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8篇 |
废物处理 | 3篇 |
环保管理 | 52篇 |
综合类 | 81篇 |
基础理论 | 10篇 |
污染及防治 | 25篇 |
评价与监测 | 8篇 |
灾害及防治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183.
为提高西部某污水厂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对该水厂进行工程改造及优化运行。通过采用投加耐冷微生物、好氧池投加填料,改造微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工艺,以及调试运行参数以及间歇曝气等措施观察COD、氨氮、TN和TP去除效果的变化,最后辅以高效混凝沉淀池保证出水达标。实验结果表明:好氧池末端DO降到1mg/L时,出水TN浓度减少到17.57mg/L,TP浓度减少到0.48mg/L,氨氮和COD仍去除稳定;TN去除效果随着分点进水量增加而提高,出水TN平均浓度降到14.13mg/L;污泥回流比由100%减少到60%,TN去除率提高,出水TN平均浓度降到13.14mg/L;通过将好氧区改为间歇曝气后,氨氧化菌和反硝化除磷菌成为优势菌种,加强了氮磷的去除,出水TN、TP浓度分别为11.80mg/L和0.35mg/L,TP仍需。经过优化运行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要求,并有效的解决了氧化沟反应池内溶解氧盈余、污泥浓度控制等问题,同时起到很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相似文献
184.
采用HSC Chemistry软件进行碳酸化热力学计算,并结合精炼渣典型CaO-Al2O3二元系和CaO-Al2O3-SiO2三元系进行分析。精炼渣中的高钙基物质CaO、Ca3Al2Si3O12(钙铝榴石)、Ca12Al14O33(钙铝石)、CaSiO3、Ca2SiO4、Ca3SiO5为碳酸化创造了碱性环境,有效地促进了碳酸化进程。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出673 K以下,精炼渣中CaO、Ca(OH)2、Ca2SiO4、Ca3SiO5和FeO的吉布斯自由能均为负值,表明了精炼渣碳酸化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分析Ca-H<... 相似文献
185.
废纸回收利用与环境标志纸制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我国造纸工业现状及国内、外废纸回收利用情况。以天津市纸制品为例,分析了用回收废纸生产纸制品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推荐出可开发的环境标志纸制品,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6.
187.
烧结厂二烧车间通过查找影响烧结燃耗的具体原因,采取对造球盘角度和转速进行调整,优化燃料分加技术等措施,改善了烧结混合料粒度组成,提高了烧结料层,降低了烧结固体燃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8.
本文研究了生物除磷所需的环境条件。SBR法除磷的试验研究表明,应用SBR活性污泥系统进行除磷,需要一定的厌氧条件;且须在厌氧阶段后进行充足的曝气。 相似文献
189.
190.
厘清区域碳排放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多源遥感夜光影像构建了2000-2020年安徽省夜间灯光数据集,估算了2000-2020年安徽省碳排放,考察了碳排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同时探讨了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对比4种预测模型,CNN-BiLSTM深度学习估算模型精度最优,在显著性水平P<0.001情况下,R2为0.882 3,MAE为23.006 7,MSPE为16.39%,RMSE为33.616 1;(2)安徽省区域碳排放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最高地区年均碳排放为897万t/km2,碳排放极热点区从10个降至9个,极冷点区从0增至3个;(3)2000-2020年安徽省碳排放呈增长趋势,增速最高值为6.15万t/(km2·a),碳排放量与增长速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4)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脱钩状态逐渐改善,平均脱钩系数为0.481 4,脱钩状态以弱脱钩为主;(5)安徽省的碳排放受到人均GDP和人口规模的正向影响,且正向贡献度逐渐减... 相似文献