程。通过对隔油-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改造,解决上游装置污水严重超标排放现象;采用替换不合理设备、改建和完善气浮系统、启动和改造生化系统,改革相应配套制度等措施,使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CODCr含量<80mg/L,石油类<10mg/L,硫化物<0.1mg/L,挥发酚<0.5mg/L,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为该厂的污水回用作循环水改造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外排污水回用于绿化水初步目标。  相似文献   
323.
玻璃纤维负载P25光催化接触氧化活性艳红X-3B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汤心虎  韦朝海  原炜明  张娜 《环境科学》2005,26(5):124-124-127
在玻璃纤维上焙烧P25制备了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探讨了焙烧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光催化接触氧化反应器,并以活性艳红X-3B为模型污染物,考察溶液pH值、共存阴离子(CO32-、SO42-、Cl-)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直接影响负载后催化剂的活性,300℃负载时活性最高,SEM照片显示此时P25与载体结合牢固、负载颗粒均匀.酸性条件对活性艳红X-3B的降解有利,当溶液初始pH由2.0上升到10.0时,活性艳红X-3B的降解率从90.06%下降至42.71%.共存的CO32-、SO42-对活性艳红X-3B降解的影响不大,但Cl-对氧化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使活性艳红X-3B的降解率下降17.03%.利用成熟的光催化剂P25,通过烧结的方法制备负载型催化剂是当前替代粉末催化剂的较为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324.
焦化废水厌氧生物降解影响因素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一系列焦化废水处理实地工程考察而尚未发现高浓度焦化废水厌氧产甲烷成功案例的实际问题,以广东韶钢焦化废水工程中COD为(4100±200)mg·L~(-1)的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COD、TOC和苯酚等关键水质指标浓度变化及气体产量,以浓度梯度稀释的方法考察影响焦化废水厌氧降解的因素及其浓度阈值,主要涉及硫氰化物、苯酚、硫化物和氰化物,同时分析碳源结构改变所带来的厌氧降解特性的变异.结果发现:在pH为(7.0±0.5)、温度为(35.0±0.5)℃的条件下,当焦化废水COD被稀释至1500~1800 mg·L~(-1),接种活性污泥,能够检测到厌氧产甲烷的现象;在COD稀释至1800 mg·L~(-1)左右的焦化废水中分别投加不同浓度的硫氰化物、苯酚、硫化物和氰化物时,发现其单抑制浓度分别处在500~1500、1100~1250、200~250和30~40 mg·L~(-1);向未解除抑制的焦化废水(COD为2100 mg·L~(-1))中投加等COD浓度的乙酸钠、葡萄糖和甲醇3种常用的工业碳源改变原有的碳源结构时,发现乙酸型产甲烷菌的活性被抑制,而氢营养型产甲烷菌的活性并没受到明显抑制.上述研究结果说明,高浓度焦化废水难以厌氧降解,抑制因素的解除可以使厌氧菌激活,其中,氢营养型产甲烷菌较乙酸型产甲烷菌能够耐受更高的毒性物质浓度阈值.  相似文献   
325.
吹脱法预处理焦化废水中氨氮的条件试验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焦化废水中氨氮对后续生物处理严重冲击的问题,利用实际废水作为研究对象,在试验规模的反应器中研究了废水温度、气液比、吹脱时间和pH值等参数对氨氮吹脱去除率的影响。利用所建立的优化操作条件在70m3/h规模的实际焦化废水处理工程实践中,对氨氮的处理效率稳定在68%~85%。对后续生物处理过程基本不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326.
