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11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拉乌尔菌sari01的分离及其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颜薇芝  郝健  孙俊松  史吉平 《环境科学》2016,37(7):2673-2680
拉乌尔菌属是肠杆菌科中新分类的一个属,具有降解多种环境污染物的能力.本研究通过异养硝化培养基富集,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1株拉乌尔菌,命名为sari01.通过单因素和响应曲面实验研究,得出菌株sari01硝化作用的最适条件:碳源为柠檬酸钠、pH为7.0~7.5、温度为30℃、C/N为15、接种量为7.5%、溶氧以装液量计取50 mL,此时氨氮去除率可达99.9%,其中33.7%被转化成气体而去除,剩余部分转化为细胞生物量.菌株sari01能够利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为唯一氮源进行生长,在优化培养条件下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8.4%和65.2%.说明菌株sari01具有很强的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特性,能够独立完成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脱氮过程,在污水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重庆雪玉洞岩溶地下河地球化学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引用地球化学敏感指数与敏感等值线的概念,对重庆雪玉洞地下河2010年9月~2011年8月的水化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地下河水的化学成分受上覆基岩的控制,表现出高Ca2+、低Mg2+的特征,但受季风降雨的影响,水化学在旱、雨季存在较大差异:雨季各监测点[Mg2+]/[Ca2+](摩尔比)为0.018~0.051,旱季[Mg2+]/[Ca2+]为0.038~0.064,雨季要小于旱季;[HCO3-]/[SO42-](摩尔比)雨季为4.86~36.62,旱季为6.23~46.67,表现出高HCO3-低SO24-的特点.岩溶作用的季节性变化使得HCO3-、Ca2+成为最敏感的阴阳离子.由于岩溶区特殊的水文地质结构,雨水、地表水、地下水转化迅速,致使地下河对农业活动较为敏感,其中以Cl-、NO3-最为突出,敏感指数分别为0.286、0.022,在保护岩溶水资源时应引起重视.旅游活动对地下河的影响较小,主要与景区良好的管理有关,应提倡相关景区向其学习管理经验.做好地下河补给区的岩溶生态系统的管理工作,可发挥岩溶区地下河最大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63.
乡村旅游宜居性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旅游活动在乡村聚落空间中演化出的一种旅游业态,即在乡村空间进行的各类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最初发展是外有发达的城市经济群落,内容丰富的乡村民俗活动、特色的乡村农产果品、可口的乡村美食、个性鲜明的农业生产方式,借助这些内外因素,乡村推出了苗木花圃游、民俗观光游、水果采摘游、美食(土菜)品尝游、生产方式体验游等产品.然而,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必须有宜人的自然环境、宜居的住宿空间、便捷的休闲设施、宜游的乡间通道.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乡村体验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宜居是其核心要素,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宜居理念的指导下,从气候、环境、绿化、安全、设施等要素出发,探析乡村旅游开发的路径,为乡村休闲度假这一高端旅游方式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64.
朱晗,扬子石化炼油厂加氢车间工艺班长,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十佳安全标兵.技校毕业20多年来,他一直在炼油厂加氢装置默默地坚守着、奉献着.他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重大隐患,避免了一次又一次重大安全事故,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一首动人的安全之歌.  相似文献   
65.
等离子体协同改性凹凸棒石催化脱除NOx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等离子体协同改性凹凸棒石催化脱除NOx,研究了等离子体反应器输入电压和凹凸棒石煅烧温度对NO和NOx脱除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反应器输入电压30kV时,NO和NOx脱除率随等离子体输入电压增加而增大.凹凸棒石煅烧温度对催化活性也具有显著影响,当煅烧温度600℃时,部分凹凸棒石被烧结熔融, NO和NOx脱除率都不高;当煅烧温度为400~600℃时,凹凸棒石活性较高, NO和NOx脱除率可达最大值.本实验条件下最佳工艺参数为等离子体输入电压>30kV, 凹凸棒石煅烧温度为400~600℃,NOx最大脱除率可达89.6%.  相似文献   
66.
向单一活性污泥池内投加填料,分析了填料填充率对玉米深加工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填料填充率的增加,系统的抗CODCr冲击能力有所增强,当填充率为30%时,进水CODCr平均值为832.7mg/L,相邻2天CODCr变化的平均值为779.6mg/L,即CODCr变化均值超过进水CODCr的94%,CODCr去除率仍稳定在80%以上。填料投加对NH4+-N的去除效果改善较大,当填充率为20%时,NH4+-N去除率较无填料投加提高近50%,达90%;当填充率为30%时,去除率可基本稳定在90%。在试验研究的填料填充率下,填料投加对TN的去除改善不大。另外试验还观察到,污泥膨胀期间填料挂膜速率有加快趋势。  相似文献   
67.
