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4篇 |
免费 | 110篇 |
国内免费 | 18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52篇 |
废物处理 | 31篇 |
环保管理 | 113篇 |
综合类 | 607篇 |
基础理论 | 94篇 |
污染及防治 | 81篇 |
评价与监测 | 51篇 |
社会与环境 | 28篇 |
灾害及防治 | 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75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满江红干体对锌离子的生物吸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满江红干体为生物吸附剂,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对废水中Zn2+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满江红干体对Zn2+的吸附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前5 min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吸附量的62.9%,30 min达到吸附平衡;初始pH值对Zn2+的吸附有显著的影响,最适pH值为6;随着干体量的增加,吸附率逐渐提高而吸附量则降低;随着Zn2+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率逐渐降低而吸附量则提高。满江红干体对Zn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最大吸附容量达57.5 mg/g。5次吸附解吸循环实验数据表明,重复次数和再生处理对满江红干体的吸附能力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满江红干体在处理含Zn2+废水中的重复使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2.
低C/N高氨氮消化污泥脱水液部分亚硝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缺氧滤床+好氧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在常温(15~29℃)高溶解氧(6~9 mg/L)条件下,于好氧反应器中实现和维持了脱水液部分亚硝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综合调控进水氨氮负荷(ALR)、进水碱度/氨氮、水力停留时间,可以调节出水NO2--N/NH4+-N比率.当进水氨氮平均为315.80mg/L、平均进水ALR 为0.43kg/(m3·d)、进水碱度/氨氮为5.25时,出水NO2-N/NH4+-N 为1.25左右,为后续ANAMMOX 工艺创造了进水基质条件。同时将好氧区游离氨(FA)控制在1.0~10.3mg/L,实现了亚硝酸盐氮累积率70%~80%的部分亚硝化。综合分析表明:通过动态调控维持反应器内适宜的FA浓度是实现部分亚硝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开发了一种适合消化污泥脱水液水质特点的新型部分亚硝化技术。 相似文献
993.
准确识别水体中硝酸盐污染来源至关重要,目前稳定同位素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体硝酸盐污染源解析研究,但关于同位素分馏影响源解析结果准确性的研究仍不足。介绍了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及其在水体硝酸盐污染源解析中的应用,通过对比氮转化中
994.
环境管理的社区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资源与环境管理体制的建立,需要在加强政府作用的基础上,促进以社区为基础的环境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通过社区共有产权安排提高环境资源的维护和供给的效率,促进社区成员和非政府环保组织对环境管理的参与,通过社区发展解决环境问题,构建环境与人类的良好互动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我国林区直升机吊桶灭火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升机吊桶灭火是一项成熟有效的航空森林消防技术,是国外林业发达国家的重要森林消防手段。我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在多数重点林区推广应用并取得成效。分析了直升机吊桶灭火的特点、机型和设备,对吊桶灭火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8.
999.
针对海底热油管道运行环境的特点,建立管道及周围海泥的稳态传热模型,应用CFD软件,模拟海底管道运行过程中管道周围海泥温度分布规律,分析不同输油温度、海水温度、不同保温层传热系数及保温层失效等因素对管道周围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输送原油的温度是影响管道壁面热量扩散的主要因素之一,海底管道周围海泥的温度又与海水温度是直接相关的.另外,当保温层失效时,管内温度降低,热量明显扩散,影响管道的正常输送,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引起事故的发生,因此应及时检测保温层是否完好. 相似文献
1000.
铜对大麦(Hordeum vulgare)的急性毒性预测模型——生物配体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堵的方法研究了Ca2 、Mg2 、K2 、Na2 和pH对大麦铜急性毒性的影响程度,并建立了一种用于预测铜对大麦急性毒性的生物配体模型(BLM).结果表明,高活度Mg2 (1.21 mmol·L-1和1.65 mmol·L-1)显著增加了大麦根伸长的半抑制浓度EC50(Cu2 )(以自由Cu2 活度表示),而Ca2 、K2 、Na2 对EC50(Cu2 )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培养液中铜的形态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pH值通过改变羟基铜(CuOH )的含量而影响铜的毒性.根据生物配体模型理论,估计了Cu2 、Mg2 、CuOH 和生物配体的络合平衡常数,分别为LogKCuBL=6.57,logKCuOHBL=7.03,logKHgBL=3.00.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出,当50%的大麦根伸长被抑制时需络合66%的生物配体位点,利用上述参数建立的生物配体模型预测的EC50在实测值的2倍范围之内,远远低于仅考虑自由Cu2 毒性的12倍预测范围.结果说明,考虑了Mg2 竞争和CuOH 毒性建立的生物配体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铜对大麦的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