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4篇
综合类   52篇
基础理论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抗生素工业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6,自引:5,他引:81  
分析了各类抗生素工业废水的水质特征和主要污染因子,综述了目前应用的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前处理-厌氧-好氧生物处理的组合工艺路线,并对各工艺的作用和可能采用的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指出应重点研究高效低耗氧合反应器,除硫脱氮工艺和厌氧毒性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42.
氯代芳香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3,自引:5,他引:48  
对氯代芳香化合物的生物降解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内容包括氯代芳香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差异,具有降解氯代芳香化合物能力的微生物,氯代芳香化合物的氧化脱氯机理、还原脱氯机理及共代谢作用机制,并对氯代芳香化合物生物降解性尚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提出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43.
应用有机物结构-活性定量关系方法(QSAR)对杂环化合物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与其化学结构间的关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阐明了单环杂环化合物以及与苯环稠合形成的双环及三环杂环化合物生物降解性能的规律性,研究了影响其降解性能的主要因素。以分子连接性指数IXV及前线最高占据轨道能EHOMO为自变量参数,建立了杂环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与IXV及EHOMO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44.
二相厌氧消化工艺硫酸盐还原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采用厌氧操作技术和MPN法测定表明,产酸相中的SRB含量为2.0-5.7×106个/ml,产甲烷相中含量为0.93-9.3×107个/ml,2者之差一般约为1个数量级.单相UASB反应器的SRB含量与产甲烷相类似.在产酸相与产甲烷相的上部悬浮液中SRB含量分别为7.5×105和4.3×105个/ml,底部污泥中SRB含量分别为2.5×106和2.5×107个/ml.SRB与产甲烷细菌相比,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较小的附着能力.此外,分析讨论了SRB的生长和分布特性对反应器中硫酸盐还原作用和产甲烷作用的影响与控制.  相似文献   
45.
一、引言 生物处理是当前国内外处理废水的基本方法。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看,生物处理系统的建设与运行,应当以最少的消耗来实现处理废水的目标。除此之外生物处理系统的研究、设计和运行还应考虑处理系统的可靠性因素。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废水处理的可靠性。问题迄今尚未引起国内应有的重视。在废水处理的理论研究、工艺设计和运  相似文献   
46.
好氧颗粒污泥亚硝化工艺的启动与运行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杨洋  左剑恶  卜德华  顾夏声 《环境科学》2007,28(11):2462-2466
以具有硝化功能的活性污泥与厌氧产甲烷颗粒污泥的混合物接种小试曝气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采用自配无机氨氮废水为进水,在中温(30~35℃)条件下成功培养获得亚硝化颗粒污泥,亚硝化工艺的进水NH4-N负荷可达2 .5~3 .0 kg/(m·d),氨氮去除率和亚硝化率均可稳定在90%以上;进水中约100 mg/L的有机COD对亚硝化工艺的运行无明显影响;常温(约20℃)条件下亚硝化工艺也能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7.
假单胞菌磷代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考察了处理效果良好的循序间歇式废水生物脱氮除磷试验装置内活性污泥优势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的磷代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以乙酸盐为基质培养时,向培养基内滴加H_2SO_4可导致假单胞菌产生磷释放现象,滴加NaOH或NaHCO_3时,则发生过量摄磷现象,且加NaOH较加NaHCO_3所引起的磷摄取量大。另外,当以乙酸盐为基质时,假单胞菌于好氧培养过程中能明显除磷,其效果与厌氧-好氧培养过程相近。  相似文献   
48.
用生活污水在常温下培养厌氧颗粒污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COD为300mg/L左右的生活污水在常温下(>17·C)启动5L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接种消化污泥5.6keSS/m3,初始有机容积负荷为0.6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为8h.稳定后逐步增加有机容积负荷.一个月后即有颗粒污泥出现,50d后反应器达到稳定的处理效果.运行145d后,污泥中大于0.5mm的颗粒污泥占总重量的73.5%,最大粒径可达3mm,比重为1.07SVI在20左右,污泥中产甲烷菌主要是索氏甲烷丝菌.用颗粒化后的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时,水力停留时间可短至6~4h,当水温不低于17℃时,出水COD均低于100mg/L,可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49.
通过分析贡献因子的方法,对氯苯驯化污泥中氯苯类同系物共存时对氯苯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邻二氯苯、间二氯苯的共存有利于整个体系的降解,但氯苯的耗氧速率有所降低,竞争和共代谢作用是它们的作用机制;对二氯苯、1,2,4-三氯苯的共存会抑制整个体系及氯苯的降解,抑制作用是它们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0.
假单胞菌摄磷和释磷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碳,硫等物质对废水生物脱磷优势菌假单胞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磷环境导致假单胞菌产生过量摄磷现象,假单胞菌无论是经过无碳厌氧,无碳好氧还是无硫厌氧,无硫好氧培养后,转接到富磷培养基内好氧培养时,都产生过量摄磷现象,随着在富磷培养基内的好氧培养时间延长,细胞的摄磷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