基于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12个监测子站的大气污染物数据,梳理2013~2017年大气光化学氧化剂Ox(NO2+O3)与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Ox+PM2.5复合超标污染定义为NO2和PM2.5质量浓度日平均值以及O3浓度日最大8 h平均值(O3 MDA8)同时超过二级浓度限值,分析了不同类型站点复合超标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气象因素影响.结果表明,2013~2017年珠三角PM2.5年均质量浓度由(44±7)μg·m-3下降至(32±4)μg·m-3,实现PM2.5连续3 a达标.Ox年均质量浓度由2013年(127±14)μg·m-3下降至2016年(114±12)μg·m-3,2017年反弹至(129±13)μg·m-3,O3浓度上升明显(10 μg·m-3).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过程占比由2013年33%增多至2017年78%,多个城市同时发生污染的区域特征明显.研究时段内Ox+PM2.5复合超标污染事件共发生60次,主要在城区站点(78%)和郊区站点(22%).秋季发生复合超标污染天数最多(52%),是因为强太阳辐射有利于臭氧生成,大气氧化性增加,进而促进了PM2.5二次生成.造成珠三角复合超标污染的天气形势主要为高压出海型(43%)、高压控制型(30%)和热带低压型(27%).就具体气象因素而言,气温在20~25℃且相对湿度在60%~75%的范围内时,复合超标污染事件发生占比最高(22%).在O3重污染过程中,夜间高湿和低风速使得NO2和PM2.5浓度显著上升,日间高温加剧了复合超标污染.  相似文献   
68.
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概述了近20多年来国内外对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在废水、废气、废渣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情况,并展望了该技术在“三废”治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9.
含氮化合物的排放、输送和沉降是生物地球化学氮循环的关键过程,对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其中输送过程的定量化表征一直是困扰沉降来源识别的突出难点之一.为此,本研究采用WRF-EMEP模型模拟2015年我国大气氮干沉降时空分布特征,通过标准差椭圆(SDE)"质心"迁移法定量分析京津冀地区(BTH)、长江三角洲(YRD)和珠江三角洲(PRD)3大典型城市群的氮排放-干沉降输送过程,评估不同区域大气氮干沉降输送过程的季节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典型城市群氮干沉降通量呈现出散布于城市群周边50~200 km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氧化态氮(NOy)和还原态氮(NHx)沉降的年平均通量水平分别为8.5 (6.0~22.0) kg ·hm-2·a-1和10.2 (6.0~31.0) kg ·hm-2·a-1.氧化态氮和还原态氮的输送方向均受大气环流运动主导:在同一城市群,各季节氧化态氮和还原态氮的输送方向保持一致;在不同城市群,二者的输送方向具有季节性差异:京津冀地区氮沉降春秋冬三季多向东及东南方向迁移,夏季向南迁移;受西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环流影响,长三角地区春夏季氮沉降向西迁移;珠三角地区氮沉降在春夏季往偏北方向迁移,秋冬两季向西南方向迁移.氧化态氮和还原态氮的输送距离受其化学性质主导:在相同气象条件下,氧化态氮传输距离约为还原态氮传输距离的1~2倍,使得氧化氮多沉降在城市群的域外,而还原态氮主要沉降在排放源周边区域.其中,不同城市群氮沉降的输送距离有一定差异,除夏季外,京津冀地区(127~541 km)和长三角地区(108~374 km)的输送距离高于珠三角地区(57~285 km),其中京津冀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沉降主要在域外,即两地的氮排放更易输送到周边地区.因此,在开展氮沉降生态效应相关研究时,应关注周边地区对本地氧化态氮输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刘昕  李晋生  刘静  闫海红  殷勤 《环境工程》2014,32(9):139-141
对拟建水泥厂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采用SLAB模型预测氨发生泄漏扩散到大气下风向的浓度分布。预测结果表明:发生泄漏后,对LC50(半致死浓度)最大影响距离为10.8 m,对IDLH(Immediately Dangerous to Life or Health,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能达到的最大影响距离为22.1 m,对居住区最高容许浓度最大影响距离为33.4 m,氨水泄漏的环境风险水平为可以接受。同时还提出了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水泥厂环境风险评价可为该项目建设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