焦化废水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活性炭吸附过程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焦化废水原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粉末活性炭作为吸附剂,考察活性炭投加量、温度、pH及反应时间对废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影响规律,结合UV-Vis吸收光谱及GC/MS对吸附过程中有机物组分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即活性炭投加量6g·L-1,温度30, pH=9,反应时间20min的情况下处理废水有机物去除率大于70%,原水中检测出的56种有机物中的45种被去除,如长链烷烃、多环芳香族及氮杂环化合物等的浓度降至检测限以下,剩余的11种有机物中苯胺、苯酚、吲哚、乙酸-2-甲基苯酯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3.5%、42.6%、88.1%、28.1%,甲苯酚(邻、间)和二甲苯酚(5种)去除率在70%和85%以上.结果分析表明,多组分有机污染物共存体系的焦化废水活性炭吸附过程中,多环芳香族和氮杂环等弱极性且-ΔG°较大的大分子有机物优先被吸附且吸附容量大,构成了快速吸附过程;而苯胺、苯酚等强极性且-ΔG0较小的小分子单苯环有机物则表现为弱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327.
活性炭载体三相流化床催化氧化含氰废水的工艺理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三相流化床作为反应器处理含氰废水的工艺理论及操作特性,通过正交试验确立了工作条件,并进行了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分析。活性炭作载体的三相流化床处理含氰废水因提高传质速度和解决深层供氧问题而加快吸附速度和催化氧化反应速度,明显提高活性炭对氰化物的处理效率,在相同条件下处理容量比固定床法高46.3%。这种方法可应用于中小型电镀厂排出中高浓度含氰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328.
泡沫分离技术在表面活性剂类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帮森  杨华 《环境科技》2002,15(3):11-12,17
1 前 言  南京某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表面活性剂为主的中外合资化学公司 ,该公司生产的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及阳离子。其主要产品为ABS、AEO3及TX - 10 ,广泛应用于液体类物品洗涤。  由于其废水的发泡性及较差的可生化性 ,使建成的废水处理站无法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29.
比较了干燥后真菌Ophiostoma stenoceras LLC和细菌Pseudomonas veronii ZW菌体细胞的比表面积及其对不同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吸附性能,并利用BET、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电子能谱(XPS)对细胞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真菌LLC和细菌ZW菌体细胞的比表面积分别为15.8m2/g,11.57m2/g,真菌菌体细胞表面介孔较多,可以更有效地吸附有机化合物.在相同的生长阶段,真菌LLC的细胞表面疏水性(cell surfacehydrophobic,CSH)始终要大于细菌ZW;采用α-蒎烯作为唯一碳源培养时,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真菌和细菌的CSH均有不同提升.干燥后真菌LLC菌体对各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吸附能力为乙酸乙酯> α-蒎烯>正己烷,即疏水性相对较低的化合物更容易被吸附.通过XPS和FTIR表征发现菌体LLC吸附有机化合物后,菌体表面的官能团位置未发生明显变化,推测该吸附过程是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330.
根据乳化交联和吸附固定化原理,制备了一种负载功能型微生物的营养缓释填料(SC填料),并以乙酸丁酯作为模拟废气,考察了其在生物反应器中的使用效果.填料理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填料孔隙率为92.6%,堆积密度为40.75kg·m~(-3),比表面积为2.45 m2·g~(-1),真密度为551.52 kg·m~(-3);表面存在大量的O—H、C=O等亲水基团,同时填料内分布氮(N)、磷(P)等营养元素,N和P的释放速率分别为22.35 mg·(L·d)-1和8.36 mg·(L·d)-1;微生物负载量(蛋白/填料)为14.61 mg·g~(-1),储藏7 d和30 d后填料内微生物对乙酸丁酯的去除率 96%,表明其储藏稳定性较好.应用SC填料的生物滴滤塔经过8 d完成挂膜过程,在外界不供给营养、不调节循环液pH的情况下,应用SC填料的反应器运行性能稳定,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4%以上,而采用聚氨酯海绵填料(PU填料)的生物滴滤塔挂膜期稍长、运行不稳定.高通量测序表明,填料制备过程中固定的特定降解菌在整个运行阶段均处于优势地位,且菌群结构较为稳定,从而能保证反应器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