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韩峰 《中国安防》2020,(4):94-96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近几年平安城市、平安社区等工程在全国各地深入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万物互联,以及当下热门的雪亮工程都为报警行业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或将提供更多可能。而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载体的驱动下,传统周界报警服务也在不断寻求新的发展,借助技术力量实现硬件升级,拓展服务模式与应用领域,以适应报警行业的发展需求,提升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努力成为新时期公共安全服务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22.
味精废水产生量大,平均生产1t100%味精,会产生10~12 t味精废水,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处理费用较高,味精行业负担较重,直接排放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造成水体污染,所以实现味精废水资源化利用是缓解味精行业经济压力的有效途径.根据目前中国味精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从废物资源化利用角度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以味精行业为主导,通过横向延伸产业链、纵向耦合共生,提出建立味精废水资源化网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油气田水环境污染隐患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的XC气田勘探开发已近30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日异突出。对油气田环境污染隐患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近年来油气田废水的治理实践,提出保护气田水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4.
为定量评估重金属面源污染负荷,以分布式流域水环境模型SWAT模型为基础,借鉴输出系数模型,考虑溶出率影响,发展了一个重金属面源污染模型—SWAT-MT模型. SWAT-MT模型模拟重金属在流域内的大气沉降、地表径流冲刷、土壤和河道中的运移过程,结构较为简单,兼具机理模型和输出系数模型的优点. 本文应用SWAT-MT模型评估了湘江株洲段一个子流域的铅面源负荷,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和蒙特卡洛模拟识别了铅面源模拟的敏感参数,量化了模型输出中的不确定性. 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铅的面源侵蚀量为2.09 t/a,侵蚀强度为5.27 kg/(km2·a). 铅侵蚀强度时空差异明显,汛期(4—7月)雨水集中,铅的侵蚀量大. 侵蚀强度高的地方集中在流域下游,城镇用地的侵蚀强度约为流域平均水平的2倍. ②流域出口的铅负荷为0.79 t/a,约60%的铅侵蚀量滞留在河道,说明沉降是河道运移的主要过程. ③蒙特卡洛模拟结果显示,模型输出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 95%置信区间下,铅的面源侵蚀量为1.62~2.59 t/a,流域出口负荷为0.50~1.16 t/a;为降低模拟不确定性并提高模型可靠性,应重点关注城市地表积尘的铅浓度、铅溶出率和河道铅沉降速率等敏感参数的取值. 研究显示,通过合理的参数赋值,SWAT-MT模型能够提供较为可靠的重金属面源负荷估算结果,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工具.   相似文献   
25.
中国城市的空间集聚效应与工业能源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马歇尔集聚理论为基础构建空间外部性指标和计量模型,运用2003-2011年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经济活动空间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能源效率受到空间中城市专业化劳动力、中间投入和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其中,中间投入空间可得性和空间技术外溢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邻区专业化劳动力却不利于当地能源效率的提高。从分地区的估计结果来看,空间集聚外部性对各地区能源效率的综合效应均为正,但各地区不同集聚外部性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渠道和影响效果各异。进一步通过考察空间集聚外部性对能源效率不同分位点的边际效应及其变化趋势发现,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中间投入可得性和区际沟通的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的边际贡献随分位数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而区际研发的技术溢出则呈现U型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6.
为研究以生态平衡为导向的沙漠高速公路方案风险评价,基于腾格里沙漠特殊的地理环境与道路施工特征,从动植物生存环境干扰、自然生态景观破坏、水土资源污染、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植物固沙及后期维护5个方面建立沙漠地区的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值统计法优化传统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再以生态环境破坏情况与修复成本作为二维云模型的2组基础数字特征,建立生态风险和二维云模型间的联系;借助MATLAB输出二维风险云图,对比不同道路方案的一级指标和的综合生态风险云评价等级。按上述方法构造模型,对乌玛高速中卫穿沙段两条道路方案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西线道路方案有效保护了沙坡头景区和水源保护地的生态平衡和安全,综合生态风险等级介于良好和优秀之间,更贴近良好,南线道路方案对原有生态环境破坏程度较大,修复成本高,综合生态风险等级介于一般和良好之间,更贴近一般,因此更推荐西线方案作为道路修建的实施方案,这也与工程实际情况一致,从而验证了数学模型对沙漠地区生态风险评价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