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2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30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多频管中电流法通过计算管道防腐层绝缘电阻来判断管道外防腐层的状态,近年来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对于丘陵山地的埋地输油气气管道,其评价结果与实际状态有一定差距.通过研究发现,评价结果与实际状态不符的主要原因是:管道分布电容、管道分布电感在GDWFF处理软件中对防腐层评价结果影响较大,尤其是管道分布电感是关键参数.为此,修正了多频管中电流法评价软件给出的管道分布电感推荐值,并采用现场开挖的方式进行验证,说明评价结果更符合山地实际.  相似文献   
22.
高锰酸钾净水的氧化副产物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在高锰酸钾预氧化条件下 ,对北京京密引水渠水和松花江水进行混凝处理 ,并将原水与出水水样经色谱 质谱联用仪分析 ,以 1997年美国国家环保局 (USEPA)提出的饮用水规程和健康建议为标准 ,初步探讨了高锰酸钾净水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是否对人体有毒害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 :在试验条件下 ,尚未发现高锰酸钾氧化生成USEPA规定的有毒有害副产物 ,并认为其原因可能与高锰酸钾氧化作用方式以及氧化过程中生成的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的吸附作用有关 .  相似文献   
23.
高锰酸盐常用于医学消毒.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将高锰酸盐预氧化技术应用于水质净化领域,主要去除地下水中铁锰、控制臭味,也用于去除有机污染物、重金属、藻类,削减消毒副产物等;其具有选择性高、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多功能等特点,在水质净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高锰酸盐预氧化技术在我国净水领域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了其在去除水中臭味、浊度、藻类、重金属离子、新污染物、控制消毒副产物、强化混凝、强化过滤、污染应急等方面的效能与机制;进一步阐述了利用配体、紫外光、碳材料和氧化还原介体等强化高锰酸盐氧化效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高锰酸盐氧化技术在净水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推动该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4.
曝气生物滤池中的亚硝酸盐积累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马军  邱立平 《环境科学》2003,24(1):84-90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脱氮过程中的亚硝酸盐积累现象,考察了运行条件对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在滤速1~2m/h、气水比3:1、水温20.5℃~26.5℃、进水氨氮负荷0.26~0.62kg/(m3·d)、总氮负荷0.28~0.63kg/(m33·d)和0.18~0.42kg/(m3·d)反应器内反应液和处理水连续监测结果、反应器内含氮化合物空间分布分析以及微生物数量及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反应器中出现了明显的亚硝酸盐积累现象,表现出显著的短程硝化反硝化特征.初步分析探讨了亚硝酸盐积累的形成机理和运行条件对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认为反冲洗过程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曝气生物滤池的结构特征和运行方式是其能够出现亚硝酸盐积累,并进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臭氧催化氧化控制溴酸盐生成效能与机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何茹  鲁金凤  马军  张涛  陈伟鹏 《环境科学》2008,29(1):99-103
比较了单独臭氧氧化和金属氧化物存在下臭氧催化氧化过程中溴酸盐的生成规律,探讨了催化剂投量、溴离子浓度、水的pH值、反应温度等对臭氧催化氧化控制溴酸盐生成的影响规律及在催化剂存在下控制溴酸盐生成的机理.结果表明,催化剂投量从0 mg/L增加到250 mg/L,能减少溴酸盐生成量85.1%;当溴离子浓度为0.5、1.0、2.0 mg/L时,臭氧催化氧化分别能减少溴酸盐生成量69.2%、83.5%和15.2%,溴离子浓度变化对催化作用的影响无明显规律;pH值升高会降低催化作用的效果;反应温度在5~25℃之间时,臭氧催化氧化能降低43%~59%的溴酸根生成量(溴离子浓度1.5 mg/L),反应温度变化不影响催化效果.催化剂通过抑制臭氧对次溴酸的氧化减少了溴酸根的生成量.催化剂表面的某些基团与硫酸根络合会削弱臭氧催化氧化控制溴酸根生成的能力,因此,利用催化剂控制溴酸盐的机理与催化剂表面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6.
水中羟基氧化铁催化臭氧分解和氧化痕量硝基苯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31,自引:12,他引:19  
测定了木质颗粒活性炭(GAC)和负载在GAC上的羟基氧化铁(FeOOH)催化水中臭氧分解的速率常数并探讨了催化臭氧分解的途径.以水中几种氧化物表面羟基密度和表面零电荷pH值(pHzpc)为表征氧化物表面性质的参数,考察了2个参数对催化臭氧氧化水中硝基苯的影响.GAC和负载在GAC上的FeOOH使水中臭氧一级分解速率常数分别提高了68%和108%,用叔丁醇捕获掉生成的羟基自由基后,前者的分解速率常数降低了9%,后者降低了20%.GAC在催化臭氧分解时主要起到吸附剂和还原剂的作用,FeOOH催化臭氧分解过程中促进了羟基自由基生成.氧化物表面羟基密度和催化臭氧氧化水中硝基苯的效果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由氧化物的pHzpc决定的表面电荷状态与催化氧化效果有关,表面接近电中性时对催化氧化硝基苯有利.高密度的表面羟基会使表面羟基之间形成较强的氢键,使催化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27.
多相催化-臭氧氧化法处理模拟有机磷农药废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验通过臭氧氧化法来降解模拟废水中的有机磷农药,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并试验研究了在废水中加入2种自制的催化剂对降解结果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有机磷农药的量。结果表明,只用臭氧处理的情况下1周后有机磷的去除率为78.03%;在催化剂A存在下,去除率可达93.85%;在催化剂B存在下,去除率可达为88.35%。结果表明,臭氧氧化法对此类污水:具有较好的降解作用,尤其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处理效果更好,在室温和中性介质中均属于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28.
以生态文明引领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军 《环境保护》2007,(21):74-75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引起广泛关注.我认为,这是在客观分析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后,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模式的又一次界定;同时也是在客观分析人类所面临的全球环境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对未来世界文明形态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29.
臭氧/纳米TiO2催化氧化去除水中微量硝基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悬浮颗粒搅拌混合反应器中,研究了臭氧/纳米TiO2催化氧化去除水中微量硝基苯的性能,结果表明,纳米TiO2催化臭氧化去除硝基苯较单独臭氧氧化有明显的提高,反应20min硝基苯的去除率提高了44%.实验中分别考察了纳米TiO2热处理温度、催化剂投量、臭氧投量、硝基苯初始浓度、pH值对臭氧/纳米TiO2催化氧化去除硝基苯的影响.发现550℃烧结得到的纳米TiO2表现出最好的催化臭氧化活性,在较低的臭氧投量与催化剂用量条件下,硝基苯的去除率可达到56.57%;增大臭氧或者硝基苯的初始浓度,硝基苯的去除率随之提高;但是改变催化剂投量,硝基苯的去除效果几乎不受影响;中性或碱性pH环境利于纳米TiO2催化臭氧化反应的进行.通过研究叔丁醇对纳米TiO2催化臭氧化反应的影响,证明反应遵循羟基自由基(·OH)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0.
高铁酸盐预氧化对藻类细胞的破坏作用及其助凝机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发现,高铁酸盐对水中藻类细胞的表面结构有很大影响,坡坏了细胞的表面鞘套,高铁酸盐的氧化作用导致的藻类细胞的鞘套破裂使其向水中释放出胞内物质,这些生物高聚物能够在混凝过程中起到助凝剂的作用,高铁酸盐分解后产生的氢氧化铁胶体沉淀在灌类细胞的表面,也降低了藻类细胞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