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284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中试规模试验中,研究了“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对微生物、消毒副产物和生物稳定性指标的控制效果.该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综合利用了游离氯消毒灭活微生物迅速彻底,氯胺消毒副产物生产量低的特点,通过氯化消毒技术的组合,安全经济地实现了消毒卫生学和消毒副产物指标的双重控制.该消毒工艺对细菌总数、异养菌平板计数、总大肠菌群指标的控制效果略好于传统游离氯消毒,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大肠杆菌f2噬菌体的灭活效果与游离氯相同.相同原水条件下,顺序氯化消毒工艺比游离氯消毒工艺产生的三卤甲烷浓度减少35.8%~77.0%;卤乙酸减少36.6%~54.8%.消毒进水水质越差,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在消毒副产物控制方面就越有优势.该工艺对生物稳定性指标的控制效果明显高于游离氯消毒.  相似文献   
42.
某市给水管网中铁释放现象影响因素与控制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针对某市管网水中铁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了管垢向管网水中释放出的铁是管网水中铁超标的主要原因.研究中发现铸铁管和镀锌钢管中管垢的主要化学组分为铁.在给水管网中,管网水的溶解氧和余氯浓度低时,对应的管网水中铁释放现象严重,其原因是还原条件使管垢表面的致密钝化层被破坏,造成二价铁的大量释放.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给水管网中铁释放和“红水”现象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43.
水源更换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洋  牛璋彬  张晓健  陈超  何文杰  韩宏大 《环境科学》2007,28(10):2275-2279
为了研究水源更换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对北方A市水源更换过程中管网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通过33 h的监测发现,由于水源水质不同造成管网水质化学不稳定,管网水水质部分指标发生了明显的下降,pH从7.54降到7.18,碱度从188 mg·L-1降到117  mg·L-1,氯化物从310  mg·L-1降到132  mg·L-1(以Cl-计),电导率从0.176 S·m-1降到0.087  S·m-1,钙离子和镁离子略有下降分别为15  mg·L-1和11  mg·L-1,这些都是由于滦河水质与黄河水质不同造成的;余氯在换水过程中发生了较复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源更换造成耗氯量增加以及夜间用水量少造成管网水输配时间长引起的;pH、碱度、余氯的变化使得管网水中铁的含量增加,最高达到0.4  mg·L-1,超出饮用水标准规定的0.3  mg·L-1.通过分析水源更换过程中水质的变化,提出了控制管网水质稳定的方法主要有提高pH、增加碱度、投加缓蚀剂和严格保证出厂水及管网水水质指标特别是余氯等.  相似文献   
44.
利用2001~2003年对大连大长山岛海域不同季节EROD活性的监测结果,分析了季节变化对海洋鱼体内ER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海洋鱼体内EROD活性明显高于夏季和秋季.利用EROD活性进行海洋环境污染的监测,不宜选在背景值较高的春季进行.  相似文献   
45.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A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微波消解海洋沉积物中的As,在比较几种不同的酸消解体系后,得到适合海洋沉积物分析的酸消解体系.与传统的湿法消解比较,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微波消解具有快速高效、试剂用量少、空白值低、样品不易挥发等优点,已成为海洋沉积物样品前处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6.
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辽宁省13个城市1995-2005年城市环境状态、环境压力和人文环境响应3个子系统的23个指标的权重,计算13个城市不同年份的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值,通过逐步回归法构建不同显著水平的3个预测模型,并验证2005年的实证数据.结果表明,大连、葫芦岛和营口不同年份的生态安全指数都较高,基本处于生态安全和理想安全水平;朝阳与锦州的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值最低.3个预测模型的评价结果非常相似,并与PSR模型评价结果的变化趋势相似,可见通过3个预测模型得到的城市生态安全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7.
长春市在实施环境教育社会化工作中,在全市普遍开展了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环保内容引入学校、文化场所、家庭和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局面。根据《全国环境保护宣传行动纲要》的要求,长春市环保局和教育局共同制订了《长春市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计划》,对全市中小学校提出了创建绿色学校的要求,并在中小学校各学科教学中广泛开展了渗透式环境教育,制订出台了创建绿色学校的评审标准,紧紧围绕创建绿色学校这个主线,结合全市教育特点和教学实际提出了以普及渗透式环境教育为基础,以提高档次和典型引路为重点,  相似文献   
48.
本文采用2007年大连市环境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了城市中心区O3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O3质量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午后15:00—17:00,比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的出现时间滞后2h左右;O3质量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十分显著,春夏季较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汽车尾气是近地面O3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
干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干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详细介绍了各种技术的机理、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并分析了这些技术的优点和缺点,最后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0.
黄浦江水系水质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6—2010年的水质监测数据,研究了黄浦江水系水质变化,并对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25年的黄浦江水系水质变化基本可分为3个阶段:1986—1996年,上海市的畜牧业高速发展,生活污水量逐年上升,工业废水量较大而处理率低,水环境压力加大,水质持续恶化;1996—2002年,上游来水水质、生活污水量和畜牧业污染量均基本稳定,为水质改善创造必要条件,随着工业废水量的下降及废水处理能力的加强,水质持续改善;2002—2010年,上游来水水质在2002—2004年明显恶化,生活污水量再次进入快速上升期,加大了水环境改善的难度,水质改善趋势放缓并渐趋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