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电镀污泥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铜镍电镀污泥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的工艺流程,经试验考察了各工序的技术经济指标,结果表明,铜粉品位大于90%,铜的回收率大于95%,硫酸镍质量达到工业一级,镍回收率大于80%,浸出渣和净化渣经过固化处理后可作普通建筑材料使用,工艺过程产生的废水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2.
中性红在柚子皮上的吸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柚子皮作为生物吸附材料吸附去除中性红。研究了中性红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及反应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中性红溶液从100 mg/L升高到250 mg/L时,反应95 min后,柚子皮对中性红的吸附量从16.80 mg/g增加到40.00mg/g。中性红在柚子皮上的吸附在60 min内基本上可以达到平衡,且柚子皮对中性红的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中性红在柚子皮上的吸附行为;中性红在柚子皮孔隙中的扩散不是唯一的吸附速率控制步骤,这个吸附过程可能受多个步骤共同控制;柚子皮对中性红的吸附是自发吸附,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吸附等温式能很好地拟合柚子皮对中性红的吸附过程,拟合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91 8、0.993 4、0.989 0。  相似文献   
33.
选择DSA电极中的钛基掺硼金钢石膜电极(Ti/BDD),用于制革综合废水的电催化氧化处理研究,考察了在不同的电流密度、电压、电解质、pH值和电解时间等因素对COD去除率和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电流密度为30mA/cm2,电压为8.0 V,电解质(NaCl)浓度为2.0 g/L,pH为4.0,电催化氧化处理2 h后,废水的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6%和90.3%,BOD/COD为0.45,比能耗为35.34 kWh/kg COD,电流效率为37%。  相似文献   
34.
正"那是2010年12月份的一个中班,大概晚上10点左右,我在检查室外防冻保温设施时,因为没有携带手电,也未戴手套,导致手掌被保温铁皮刮了一个大口子。这次的教训,让我日后在巡检时,都会首先检查一下劳动保护用品是否齐全,应该佩戴的设备是否完好……"  相似文献   
35.
36.
概述了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在燃煤脱硫除灰、烟气除尘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以及超导磁分离技术在燃煤脱硫方面的研究,并展望了超导磁分离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作为研究木质素降解系统的模式微生物黄孢原毛平革菌,迄今还没有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方面的报道.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了低氮培养基中培养2d和3d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分别得到2.5×105和3.0×105个重组子.以14-3-3蛋白为钓饵筛选3d cDNA文库,在SD/-Ade/-His/-Leu/-Trp缺陷培养基平板上共获得了约600个单克隆,进一步分析发现,有30个克隆可激活3个报告基因.分离自这些克隆中的质粒DNA能转化大肠杆菌.利用HaeⅢ和Sau3AⅠ限制酶切分析可将它们分为4类.序列测定和同源分析结果表明,其中一类为14-3-3蛋白基因,提示14-3-3蛋白可形成二聚体,另外3类在GenBank没有明显同源的基因.通过SBASE网站预测,编号为Y2H333的克隆含有一个OB-fold核酸结合结构域(OB-fold nucleic acid binding domain).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黄孢原毛平革菌cDNA酵母杂交文库是成功的,14-3-3蛋白在黄孢原毛平革菌中能以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形式发挥功能.图4表1参28  相似文献   
38.
不同抗生素种类及浓度对麻疯树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麻疯树(jatropha ctrcas)的子叶、真叶、根及其对应的愈伤组织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各种抗生素对其生长的影响;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比较其对麻疯树不同外植体及对应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方差分析和总体观察的结果表明,用于筛选转化植株的最佳抗生素是卡那霉素,其最佳抗性筛选浓度范围为10~25mg/L.表9参10  相似文献   
39.
40.
为了对全绿吊兰盆栽茎叶系统净化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的效率及其叶片各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进行全面研究,采用动态熏蒸系统在甲醛环境下对全绿吊兰进行长达7 d的熏蒸处理,分析盆栽茎叶系统在不同时间段内对空气中甲醛的去除率及熏蒸后叶片的生理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全绿吊兰盆栽茎叶系统在φ(甲醛)为1×10-6、5×10-6及8×10-6时对空气中甲醛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4.4%、48.2%和30.7%,并且白天的去除率(71.1%±0.2%)明显高于夜间(36.2%±0.2%),下午的去除率(60.0%±0.0%)高于上午(50.7%±0.1%),熏蒸后期的去除率(57.0%±0.2%)高于前期(51.9%±0.3%).对熏蒸后全绿吊兰盆栽叶片的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除了叶片中w(叶绿素)和CAT活性下降外,其余生理指标均表现为上升,其中,电导率和H2O2含量的变化最大,φ(甲醛)为8×10-6时分别提高了165.8%和522.2%,而抗氧化酶总活性的增强有效地清除了积累的氧化物,维持了全绿吊兰盆栽的正常生长.另外,经过8×10-6的甲醛熏蒸后,与对照组相比,叶片表面气孔形态变得更加细小狭长甚至完全闭合,但是全绿吊兰盆栽的茎叶外观并无明显受损症状,而且叶片中MDA含量与T-AOC活性在熏蒸后15 d时基本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研究显示,全绿吊兰盆栽对甲醛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且有较强的抗耐性及自愈能力,其叶片中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则反映了全绿吊兰盆栽与甲醛之间的相互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