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0篇
安全科学   9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79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同时测定土壤中多菌灵、灭多威和克百威的残留量。用甲醇和0.1mol/L盐酸(80:20)的混合液作为提取剂,C18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流动相(甲醇:水=60:40),在8min内实现三种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同时分离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良好、灵敏度高,多菌灵、灭多威和克百威的相关系数分为为0.9997,0.9997,0.9994;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91%和8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2%,4.6%和6.1%。  相似文献   
462.
安全生产应是企业常抓不懈的问题。其重要性,每个工人都很清楚,可有多少人在工作中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生产”呢?安全生产不是口头上的承诺.也不是书本上的几大段话,而是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行动、一种踏实的工作态度,是我们对企业、对自己负责的一种永久性的表现。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依赖于每一位工人,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63.
通过对兰州市冬季不同高度大气气溶胶的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不同高度气溶胶浓度分布,进而分析TSP和PM10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近20年气溶胶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高度16m和9m处的TSP浓度比高度625m处的TSP浓度高,高度50m处的PM10比9m和625m处的PM10浓度高;16m高度的TSP浓度与日最高气温呈正相关,9m高度的TSP浓度和日最低气压、日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平均风速都呈负相关,625m高度的TSP浓度与平均本站气压和日最低本站气压都呈负相关。同时9m高度处PM10浓度与日最高气温呈正相关,625m高度处PM10浓度与平均气温呈正相关。近20年的对比分析表明,兰州城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冬防"举措对于改善市区空气污染状况很有成效。  相似文献   
464.
以应急监测为例,介绍了环境监测站实施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提出通过明确环境信息、建立风险准则、开展风险评估、实施风险应对等过程,开展系统性的风险管理,实现对各种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建议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兼职的风险管理队伍,及时监督和检查风险管理流程运行状况,并在管理体系中加入风险管理要素,确保风险应对计划有效执行,实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465.
厌氧氨氧化菌生长条件复杂、影响因素多,其工艺系统运行控制复杂,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构建了1个多级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提高SBBR单级自养脱氮厌氧氨氧化系统出水总氮去除率预测精度,并确定了系统工程应用的关键控制参数。一级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影响出水总氮去除率的关键性指标进行预测;二级神经网络模型基于一级模型增加数据维度,并通过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网络、借鉴遗传算法变异的思想扩大搜索范围,提高了出水总氮去除率的预测精度。多级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其总氮去除率平均相对误差为0.54%,相对误差为5.76%,均方根误差为1.132 1,预测数据基本上与实际值相符;与其他预测模型相比较,该模型表现出较优的预测精度。进一步分析发现,通过控制工艺系统的曝气量调节出水亚氮浓度,是保证工艺反应的稳定和实现厌氧氨氧化工艺工程应用的有效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466.
针对消防栓阀杆在高水压工作环境下变形大、强度不足、应力分布集中等问题,提出一种高压消防栓的阀杆改进结构。建立消防栓阀杆改进结构的三维实体模型,运用ANSYS对阀杆进行静态强度特征分析,同时对消防水进入及流出消防栓的过程进行流体动力学(CFD)分析,以验证改进型阀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分析了改进型阀杆的应力、变形云图以及阀杆的压力分布图,结果表明改进后阀杆的变形程度及阀杆受到的应力情况与改进前相比均有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67.
核事故场区应急包括场内人员的撤离以及事故救援物资的配送。本文探讨了同时考虑救援与撤离双向车辆的路径优化。以改进后的分时段BPR路阻函数为权重,运用A*算法求解最短路径集。建立以时间最短为目标、路段车辆容量为约束的线性优化模型,求得3条路线的最优路径。分析发现3条路线的最优路径并不全是其单独考虑时的最短路径。因此,考虑车辆之间影响的情况下求解最优路径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468.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别建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基于扩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对广西的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除了工业废水排放量(Ewater)对人均GDP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关键转折点还未来到,工业废气排放量(Egas)、工业SO2排放量(ESO2)、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Ewaste)、NOX浓度(cNOX)、COD排放量(ECOD)、NH3-N排放量(ENH3-N)等6个指标对人均GDP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关键转折点都已出现;lnEwater、lnEgas、lnESO2、lnEwaste、lncNOX、lnECOD、lnENH3-N均与专利申请数负相关,且截面效应均为正;lnEwater、lnEgas、lnESO2、lnEwaste、lncNOX、lnECOD、lnENH3-N与第二产业产值占全部产值的比重、污染源治理投资额正相关;lnEwater、lnEgas、lnESO2、lncNOX、lnENH3-N与非农业人口的人口密度负相关,lnEwaste、lnECOD与非农业人口的人口密度无关。  相似文献   
469.
芬顿氧化法处理水中酸性品红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酸性品红在Fenton体系中的降解过程,反应30 min后,在[Fe2+]0=0.06 mmol/L、[H2O2]0=0.3 mmol/L、pH=3、T=30℃的条件下,初始浓度为20 mg/L的酸性品红的去除率达到97%以上。升高反应温度,有利于Fenton体系中酸性品红的降解,但影响并不显著。根据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并结合Arrhenius方程求出了Fenton试剂降解酸性品红的反应活化能,仅为11.63 kJ/mol。C1?的存在对酸性品红在Fenton体系中的降解表现出明显的阻碍作用,并且随着C1?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来越大;SO24-和NO3-的存在也降低了Fenton试剂的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470.
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路径为“绿色优先,数字赋能”。为探究绿色化与数字化在产业层面能否实现协同发展,该研究利用全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验证数字经济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首先使用多重门槛检验来寻找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利用高阶函数进行拟合的基础上,加入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两大调节变量剖析环境规制和数字赋能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对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不存在明显影响,但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单门槛效应,即当环境规制力度越过门槛值后能够实现环境改善与产业结构升级共赢。(2)产业数字化与环境规制并行使得产业结构合理化出现了双门槛效应,随着两者融合程度加深,可通过逐步减轻环境规制力度来实现协同发展;但产业数字化与环境规制并行使得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单门槛效应消失,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但并不稳定。(3)数字产业化与环境规制并行对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不存在显著影响,但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了单门槛效应,且随着两者融合程度加深,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强度区间会逐渐扩大。(4)从局部地区的异质性回归结果来看,主要结论仍然可以得到验证,但发现经济发达片区存在向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