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4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10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3篇 |
废物处理 | 10篇 |
环保管理 | 39篇 |
综合类 | 315篇 |
基础理论 | 48篇 |
污染及防治 | 40篇 |
评价与监测 | 26篇 |
社会与环境 | 6篇 |
灾害及防治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重金属污染土壤螯合诱导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广泛、危害严重,已经成为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重金属污染土壤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是在化学修复、植物修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绿色环保、经济高效等优点,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在综合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螯合剂种类、螯合剂施入时间、施入方式、浓度与剂量、不同富集植物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及国内外研究概况,综述了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其环境风险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重金属污染土壤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还有待深入研究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2.
73.
一、研制方案的选择在大量现场改造炉窑的实践基础上,我们研制出三种锻造加热的新炉型.经反复实验和改进,使之实现快装正体化。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研制基本上是成功的。现以KSWP—1.0快装水平往复炉排锻造加热炉、KSLP—0.48快装链条炉排锻造加热炉。3 相似文献
74.
针对我国船舶污染案件中国家损失索赔出现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了较详细讨论。认为属于国家损失赔偿的项目有:污染直接造成的国有自然资源的损害和国家保护环境产生的费用,即采取的合理复原措施的费用以及预防措施的费用;国家损失赔偿请求的权利依据为环境管理权,该环境管理权不仅具有公法性质,也具有民事属性,可以由特定的部门行使;针对目前国家损失由不同部门进行索赔比较混乱的现状,建议我国成立一个综合性的组织或部门代表国家对国家海洋环境损失进行索赔,并明确规定专款专用。 相似文献
75.
76.
海洋颗粒有机碳(POC)监测对研究海洋碳循环和全球变化有重要意义。为寻求POC探测的有效方法,先讨论了POC的定义组成,介绍了POC的常规测定方法及国内外POC相关研究进展,接着介绍了国外POC遥感探测方法原理。通过对常规测定方法和遥感探测方法优缺点对比分析,我们认为遥感探测海洋POC方法将成为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采用2009年8月的MODIS数据,借鉴蓝绿光比值法建立的POC遥感反演模型,进行了渤海POC的遥感探测,从大尺度揭示了整个渤海POC的分布态势,最高值达370 mg/m3。结果表明:POC遥感探测方法可有效、迅捷、直观反映海区POC变化,因此研究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POC生物光学遥感模型用于POC监测,将是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7.
78.
基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成功启动了自养脱氮工艺(CANON)处理污泥消化上清液.采用8.55m3中试系统,反应器内部填充SPR-Ⅲ填料,填充率44%,通过动态流接CANON污泥(接种比例<1%),经过70d成功启动CANON工艺.运行至200d,TN去除负荷稳定在0.9kgN/(m3·d),出水氨氮浓度均值63.9mg/L,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均值分别为91%和85%.进水中存在的少量有机物使系统同时存在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两种脱氮途径,促进了总氮的去除,对总氮去除的贡献分别占5%~7%和93%~95%.通过对pH值和曝气强度的控制,防止了悬浮载体结垢,平衡了DO、曝气强度以及生物膜厚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生物膜始终处于适宜的厚度,稳定了系统的处理效果.高通量测序表明悬浮载体上的优势菌种为氨氧化菌(AOB)和厌氧氨氧化菌(AnAOB),其丰度整体呈增长趋势,至稳定运行期可达到17%和14%.系统无NOB存在,短程硝化效果良好,反硝化菌群丰度在2%~3%并相对稳定,进水中存在的少量有机物不会影响厌氧氨氧化菌的增殖. 相似文献
79.
低碳经济条件下,如何选择和发展战略产业,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议题。本研究针对黑瞎子岛开放开发的战略产业选择进行系统分析基础上,探讨提出其资源环境适应性政策调整的建议。具体建议如下:第一,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加强生态旅游管理;第二,逐步完善碳交易市场体系,为制造业减排提供激励机制;第三,制定规范的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企业发展绿色物流。 相似文献
80.
青霉菌与生物炭复合修复土壤砷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对添加不同量的青霉菌和生物炭的砷污染土壤进行培养,通过测定土壤中的As~(3+)、As~(5+)及总砷含量,探究了青霉菌与生物碳复合修复对砷污染土壤中有效砷的钝化率及土壤中砷的价态转化的影响,同时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进行区系分析,建立了微生物数量与有效砷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青霉菌接菌量与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总砷含量不会发生变化,有效砷含量从17.74 mg·kg~(-1)下降到12.69 mg·kg~(-1),有效砷的钝化率可达到27.6%左右.而两种价态的砷(As~(5+)、As~(3+))之间没有发生转化,约27%的As~(5+)会被青霉菌与生物炭固定,但As~(3+)在土壤中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在有效砷含量下降的同时,土壤中放线菌的含量基本不变,但土壤中细菌的总量有所上升.结果表明,青霉菌与生物碳复合修复可以降低有效砷的含量,并使砷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有所改善,对砷污染土壤显示出较好的修复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