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小微企业的视角,以COD为例,选取污染较为严重的第二产业,以湖南省资水流域邵阳段37家小微企业为样本探讨开征环境税对小微企业的影响.通过对小微企业的污染排放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所选取的37家小微企业利税占比为1.09%而污染排放占比高达32.65%,呈现经济效益低而污染物排放高的特征,因此应成为环境税征收需要重点关注对象之一.同时对小微企业污水治理成本进行测算,发现被调查的小微企业的污染治理成本存在行业差距,最高为化工行业2.62元/污染当量,最低是食品加工行业的0.64元/污染当量,平均污水治理成本为1.74元/污染当量.最后考虑排放标准趋严、治理成本提高趋势下,通过设置1.40,1.74,3.48,7.50元/污染当量等4挡税率,探究不同环境税率对于小微企业的影响,调研样本显示:基于污染治理成本设置税率小微企业可以承受,并且提高税率可以显著地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2.
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及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危机、水环境恶化已成为我国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对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并且讨论造成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显得尤为迫切。在全要素生产框架下,将环境要素纳入到效率分析中,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采用省级层面统计数据,以资本、劳动力和水资源使用量为投入,以国内生产总值与废水排放量为产出,计算我国2000~2011年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发现,在时间序列上,我国各省份之间的用水效率差距逐年增大;在空间上,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东、中、西部区域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禀赋、水的基础设施投入对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而水价并没有对水资源利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3.
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探究了2011~201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将该地区排放量变化的总效应分解为人口效应、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能耗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排放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基本为正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能耗效应和排放强度效应基本为负效应.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能源结构在2011~2015年期间变化不显著,因此能源结构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很小,贡献度均未超过0.52%.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和山西省的情况不同,各效应贡献度的变化趋势也不相同.人口效应、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能耗效应和排放强度效应的变化,主要来自于人口增速、经济规模增速、工业增加值比重降幅、能耗强度降幅和排放强度降幅的变化.在制定减排政策时,应根据各效应的累计贡献值和贡献度大小,对于该地区共存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联合减排政策措施.对于存在地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减排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4.
构建汞物质平衡模型以识别高汞触媒及低汞触媒电石法聚氯乙烯(CCPVC)企业中汞的产生、转化和排放过程.进一步针对典型企业开展成本效益分析,比较通过低汞触媒替代来履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要求的各种方案.结果表明,案例企业将在履约的情况下,使废气和废水汞排放量分别减少25%和85.7%~98.9%,净效益增加50.7%~55.4%.案例企业最有利的选择将是在厂内回收废触媒并改进汞减排设施,但含汞固体废物的环境风险不可忽视.原因是《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侧重于CCPVC行业的汞输入而非汞排放.此外,目前的汞环境税率低于最优税率,无法为CCPVC企业提供足够的激励以控制汞排放.因此,为了提高《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的政策效力,有必要推动我国CCPVC行业汞物质平衡的构建,加强对含汞固体废物堆存的监管力度,提高汞排放的环境税率,并将所含的环境风险物质量作为固体废物的计税依据. 相似文献
65.
我国以行政命令手段为主的环境管理措施并不能完全有效控制环境汞污染,因而有必要引入环境经济手段。本文基于汞在采掘、冶炼和产品生产三个生产环节中的利用、处置与排放特征,构建了经济系统及行业部门的汞物质平衡模型,并发现,单个污染源的汞污染物治理难以保证消除汞的环境危害。因而,采取环境经济手段控制工业汞污染,尽可能少的向环境中排放汞,在涉汞工业系统的层面上提高汞的利用效率和再资源化率。我国工业汞污染防治的环境经济手段包括环境污染价格、税费以及绿色金融两大类,但仅对生产环节高浓度汞排放发挥作用,对于堆存、再提取和处置环节的汞排放则作用不大。对此,应从扩大环境税(排污费)的征收范围,建立长效的绿色金融机制和推进第三方治理低含量含汞废物,这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6.
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的环境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污染源表现为点源与面源的复合,污染类型表现为工业与生活并存,生态恶化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面对这些压力,中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进行体制和制度创新已经是迫在眉睫。西方国家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进程说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代政府最基本的职责之一。环境保护没有部门色彩,所代表的是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强化环境保护职能,能够抑制一些部门的利益动机。新的环境管理体制应当是高度统一的,应当是分工合作的,应当真正落实综合决策,还应当具备跨部门协调的功能。 相似文献
67.
68.
新形势下改革和加强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已无法适应日益复杂化的环境问题,改革和强化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已迫在眉睫.分析了中国进行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改革和强化体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进而从管理体系、法律体系、运行机制和能力建设等方面论述了改革和强化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69.
针对开征环境税对高污染行业的影响,选取湖南省邵阳市为研究区域,以COD排放为例,选择了COD排放量最多的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调查各行业的废水治理成本。通过调查发现行业平均治理成本差别较大,从1.55元/kg到8.11元/kg,调查时点区域排污费收费标准0.7元/kg,相比行业平均治理成本太低,就几乎不具有激励减排的功能,同时也不具备筹集环境治理资金的功能。通过分析湖南邵阳高COD排放行业征收环境税的影响发现,无论基于行业废水平均治理成本制定环境保护税税率,还是考虑边际治理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制定环境保护税税率,对行业大部分企业利税影响率均小于5%。而且基于行业治理成本征税,有利于淘汰行业中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促进行业整体资源优化配置,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对于推动供给侧改革,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环境税;影响分析;高污染行业;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70.
运用事件研究法和非参数检验,探究了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的宣布实施对于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收益情况的影响及其差异情况,结果显示:事件窗内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使得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降低至-2.005%,且这一负面冲击在时间上有延长趋势;不同公司性质、子行业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所受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就企业性质差异而言,非国有公司累计收益率所受的负面冲击平均比国有公司高1.696%.在不同行业中,建材、制药、石化行业所受负面冲击最大,纺织、造纸、制革行业所受影响则较小.此外,市场对于火电、化工行业企业的反应并非多为负向,注重环境管理使得部分企业在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中得到了市场的正向回馈.建议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制度,以切实促进公司开展节能减排,同时,重污染行业公司特别是非国有公司以及上述行业公司应加强自身环境管理,积极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从而尽可能避免在类似的环境规制中受到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